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 第 46 章 046

第 46 章 046

半个多月后,紫宸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但却鸦雀无声。

楚王和徐云川跪于大殿正中央,两人之间相隔了数米远。

上方,延平帝淡淡地睨了二人一眼,语气不怒自威:“楚王,徐云川,你二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楚王磕头诉苦:“父皇,儿臣冤枉,儿臣冤枉啊,儿臣不知哪里惹到了徐大人,他要这么害儿臣,请父皇明鉴,还儿臣一个清白!”

对比楚王的声嘶力竭,徐云川要平静得多。他从袖袋中掏出一卷事前准备好的奏折,双手呈上:“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这是微臣后面调查到的冤假错案,以及关于前几起案子的补充,请陛下过目!”

楚王目光一侧,瞥到那卷厚厚的奏折,眼底闪过一抹阴鸷。好个徐云川,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会咬人的狗不叫。

他怎么都没想到,徐云川当面没说什么,背后却给他来了这一招,悄悄告到了圣前,若非大哥拦着,他在松州就要弄死这老东西。

徐云川将奏折递给邬公公后,垂头便对上了楚王恨不得置他于死地的目光。

徐云川只瞥了一眼,就平静地垂首跪于殿前。

早在当初决定将此事捅到皇帝面前时,他便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可能。为官者,当造福一方百姓,身为父母官,他不能看着辖下的百姓蒙受不白之冤。

楚王见徐云川还是这副死人的模样,气得咬了咬牙,收回了目光。

斜前方太子的余光瞥到楚王那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心底闪过一抹快意。楚王这笔账他记在心里,如今有徐云川这个刚直又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出头,正好给楚王一些颜色瞧瞧。

若是父皇这回能认清楚王奸猾阴狠的本性,那楚王将再无出头之日。

上方,延平帝接过徐云川呈上来的新证据,一一翻过,速度很慢,半天才翻动一页。从他的脸上也看不出任何的端倪,让人无法揣测圣心。

众臣都很不安,尤其是楚王,那轻微的翻书声,每次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他心上,但很快又发现这只是自己的幻觉,锤子并没砸下来。

他在心里思量自己在江南做的那些事,有些师出有名,有些嘛当然是胡乱编造的,也不知道徐云川到底知道多少,又将哪些事捅到了他父皇面前。

等待的时间每一息仿佛都变得无比漫长。

不知过了多久,延平帝终于从奏折中抬起了头,面无表情地看着楚王:“将这个给他。”

邬公公赶紧将延平帝看完的奏折送到了楚王面前。

楚王心里咯噔了一下,父皇这个语气就是生气了。他赶紧跪着接过奏折,一边翻开,一边再次向延平帝喊冤:“父皇,父皇,儿臣真的不知道,徐大人所指责的事,纯属子虚乌有,儿臣一直谨记父皇教诲,绝没做过这些,请父皇明察啊!”

延平帝没接这话,只是问:“看完了?”

三个字一下子堵住了楚王的嘴巴。

楚王这

才低下头认真看奏折,越看心底越惊,这个徐云川,怎么连松州以外的事他都知道,连那些商贾哪家抄没了大概多少家产都清楚。

在这样铁的证据面前,他根本无从辩驳。

难道他今天真的要栽在这里?

楚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后悔,回京的路上就该解决掉徐云川这个麻烦的,死无对证,他再哭诉自证一番,比起一个都没什么印象的臣子,父皇最后肯定会更相信他啊。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晚。

就在楚王焦头烂额之际,后面站出来一个人:“陛下,微臣有一个疑问。”

“乔爱卿,请说。”延平帝看向来人道。

出言的是明威将军乔凯,这次也是他负责送楚王回京。

乔凯说:“微臣想问徐大人,你奏折上所写,可都是你亲眼所见或亲自所查?”

群臣的目光都看向了徐云川。

徐云川没看乔凯,而是面对延平帝,不卑不亢地说:“回陛下,松州一案,微臣亦牵涉其中,乃是微臣亲历。松州以外的案子,皆是微臣暗中走访调查所得。”

他孤零零地一个人跪在殿中,颇有些势单力薄的样子。

太子有些着急,徐云川到底行不行啊?这么好的扳倒楚王的机会,他可不能错过。

太子连忙站出来表示:“父皇,儿臣在江南数月,听闻松州当地百姓都对徐大人赞不绝口。徐大人在吏部的考核也是优。况且他与五弟素不相识,应不至于陷害五弟,兴许这里面有什么误会,不若派人去江南详查,也好还五弟一个清白。”

“太子殿下,江南如今处于混乱中,晋王在辛苦平叛,这时候派人去调查这等小事,是不是本末倒置了?陛下,如今最要紧的还是保证晋王殿下能尽快平息叛乱,还江南百姓一个安宁。”兵部左侍郎胥元德站出来表态道。

太子比起来还是太嫩了些。死几个百姓算得了什么?这哪比得上保证大景的江山稳固来得靠谱。摆在皇帝面前最迫切最要紧的事是什么?那是平息江南的反民,保证刘家江山千秋万代。

胥元德这话一是不动声色地给晋王邀了功,又踩了太子一脚。瞅瞅,太子惹下的乱子,还要晋王殿下劳心费神地去解决,太子身为一国之储君,这时候不反思,也不焦虑,反而有心情来管这等不着急的小事。

延平帝看太子的眼神果然多了两分嫌弃。

太子察觉到了,赶紧垂下了头,心里将晋王一派给狠狠问候了一通。

徐云川见话题越来越偏,连忙道:“陛下,晋王殿下神勇无敌,已收回了松州、越州、台州等地,陛下实不必忧心。胥大人此言差矣,此案涉及成百上千无辜百姓与官员的性命,岂是小事?还请陛下明察。”

延平帝听完轻轻点头,似是在认真思量他的话。

这时候,乔凯又开口了,从袖袋里掏出了一个账本,双手呈上:“陛下,这是晋王殿下让微臣转交给陛下的,请陛下过目。”

平帝点了点头,邬川立即过去将账本拿了过来。

他边看边问:“乔凯,这又是什么?”

“回陛下,这是晋王和楚王殿下去了江南之后的赈灾账目。徐大人所言有一部分属于实情,楚王殿下是以这些人与反贼有旧为名,将其逮捕入狱,抄家充公。但这些银钱楚王殿下都用于了救灾,江南久旱,至今未下一场大雨,百姓民不聊生,楚王殿下为救百姓,不惜背此骂名,其情可原。况且,徐大人名单上的人,也不是完全无辜,他们与反贼都能扯上关系。”说到这里,乔凯顿了一下,看向徐云川问,“徐大人,我所言没错吧?”

徐云川不得不承认:“没错,但他们都在九族之外了,甚至许多人素不相识,不能算在九族之内。况且,江南百姓是平民,那这些无端受蒙冤的富人小吏就不是百姓吗?他们就不受大景律法保护吗?”

两人的这番对话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众臣窃窃私语,有觉得楚王这么做虽然激进了点,但也是为了救更多的百姓,不放过一个反贼的同党。但也有人站徐云川,都不知道哪门子的亲戚关系,认都不认识就因这对其动手,未免太残忍了些。

听到大臣们的争吵,徐云川的心不住地往下沉。这些人中,他不知道是楚王晋王一派的官员,又或是真的认为楚王没错。但大臣们都为此争论不休,皇帝又会怎么裁断?

一边是手段激进,但有一番忠君报国念头的儿子,一边是较真没见过几面的臣子。

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孰重孰轻?

在争吵声中,楚王委屈的声音格外引人注意:“父皇,儿臣冤枉!”

他指着奏折中间的一页上那个叫“陈重山”的人名说:“父皇,此人是炮制井底宝匣案的的最大疑犯,也是挑起此次灾民之乱的嫌疑人之一,儿臣绝没有诬陷他。徐大人将此人塞进来,其心可诛,儿臣怀疑他是不是与叛军有瓜葛,借着替江南百姓鸣不平的借口想方设法救这些反民。”

“井底宝匣案?”延平帝一蹙眉,“这又是什么案子?”

听到这几个字,下方的太子心头一跳,不自觉地抿紧了唇。

楚王下意识地看了太子一眼,声音弱了好几分:“儿臣,儿臣不敢说。”

他这态度反而更加惹得众臣更加好奇狐疑。

“说,朕在这儿,有何不敢说?”延平帝怒瞪着他。

楚王这才为难地说:“就是松州旁边的越州一村庄在河边打井取水,挖到几丈深的时候挖出了一只很古朴的匣子,听说匣子里有一张白绢。”

“那匣子呢?”延平帝又问。

太子明白自己没法逃了,扑通跪下:“父皇,那匣子已被儿臣烧毁。上面胡言乱语,妖言惑众,说什么前星不修,祸及天下,荒谬,鱼肚藏书这种老伎俩也敢弄出来忽悠百姓。未免不知情的百姓被蛊惑,因此儿臣烧了这匣子,命人填了那口井,并下了封口令。”

他这话算是洗清了徐云川的嫌疑,徐云川对陈重山的事并不知

情,那说他勾结陈重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陈重山就不成立。

但徐云川却完全高兴不起来。

话题越来越偏,如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到了井底宝匣案,谁还记得今□□会的初衷?

就连原本还跟他站在同一立场的太子也自顾不暇,忙着去向皇帝表忠心去了。

果然,接下来朝上的走势完全偏了,延平帝询问了井底宝匣案,又问了陈重山是何须人。

楚王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了一番兄弟情:“父皇,儿臣到了江南后,无意中听说了这个传言,便知道肯定是有宵小作祟,故意陷害二哥,因此儿臣立即安排人彻查此事。后来便查到了陈重山身上,他的身份甚是可疑,但儿臣想此事既已被二哥压下了,儿臣也不便再提,就准备处置了陈重山,哪知徐大人不识其身份,还以为他是蒙冤入狱,因此才造成了今天的误会。”

这番话一出,延平帝的神色都和缓了不少。

重视兄弟情谊,做事果决,虽说狠辣了些,可对于反贼,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人。

太子听到这番话,心里差点气得吐血,但还不得不咬牙承了这份兄弟情,以在延平帝面前留个好印象:“多谢五弟替我着想。”

徐云川心情沉重地闭上了眼睛,嘴角泛起了苦涩的笑,他知道,自己当初信誓旦旦说要替那些蒙受冤屈的百姓一个公道,如今成了一纸空谈。

果不其然,当天延平帝并没有处理此事。

而且接下来几日,都没见徐云川。

直到五天后,一张圣旨送到了徐云川面前。

徐云川不辨忠奸,差点诬陷楚王,念其不知情,从轻处罚,发配南越,任高州通判一职。

从繁华的松州到偏远流放之地的高州,从四品的知府到六品的通判,徐云川这次降职不是一点点。他本来就是个地方官员,没多少圣宠,这一去高州,陛下恐怕一辈子都想不起他了,他也就别想回来了。

当然,除此之外,皇帝还对楚王下了一道圣旨,先是斥责其为救灾,手段过于激烈,后半段又念其是为了大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因此从轻处罚,禁足三个月,罚薪半年。

这点惩罚于楚王来说不痛不痒的。

唯一令徐云川欣慰的是,延平帝下旨将他奏折中所罗列的五州八县牢狱里关押的这些反贼同伙免除死刑,流放至西北、西南和南越。

但这也是让徐云川更加的失望。

因为这说明,延平帝也知道那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无辜的。

但为了斩草除根,为了大景所谓的江山社稷,为了震慑江南百姓,也为了他的儿子,延平帝并没有放过这些人。

心灰意冷的徐云川接了圣旨,连几个好友都没见,就收拾包袱,带着东西出了京城。

听说徐云川黯然离开了京城,正禁足在王府中的楚王搂着一个娇俏的美人,举起酒杯,冲对面的吴王哈哈大笑:“畅快,六弟我敬你一杯。”

吴王举起酒杯:“当

我敬五哥才是。南越那地方,听说夏天热死个人,蛇虫鼠蚁甚多,徐老头去了那地方吃得消吗?”

“那就不知道了。不过,七弟不是去了南越吗?他很久没音讯了。”提起南越,楚王想起了久违的兄弟。

吴王笑了笑:“谁知道呢。估计是那地方不好过吧,依我说啊,他跟父皇认个错,诉诉苦,父皇心疼他,就把他召回来了,何苦在那等地方受苦呢。”

楚王仔细想了想,这都差不多两年了,老七确实没个音讯。

吴王不一定清楚,但他母后身为后宫之主,逢年过节父皇母后生辰这些重要的日子,老七在南越肯定也是要进献贺礼的。他想回来,肯定要好好讨好父皇母后,那必定的送些珍奇之物回来。

但一直没听母后说起过,料想应该是送的礼物很普通,半点都不起眼,连他母后都没注意到。

也不知道是南越那等荒僻之地,没什么好东西,又或是老七带的银子花光了,弄不到好东西进献给父皇挣表现,只能苦兮兮地在南越熬着。

不过是个最没存在感的兄弟罢了,估摸着连父皇都忘记了还有这一号儿子,楚王也懒得再提他,举起酒杯说:“应该是,不提他了。倒是有个人我挺感兴趣的,就是那就卖白糖的池家,六弟听说过吗?”

吴王怎么没听说过?他将脑袋凑过去,兴致勃勃地说:“池家不是也跟那些反贼搅到了一块儿吗?那他们家的白糖生意怎么办?”

提起这个,楚王就扫兴:“别提了,我还以为这白糖生意是池家的,结果池家仓库里一斤白糖都没有,听说他们的白糖都来自更南边,好像是广州那边的一个叫什么刘记的商行吧,双方早断了合作。”

吴王眸光动了动:“断了合作?那这眼瞅着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他们的白糖不卖到京城吗?”

“谁知道呢,应该会吧。估计是那个所谓的刘记不想让池家赚钱,想自己做这门生意吧。”楚王猜测道。不然他也想不通,好好的,这两家怎么分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