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远心里对三个闺女亏欠良多,顾秋实来了,自然要好好照顾她们。这闺女嫁出去,不可能不受委屈。哪怕他有钱有势,女婿一家子都需要看自己脸色……但只要女儿是别人的儿媳,多少都要为了婆家的亲戚退让。只有把人放在眼前,夫妻俩独门独户住着,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她们过得安逸顺遂。
此时只提巧儿,是因为外人能接受没有儿子的夫妻俩留长女在家。至于剩下的姐妹俩,婚事可以推一推,等到顾秋实赚到钱给剩下两个女儿重新建了院子,再说招赘,别人才好接受,也不会说闲话。
院子里忙得热火朝天,村里的人看见了何明远拉回来的东西,难免都会议论几句。有人故意把这件事情说到了何母的面前。
何母听了特别不是滋味,老大嘴甜,会哄人,不管他说的那些话能不能做到,何母每次听了都会很高兴。老三最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老四从小就死犟死犟的,没少挨打,长大后更是直接跑去了岳家住,难得回来一趟。
三个儿子里,她最疼老大,最担忧住在岳家的老四,怕他受委屈。最省心的就是老三,她嘴上没说,其实心里明白,如果自己老了,能指望的大概就是老三。
昨天发生的事,哪怕已经过去了一日夜,她到现在还觉得跟做梦一般,压根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
老三走了,今年秋收怎么办?
传话的人离开后,何母环顾一圈,院子里空荡荡的,屋檐下一大堆泥没有人打理,厨房里昨天吃的碗还在锅里泡着,屋中的桌椅上又积了一层灰。以前张幺娘在的时候,不用她开口,家里就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她恍恍惚惚起身出门,往王氏的院子里去。
院子里摆了四桌,除了三位族老,剩下的都是王氏婆家和娘家的亲戚。
对于过继之事,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面上都没有说难听话。
其实最有可能接收王氏宅院和田地的就是何明光兄弟二人,他们都没有不高兴,哪里轮得到外人?
何母一出现,院子里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的声音霎时一听,所有人都看向门口。
此时王氏被人拉坐下,她还想去厨房里忙,被张幺娘推到了桌旁,桌上的客人玩笑一般不许她走。她看见失魂落魄的何母,起身道:“弟妹,吃饭!”
村里的人在自家吃饭的时候遇上有客上门,都会招呼人坐下一起吃。
何母踏进门,站在王氏面前:“三嫂,过继的事情得重新商量,我后悔了,老三……我还是舍不得。”
几位族老立刻皱起眉来。族谱最好是别改动,何家宝那是情况特殊,人家有出息了,非要认回亲爹,他们不好拦……现在不改,等到何家宝以后考中了秀才或是举人重新修建祠堂的时候,肯定也会找机会改的,那么到时他们这些拦着不让改的长辈就成了恶人。反正何明远也不要这个儿子,改就改了。
老太爷冷着脸,训斥道:“昨天才改族谱,今天你就要改回来,当祠堂是什么?绝对不行!”
何母跪了下去。
另外两位族伯准备开口训斥,顾秋实理了一下身上的新衣:“婶娘,昨天我们一家搬过来后,娘给了我们四床九成新的被子,还请我们吃了面和几斤肉,今天又准备了这么多,还买了五床被子,十多套新衣鞋袜,巧儿她们有帕子有头花。林林总总加起来,都快有七两银子了,不说得到又失去很让人难受,咱们不能干这种缺德事,就算你真要干,是不是该把银子还出来?”
何母霍然抬头:“何明远,你个没良心的混账,你哪头的?”
“不管哪头的,明远说得对。”族伯看出来了,何母才把孙子送走,根本拿不出来,这种人人不讲道理,干脆跟她直接谈钱,“你先把银子拿出来,我们再说改不改族谱。”
何母哪里拿得出来?
真有这个钱,她也不会拿来赎儿子,而是拿给孙子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