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倒是巧,甘氏与环氏怀孕皆生育的儿子,阴珺却生了女儿,眼下又有了身孕。
甄氏丶步氏丶昭姬也先后有孕,如今快临产在即,其馀的言氏丶乙氏丶管氏丶荣氏丶魏氏姊妹都有了喜,就是糜氏肚子迟迟未有动静。
这可把糜竺给愁坏了,在天下各处寻找药物,想送到宫里给糜氏服食。
恰好与糜氏亲近的甘氏与环氏,在无意中把这件事情说给了刘备,让他心底猛地一惊,连忙制止了此事。
然后告诉整日郁郁寡欢的糜氏,让她暂时搬来竹宫后殿居住,现在就只剩下一糜氏女,不信还应付不了,刘备当场答应糜氏,说今年必会怀上。
这才让对方喜笑颜开,不再整日伤神。
「陛下,尚书令在宫外求见!」有侍从趋走过来,拱手行礼恭敬说道。
「让文若进来吧。」刘备即便被打扰了思绪,也仍含有笑容,回过神吩咐道。
宫外的荀彧匆忙脱鞋履进来,远远拱手道:「陛下,雒阳有文书送至云阳,康成公已溘然长逝……」
刘备呼吸变得凝重了几分,急忙接过侍从递来的文书,仔细地浏览起来。
深吸了一口气叹息,想到郑师从建安元年以来对他的帮助,刘备立即转身说道:「立即撰写诏书,追封郑公为太师,赐柏木黄肠题凑一具,枞木外藏椁五具,再择长子册封为都亭侯。」
「诺!」法正等官吏反应过来,立刻拱手领命。
就连荀彧也被震撼住了,又追封郑公为太师,还赐黄肠题凑,这种厚恩回报,足以惊住天下的儒士。
汉家四百年来能获得天子下诏赏赐的人,最多就是刘氏诸侯王,功勋之臣都极少,最出名的大臣就数霍光。
相比于前者的赏赐,都亭侯只算是添头了。
荀彧先前对各地士族的担忧瞬间消失,在汉家天子这般重赏面前,有哪家士人不想获得这样的殊荣?
那些屡出二千石的士族丶豪族不想参加科考,欲暗中拉拢士人对抗朝廷,想让陛下更改制度,重新推举孝廉,好把选才权力下放到各处的想法,恐怕是在做梦。
在郑公这样的天下楷模与重赏面前,不仅县丶乡丶里的豪族会更加支持陛下,就连相当一部分的士族丶豪族都会动摇。
毕竟站出来搞事肯定会得罪朝堂与天子,还不如按部就班地科考,等不怕死的士族与两千石豪族主动出来惹事。
到时竞争名额又清空了一堆,何乐而不为?
越有百年传承的大族,越深谙审时度势之道,能抵触科举,是先前举孝廉便能直通仕途,现在却要和乡里豪族竞逐,就算历经科考艰辛,获得的官职不变,还多了周折劳累。
可诏书一下情况就不同了,除去摆在明面的官职,天子还增加追封殊荣,对于想青史留名的士人来说,自然要调整态度。
荀彧听见诏书的内容,清楚从此刻起,同床异梦的士族再难抱成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