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第 258 章 258(一更)

第 258 章 258(一更)

乔琰看完了最后的一句,抬眸和蔡昭姬面面相觑。

王粲造谣了吗?好像没有,还真的很符合他人设的走了写实路线。

他甚至没在诗文中将这条长安路的修建归因于神女,首段的来长安前所见,和末段的给外乡人加半个蛋,都极具写实意味。

所谓的神女送征,统统都是他的梦中所见,并非真实发生之事。

写梦犯法吗?

当然不。也理所当然地可以往夸张的方向来写。

但看到这篇《神女送征赋》的人会怎么想?

大概只会觉得在做梦之前的铺垫和最后的回归现实,都只是王粲这篇辞赋中充当行文结构的东西,他真正想要表达的还是在中间这段。

长安新路原本还是泥浆,现在却变成了坚不可摧的样子,想来就是神女赐福的缘故。

大司马乔琰所统帅的部从何以能有这样战无不胜的凶悍,同样是为天公所庇佑。

因其行事乃是他这辞赋中所言的“绥我武烈,笃我淳仁”,才得到了神灵之赐。

那神女相貌装束之中的天然雕饰,不加累赘,和这条长安新路无比质朴,分明也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为何是神女而不是神男,谁知道是不是因为乔侯也是女子呢?

乔琰敢保证,要是把这篇辞赋丢给杨修,他能当场给出以上这一堆的阅读理解。

从客观上来评价,王粲的这篇作品在从昨日到今日的短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还能拿出这样的质量,是绝对够格放在乐平月报上展示的。

虽然他到如今也就只有十七岁,但乐平月报从编辑到撰写稿件的人年龄都不大,把王粲混入其中,简直毫无违和感。

可问题来了……

乔琰朝着昭姬问道:“要是把这个放在六月刊的文学板块,是不是显得我们太自吹自擂了一点?”

王粲虽然在这篇辞赋中说得清楚,他和长安朝廷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只是因为来拜访朋友所以才来到的此地,但他在开篇其实就已经表达立场了。

他说的是“自彼京师”而不是“自彼长安”,也就是说,别管他出自的兖州是不是隶属于长安朝廷,在他这位在野的大才这里,长安才是这个“京师”。

那么将这篇直接放在月报的文学板块,就像是己方的特供文学了。

而乐平月报如今的供应对象也早不只是并州内部。

早在乔琰将一份月报合集送给刘辩作为建安元年的年礼之时,就连她的对手都已

经开始关注这份东西了。

她原本觉得自己的脸皮还是挺厚的,可现在她发现了,如果要将这份文稿直接按在乐平月报上发表出去,别管王粲是不是出自名门望族,她都有在过度宣传的嫌疑。

好像不能搞得太直白。

听乔琰这么问,蔡昭姬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还真不是什么自信与否的问题。

打从她负责主编乐平月报到如今,其实没少在上头刊登她们的种种进展,文学板块上也不例外。

若是耻于对外表现出他们鲸吞强敌的自信,根本没必要将蔡邕的《翠鸟诗》以另一种方式的解读放在上头。

但王粲这篇的情况它真的不太一样。

虽说他这人写辞赋不太喜欢用生僻字,让时常显得晦涩的汉赋在他手中展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风貌,与乐平月报的整体基调也是吻合的,却架不住这神女送征之说还是太超自然了一点。

“可要是直接放弃,也未免太可惜了。”乔琰扶额叹道。

贾诩建议她通过奇观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宣传,让建安比起永汉能更广泛地成为天下人所认可的年号,难道不就是等着这士林助力的名声扩散吗?

为何要因为王粲的这一篇拿出了这样的赞誉,便裹足不前!

她心中一番斟酌思忖后回道:“昭姬,替我做一件事。”

“在长安路尽头悬挂青檀纸和桑皮纸的地方,再各自增设千张,如有想要展示诗文书画者,可实名前来领取五张,在十日后的论酒会前交出送返,甄选出前三名。”

“诗文之中的前三甲,其文稿将会以记录于乐平月报的方式,分发至州郡各处替其宣扬。往后所需桑皮纸尽数由我方供给。”

“书画之中的前三甲,将会以刻印碑铭之法留迹于长安,同样由我方供给纸张用度。”

“三日之后,将王仲宣的这篇《神女送征赋》给挂上去。”

若王粲的这篇能从中颖脱而出,她再将其放上不迟。

若不能,对于王粲的这番自荐,她也算是有了个明确的交代。

见昭姬应声下去筹办,乔琰又将王粲的这篇辞赋看了一遍,想着经由这么一搞,倒是在这古代版本的阅兵仪式之后,又要弄出一个古代版本的征文活动了。

但这又何尝不是长安新朝欣欣向荣景象里的一种奇妙插曲呢?

乔琰想了想,又让人去请王粲过府一叙。

这才华横溢的笔杆子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又刚好拿出了这样的一番创作,来上了这样一出讴歌,明摆着是对长安朝廷很有好感的,她总不能真要等到十日之后分出个高下来,才对王粲做出安排。

若是让他跑了,那岂不是要懊恼到家了。

王粲既然写了这辞赋投稿,也自然没有抗拒前来的意思。

乔琰派出的登门邀请使者一到,他就直接应邀前来,站在了她的面前。

要乔琰看来,比起马超赵云这等英武俊秀之人,王粲确实看起来有几分憔悴清瘦之相,也难怪身在荆州的名医张仲景会对他给出了这样的劝告——若是他不服药医治疾病的话,会先眉毛脱落,而后逐渐病症加重,到最后年岁不高就身亡。

但他眸光清明,举止泰然,足以让人看出他腹中自有的锦绣文章,倒是不必以外表来评定他的能力。

只是当乔琰问起他为何会想到投稿到乐平月报这件事的时候,他那份泰然忽然微有一滞,目光有一瞬的飘忽。

他垂眸回道:“昔年家父曾带回了一份口述令我抄录为文稿,至今不敢忘,一直想请君侯不吝墨宝题字其上,故而冒昧一试。”

乔琰:“……”

王粲从袖中取出绢帛,她不出意外地看到,其上正是当年的州牧封建论。

乔琰不由陷入了沉默。

这是什么古代版的追星索要签名现场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