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武周]问鼎 > 第 247 章 247

第 247 章 247

高侃在收到出征诏令之时的惊讶,远远比不上在获知这条讯息之际的如遭雷击。

皇太子李贤亲自披挂出征是什么概念!

既为太子,也就是半个君主,这就意味着,高侃他并不仅仅需要担负起协助出战的职责,还需要尽到护驾的义务。

若是太子与安定公主一般,曾经有过出征的履历,就算只是一两场小规模的战事也无妨,总能让人知道他起码有知兵的能力。

偏偏——他没有啊!

一想到此前对于战局分析之中的顾虑,非但不能因为前线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将领将其平息,反而因为太子出征而越发变成了此战的弊病所在,还大有可能要多戴上一层镣铐以迎接考验,高侃就觉得自己眼前一黑。

他努力克制着自己想要当场拍案而起的冲动,但一旁的信使真不难听出,高侃在发问之时的声音,和刚才大有区别。“怎么会是……太子亲征呢?”

信使摇头不答。他也答不太上来。

陛下有意让高侃征讨北方这件事,已在长安城中传开,他当然能说。

太子出征这件事却是在京中引发了一番争议的,他便不能跟高侃说,天后反对这件事,是天皇非要送太子参与到这一战中。

好在高侃也没有难为他的意思,直接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去。

决定到底由谁出征的,终究还是下达军令的天子本人,而不是一个报信的信使。

他跟旁人较劲也没有什么意义。

只是在人已经退下之后,高侃又忍不住握住那份军令,用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自言自语:“怎么就选了我来护卫太子出征呢?总不能是因为我可靠有为吧?”

要说他也确实能算是个经历良多的将领了,要不然也不会被英国公李勣在即将病故的时候提及,可若要让他在此等艰难困厄的情况下带着太子取胜……

这也太难为人了。

但陛下军令已下,应当没有收回去的道理。他统兵单于都护府之地,也没有这个本事赶在太子抵达之前回京劝谏,唯独能做的,就是尽快做好出征的准备!

陛下下令让仆固部从旁策应,又令东.突厥出兵助力,那么除却随同太子本人出征的将领之外,便还应当有足够的唐军兵马相随,否则便难保不会为这些外族所挟制——这是行军之中的大忌。

他必须尽快自单于都护府和相邻各州内征调足够的府兵,以备不测。

而在太子抵达此地之前,他也还需要将这份已经送到他面前的消息,送去给东.突厥首领和仆固部大将军知晓。

也顺便先行看清楚他们的态度,以防在北伐之时,因三方之间存在配合上的问题招来麻烦。

高侃当即疾书成文,让人将这两封信送了出去,而后便匆匆起身朝着军营府库而去。

无论李贤到底能不能像是安定公主一般,在首战之中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资,他都必须先为自己做些准备。

库之中的陌刀与弓弩(),明明都是有人定期检查、更替的?()『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但在这份刚刚抵达的军令推动之下,高侃觉得自己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就算是新刀,它也得再劈一次柴,看看锋利程度!

……

而在半日后,这条消息也抵达了阿史德契骨的营帐。

手持这封书信而来的温傅眼看着父亲拆开了这封信后,神情变得稍有几分不太好看,只是并未开口,就将这封信递交到了一旁的元珍手中。

“看看这个。”

阿史德元珍粗粗扫过了这封信,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大唐这是什么意思?”

契骨同样拧紧了眉头不曾散开。

他能被唐军立为单于都护府的突厥首领,本就是因他脾性相对温和,就算有将权力握在手中的想法,却也只是想要偏安一隅而已,根本没有那等逐鹿草原的野心,以至于此刻仿佛是有愁色堆了满脸,看起来缺了几分身为首领的威严。

但温傅又看到,父亲的手已慢慢地握紧成拳,像是忍耐的脾性已经被一步步推到了极限,终于在这一封信的最后一压中——

他忽然一掌拍在了桌案之上,勃然大怒:“他们未免欺人太甚!”

八年之前,他因东.突厥内部生乱,前往中原求见大唐天子,希望能自唐军处得到支持,稳固他这个首领之位。

哪知道大唐的天皇陛下何其草率地将自己年仅七岁的幼子,指派做了单于都护府的大都护。

一个七岁小儿L就算为大唐天子所出,也终究对于时局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在从属官中选出了个都护府长史后,便对此地再未过问,简直像是个荒诞不经的笑话!

更可笑的是,这个来到此地的都护府长史没有多少真本事,却很有仗势欺人的作派!①

元珍作为他的侄子,在单于都护府内担任着检校降户部落的职位,时常和这位王长史就治理问题起冲突,一度还被他打入了大狱之中。

若非温傅以周王颜面之说从旁劝阻,还不知会闹成何等不可开交的地步!

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阿史德氏原本想要通过朝见李唐天子争取来的,也就是一个喘息发展的机会,在这两年间,随着温傅和元珍的长成,已在应变矛盾上愈发驾轻就熟,或许再给两年时间,便能重新收拢各部在手。

但天皇突如其来的一道诏令,却打破了他的计划。

此前铁勒多滥葛部的入侵虽然给东.突厥带来了损失,但这份损失对于阿史德契骨来说有回转的余地。非要说的话,它对于那些反对者造成的损失,比对他自己造成的更大。

阿史德契骨完全可以从中抓住机会打击异己。

可出征讨伐多滥葛部却不同了。

姑且不提,深入沙碛以北,抵达多滥葛部最为熟悉的地盘,到底是不是送死送到敌方的面前,出征所消耗的粮草和兵马,都要他们自己出了。

阿史德元珍也是这样想的。

很显然,

() 他们希望依托于大唐之势以图立足的目标,不仅并没有达成,还要被大唐猛坑一把。

就算突厥曾经为大唐击败,本就是被统辖的弱势一方,但他们能接受的,是臣服于赫赫武功的大唐,而不是以这等近乎于折辱的方式,让他们自此衰败下去。

阿史德元珍目光不由发冷:“叔父,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们前往长安朝见之后我曾经说过,若是我们不能借助大唐官吏之手,将那些对我们有所不服的人铲除,我们便看看,阿史那氏之中能否再出一位可堪辅佐之人。若是能够为其臣属,便是放弃首领的位置又有何妨。突厥各部曾经所拥有的领地都已为回纥铁勒所占据,再无昔日长生天贵种的威严,还不如当年景象呢!若能大业得成,何必在乎主次。”

“当年……当年你骂我不懂权力为何物,只想为人附庸,可今日您手中的权力,也不过是在这单于都护府的一隅逞些许威风罢了,甚至因为那王长史的缘故,您这威风都还要大打折扣!”

这有什么意义!

“行了,我不是要听你说这个的。”阿史德契骨打断了他的话。“若真如你所说,我等为兴复突厥荣光,不再做这个首领,而要扶持阿史那氏上位,在阿史那诸部之中,你可曾看到有人能承担起这个责任的?”

身在单于都护府境内的阿史那残部,大多已失去了早年间的心气,或者是并不属于真正统领突厥诸部的阿史那贵胄。

官职最高的阿史那奉职,也不过是契骨的下属而已。

元珍的话说得好听,什么辅佐一个阿史那的英雄,什么重拾往日的辉煌,也都不过是个空谈而已!

可被打断的阿史德元珍没有半步的后退,反而顶着首领的视线振声答道:“那就去外头找!流亡于漠北草原之上还有数支突厥部落,他们和铁勒争地、和严寒抗斗,其中总能有一个担负起重任的人。这样的困境之中总能唤醒新血的。”

“二十四州突厥诸部不甘沉寂者甚众,也总有不想做唐军走狗之人,您不曾尝试过,如何知道我等振臂一呼,不能得到远胜过今日的东西。”

总比忽然得到唐军这么一道不合时宜且莫名其妙的敕令,而后就要听从指派地出征,要不知好上多少。

可惜西突厥基本已被大唐驯服,那些明明有着阿史那姓氏的长生天贵种,宁可做那李唐天子的走狗,也不敢重现突厥牙帐控弦十万的盛况。

而他们呢?他们这些人居然先要听那七岁小儿L的话,后要听那从未出征过的太子的话。

他受够了!

然而当他义愤填膺地看向叔父的时候,他却倍感悲哀地发觉,在叔父的脸上,起先还有几分对于大唐的愤恨埋怨和对他所说之话的意动,但很快就已变成了沉寂下去的无奈神情。

仿佛让他走出这单于都护府的地盘、让他交出自己的权力,实在是在往他的身上割肉。哪怕,他必须接受大唐这样不合理的指派,他也享受于此刻阿史德氏凌驾于阿史那之上的地位。

“……叔父?”

阿史德契骨沉默了片刻,回道:“先看看那位李唐太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吧。万一……()”

万一他和他那姐姐一般,也是个作战的奇才呢?

那他们贸然有所妄动,岂不是还给了大唐在讨伐铁勒之余对他们动手的机会?

但这番言辞之中的谨慎小心说服不了元珍,反而让他的脸色一点点地阴沉了下来。

这单于都护府内,无论是依照大唐官职的上下级,还是按照突厥首领与族人之间的从属关系,他都不该再行劝阻些什么了。

但他好生不甘心啊……

明明他们今日所处的进退两难局面都是由唐军带来的,为何他想要寻找一个破局之法会如此艰难。

当他自营帐之中走出的时候,甚至不免去想,或许就算那位大唐太子是个作战的庸才,到了那个时候,叔父也能想到另外的办法来说服他自己,继续以这等又是恼怒又是浑浑噩噩的方式过下去。

除非在这场交战中,东.突厥作为大唐的附庸遭到了极大的损失,用这等血的教训,让叔父醒转过来,又或者……

“你没长眼睛看路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元珍沉浸在思绪之中,忘记了留意前方的情况,当发觉前头有人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彻底停住了。

他飞快地后退了两步,踉跄了一阵才让自己牢牢站稳。

前头那个人,却是已被他给撞倒在了当场。

“抱……”

等等。

一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再一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方才那一点稍纵即逝的抱歉,统统都被他给丢到了脑后。阿史德元珍的脸上也顿时闪过了一抹厌恶之色,让他将那句本该说出的话吞咽了下去。

这人体格瘦削,却一点不见行动之中的灵敏,一边被后头追上来的随从搀扶着起身,一边就已摆出了颐指气使的姿态。

“好哇,又是你这个小子。”

王本立盯着阿史德元珍那张明摆着对他没多少尊重的脸,只觉气不打一处来:“之前边地粮仓被人通风报信,遭到了铁勒人劫掠这件事,我还没跟你这个降户部落检校算账,你倒是先想要一脚踩到我脸上来了?”

“我有没有得罪长史的意思您心知肚明。”阿史德元珍掸了掸衣上的尘灰,不卑不亢地答道,“铁勒人何故先动粮仓您也清楚得很。”

这几年间,西域铁勒和东北契丹靺鞨多有流亡到北地的,却是加入到漠北铁勒之中,而不是归入中原羁縻之下。

单于都护府内部又非全然统一,多有内斗。

现在还加上了境外的袭扰,便更难以发展壮大。

按说在单于大都护不在境内之时,身为长史的王本立就该当承担起“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的职责,结果他除了在规划屯田要务上姑且还算尽职之外,完全没干什么有用的事情。

甚至非要说的话,连屯田也不是他的优点。

别人的屯田是为了让这些储备军粮变成迎敌的重要武器,收拢

() 更多的塞外流民巩固边陲(),这人简直像是在玩自己的装填粮仓游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仿佛他上报中央的数目越是好看,他也就越能得到上头的赏识。

结果……结果反而为他人送了东西,说出去都是个笑话!

阿史德元珍努力遏制住了自己对于王本立的轻视,继续说道:“副都护的军报方抵此地,我等正欲调兵以响应太子到来,仓促传令之中不慎冒犯了您,是我的过错。但我想,大事在前,您还是不要多做没必要的揣测才好。”

他拱了拱手:“告辞了!”

阿史德元珍自觉自己已算给足了王本立的面子,对于一个并无多少实绩的都护府长史,又逢唐军号令出征在前,哪来什么应付的心思。

但他又哪里知道,自王本立将多滥葛部劫掠边境的消息汇报去朝廷后,便总觉自己是将脸给丢了大发。以至于此刻阿史德元珍朝着他投来的随意应付一眼,都好像是在对他予以嘲笑。

王本立当即大怒:“来人,将他给我拿下!”

这位王长史弄丢了东西,生怕自己的脑袋也丢了,平日里随身的侍从可真不在少数。

若非方才他收到了高侃的消息,急于和阿史德首领商讨出个迎接的门道来,也不至于和元珍狭路相逢撞个正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