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开荒:穿成养母早逝的小姑 > 第98章 摘棉花

第98章 摘棉花

暑伏过后, 王氏领着两个孩子回家了。

回家后,才发现小叔子家盖了大瓦房,王氏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啊。

一个来月没看到小堂哥了, 小灵芝看到狗子回家,老开心了。

狗子连家门都没进,就被小灵芝拽去看她的新屋子了。

虽然小灵芝晚上不在新屋子里睡觉,但白天却在新屋里玩耍。

她把自己的小玩具和衣服都搬去了新屋, 还学着小表姐, 在屋里的窗台上摆了几朵野花,屋子被她装饰得还挺雅致。

见小堂哥回来了,小灵芝可开心了,又可以跟人显摆自己的屋子了。

小灵芝领着狗子在屋里到处看,把玩具和小柜子显摆个遍, 狗子也不嫌烦, 就跟在小堂妹后面瞧着,瞧得还挺开心的。

“你咋当娘的啊?你看不着狗子身上的蚊子包啊?你不知道给孩子抹点药啊?”

赵甫顾不上孩子们还在跟前了, 怒气上头, 冲着王氏就发起了火。

赵甫见到闺女和儿子回家, 心里十分开心,抱着闺女就不撒手。但等狗子从小灵芝的新屋里出来后, 赵甫的好心情立马烟消云散了。

这个夏天, 狗子没少跟关山岭的孩子们疯玩,膝盖和胳膊肘都摔秃噜皮了, 上面还结着痂呢。

小孩肉皮嫩, 蚊子特别爱挑小孩下嘴, 狗子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

小孩子受不了痒, 大人一时看不住, 狗子就把自己挠出血了,结痂时身上痒,孩子使劲挠,把痂抠掉了,血呼啦的,瞅着都吓人。

再加上狗子在太阳底下疯玩了一个来月,浑身晒得黢黑,在姥姥家吃得也不好,又瘦了不少。

眼见着白胖胖的大儿子变成满身是包的黑瘦小叫花子,赵甫怎么可能不生气。

王氏见男人发了火,非常有眼力见地没反驳,老老实实地听着,乍一看,就跟受气的小媳妇似的。

赵甫把火发了出去,心里痛快了不少。

他见王氏认怂了,也就没继续数落她,去弟弟家要了点干艾草,煮了艾草水,打算晚上给儿子好好洗了个澡。

王氏回到家没几天,对小叔子家瓦房的酸劲还没过呢,就到了摘棉花的时候。

夏末秋初,棉桃渐渐长大,一一绽开,露出雪白雪白的棉花,这个时候就可以摘棉花了。

几十垧地的棉花一起开花,那场景可是相当地壮观了,白茫茫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棉花杆上长满了棉桃,多的有三四十个,少的也有一二十个,一些在土地里吸足了养分的棉花杆,甚至能长出五六十个棉桃。

等整个桃全咧开了嘴,吐出白得晃眼的棉花时,就到采摘的时候了。

摘棉花这活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得完的,需要全家出动,才能快点把棉花收进屋子。

赵晟在地里摘棉桃,黄豆芽则带着小灵芝在家从棉桃里拽棉花。

在棉桃还没大面积成熟前,县里就来人教大家摘棉花的方法了。

一个法子是把棉桃整个摘掉,把棉桃运回家,然后再从棉桃里拽出棉花;另一个法子是把棉桃留在棉花杆上,直接在地里把棉花拽出来。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人家,一般都采取第一个法子,男人把棉花摘下来,运回家,再由老人和小孩坐在院子里,把棉花处理好。

棉籽藏在棉花里,若是采用第二个法子摘棉花,回家也要再从棉花里把棉籽挑出来。

黄豆芽和小灵芝分工协作,小灵芝负责从棉桃里薅棉花,黄豆芽负责从棉花里挑籽,虽然娘俩干活有点慢,但干得却十分快乐。

黄豆芽家的空房子被利用起来了,两边的窗户全打开,坐在里面摘棉花,太阳晒不到,还能吹到过堂风,别提多美了。

黄豆芽和小灵芝在西屋挑棉花,她家的东屋则被金氏占用了。

金氏领着小闺女和小儿子摘棉花,黄豆腐则领着大儿子在地里摘棉桃。

挑棉籽是个麻烦活,没有薅棉花来得痛快。别看小灵芝人小,但手却十分灵巧,不大一会就拽满了一盆的棉花,黄豆芽都撵不上闺女的速度。

攒满了一盆棉花,小灵芝就会找小表哥出去玩,两人在外面疯跑一会儿,直至娘亲挑完棉籽,再把她喊进屋继续薅棉花。

/> 可以边玩边干活,孩子们对摘棉花这活一点都不反感,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年纪大一些的 孩子被派到地里摘棉花去了,在地里摘棉花也十分有趣。

摘棉花不是啥累活,小孩子很喜欢摘,白白的,软软的棉花,手感特别好。

棉花很轻,却占地方。村里人摘棉花时,会将一个布兜子拼接起来的大袋子绑在腰上,开着袋口,袋口就在腰间,手一伸,摘下的棉花就顺手放进袋子里了。

在孩子眼里,摘棉花其实就是吃和玩,孩子们好动又没有耐心,摘不了几把就和小伙伴们在田间地头打闹嬉戏起来,三五成群,像小鸡一样叽叽喳喳穿梭在雪白的棉花地里。

一条杆上的棉桃吐絮也分先后,棉桃吐絮能吐将近两个月。

今天刚摘完的棉花,可能杆子上又有新棉花炸开了,棉花盛开在晚秋,那十几天里,地里的棉花总是摘也摘不完。

前一天刚刚被摘过的棉花地,两三天后,又是白花花的一片。

眼看着盛开的棉花,虽然有丰收的喜悦,但农人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因为地里的粮食也到了收割的时候。

赵晟家跟着棉花一起套种的花生和大蒜已经熟了,这两样比较好收,直接薅秧子就行,那些被薅折在地里的花生和大蒜也不用犯愁,翻地时就会被翻出来。

莲花山村的村民们今年是异常忙碌,棉花还没摘完,就又要收粮食了。粮食刚收回家,就又要摘棉花了,一直忙到霜降,这才算消停下来。

今年赵晟和黄豆腐忙里偷闲,只把莲花山上的郁臭苗割回了家,至于狗头山的,那是真没时间割了。

十斤棉花大概能出六斤棉籽,赵晟家种了半垧地的棉花,收回家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和将近九百斤的棉花。

去了籽的棉花叫棉花瓤子,朝廷收价高达二十文一斤,棉籽的收价是一文钱一斤,

不去籽的棉花叫籽棉,朝廷收价是八文钱一斤。

所以把棉花和棉籽分开卖,才是最实惠的。

农人们不用留棉籽,明年的棉花籽,还是由朝廷提供。下来收棉花的官爷说棉籽有毒,村里那些想要留棉籽榨油喂牲口的人家也不敢留了,把棉籽全卖了。

朝廷不允许农人私卖棉花,所以大家在留够自家做被褥和袄子的棉花后,把剩余的棉花和棉籽都卖掉了。

赵晟家卖了九百斤棉花,得了十八贯钱,卖了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得了一千三百多文钱。

其他村民的收入跟赵晟家相差不大,那些伺候田地伺候得精细的人家,赚得比赵晟家还要多出一两贯钱。

种了半垧地的棉花,足足得了将近二十贯钱,往年种一垧地的麦子或高粱,才勉强能得十贯钱,这可真是赚翻了。

早前嚷嚷着不想种棉花的农人们,也立即改口了,开始大赞朝廷的政策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