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文豪1978 > 第630章 林朝阳(美国)文学研究会

第630章 林朝阳(美国)文学研究会

见姐姐眼神看过来,她的语气收敛起来,「姐,我姐夫连个礼物都没给你买。」

陶玉书不理会她的「刁状」,关心起林朝阳在日本这几天的经历。

当她听说耶鲁大学要成立林朝阳(美国)文学研究会,眼晴顿时亮了起来,连一旁的陶玉墨都满脸讶异,大惊小怪的叫喊道:

「乖乖!耶鲁大学研究你?这消息要是传回燕大,那不得惊掉一地下巴?」

「不是研究我,是研究作品。」

「那你刚才不是还说有个清水章什麽的,要来国内了解你年轻时候的事嘛。」

「生平考证是研究的基础工作,你现在可是越来越不学无术了。」

被林朝阳挖苦了一句,陶玉墨也不生气,她现在特别好奇美国成立了林朝阳文学研究会对林朝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哪有什麽影响。都是些务虚的文学研究工作,影响力也仅限于高校内的学术研究。」

陶玉墨经营传媒公司,深谱文化传播的精髓,说道:「文化传播很多时候都是自上而下丶自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这些研究短期内看不出什麽,长期肯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前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她还只是高兴,也没觉得可能掀起太大的反响,没想到现在连美国都成立了研究会。

这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转而,陶玉书又想到了妹妹刚才的那句话,心情突然就不美丽了。

日本丶美国都成立了以丈夫名字命名的文学研究会,可国内却连个动静都没有,这帮高校简直就是失职。

她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应该「鼓励」一下燕大也搞个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

回到香江几天后,林朝阳接到了《人民文学》主编程树榛的电话,提出杂志社方面要为《人间正道是沧桑》组织一场作品研讨会。

一转眼《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人民文学》发表已经3月有馀,小说不仅在国内文学界刮起了一阵飓风,也打破了《人民文学》尘封多年的销量记录。

210万份!

如此巨大的销量即便是八十年代《人民文学》的巅峰时期也望尘莫及,更何况是在整个期刊行业都在走下坡路的今天。

程树榛他们也没有预估错,一部专号直接抵得上《人民文学》一年的销量。

关键是还带动起了广大读者对《人民文学》久违的关注,专号之后的两期销量较之前也有不少的提升。

林朝阳在读者群体当中的影响力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才从日本回来,林朝阳也不想折腾,跟程树榛说他年前回燕京,等过了年再办研讨会,程树榛欣然应允。

过了数日,已是腊八,林朝阳晚上跟李翰祥丶许观文丶狄龙等人聚过会,回到家便见张曼玉凑在陶玉书身边,婴唧唧。

「谈?不是环游世界去了吗?这麽快就回来了?」

一晃张曼玉息影马上两年了,期间唱歌丶旅行丶休养,生活乐无边。

结果可能是太闲了的缘故,去年又捡起了炒股的恶习,然后巨亏200万港元惨澹收场。

之后先是被陶玉墨带着去美国玩了一圈,又在世界各地闲逛,期间替泡泡玛特拍了一张出圈神图,炒了一波存在感。

「已经一年多了。」张曼玉幽幽的说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林朝阳感叹了一句,问:「回来以后还打算干嘛?炒股吗?」

张曼玉的脸色顿时涨红,眼神里尽是愤怒。

陶玉书笑着说道,「她是打算回来演戏了。」

「哦。」林朝阳点了点头,「看来是钱快花完了。」

张曼玉继续怒目而视。

陶玉书说:「好了,你就别逗她了。」

闻听此言,张曼玉垮上陶玉书的胳膊,眉毛得意的扬起。

用表情告诉林朝阳,看到没有,姐姐最疼我!

林朝阳逗张曼玉,乐趣跟逗猫差不多,玩笑过后,张曼玉又腻在陶玉书身边。

她一个金像丶金马丶柏林三料影后,想要复出自然不愁没戏可拍,陈可辛的新片《甜蜜蜜》打算找她做女主角,她却有些犹豫。

对于现在的张曼玉来说,香江这片市场已经很难满足她的需要了,她有心想到好莱坞闯一闯。

守着陶玉书这麽一条「捷径」,她自然不会去外面自讨苦吃。

她相中了李安正在筹备的电影《冰风暴》的女主角,想以此片冲击一下好莱坞。

《冰风暴》改编自美国作家里克·穆迪的同名小说,讲的是七十年代美国康州两个家庭在平庸中走向混乱,在经历了一场冰风暴后他们重新审视家庭和自我,最终回归平静的故事。

小说是电影的美国中产视角和美式价值观,张曼玉想要电影中埃琳娜·胡德这个角色,有原着的影响力在,把一个白人换成华裔,多少有些突兀。

林氏影业不是迪士尼。

陶玉书说:「那个角色不适合你。程龙的新片马上要开拍了,你去演个女主角吧。」

「我跟他聊过,新片女主角戏份很少,完全的花瓶。」

陶玉书轻叹道:「那就演吴宇森的新片,先混个脸熟嘛,等过段时间我让人挑两个合适的剧本给你。」

「真的?太好了!」张曼玉闻言雀跃不已,搂着陶玉书贴贴。

然后她又问陶玉书,「吴宇森的新片是什麽类型的?」

《终极标靶》《断箭》连续两部电影大卖,吴宇森在好莱坞名声鹊起。新片《变脸》

投资近8000万美元,妥妥A级大制作。

陶玉书简单讲了故事梗概,张曼玉觉得故事十分新颖,唯一的遗憾是这戏是双雄争霸,女主角没什麽存在感。

「电影什麽时候开拍?」

「回头你联系乔吧,这部片子的筹备情况我没太关注。」

「潜规则」成功,张曼玉满心欢喜的离开了深水湾道。

过了两天,张曼玉突然登上了头条。

最近半年来迅速崛起的《苹果日报》上登出了她夜晚出入林宅的照片,标题更是深谱博人眼球的道理。

【独家直撃】《曼玉夜闯深水豪宅,林太亲迎姐妹相称》。

香江娱乐报刊历来以格调低而闻名,《苹果日报》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下限。

今年6月《苹果日报》创刊,老板黎鸡英宣称将投资10亿元办这份走大众化路线的《苹果日报》。

高新挖角,大造声势,出版前两三个月仅GG宣传费用就投入了数千万港元,在报纸出版后为了销量大搞减价头。

近年来香江中文报纸在报业公会和各家老板的默契下,已经统一了售价,自94年10月起调为每份5元后,售价就没变过。

结果《苹果日报》上市后,却定了个2元的补贴零售价格。

不仅如此,在报贩方面,每售出一份报纸,总代理可以赚1元,零售商赚4.5元。

综合来看,《苹果日报》每份报纸成本高达7元,上市第一个月光是卖报亏损就达到了6000万港元。

如此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自然引得同行愤恨。

除了撒钱补贴,《苹果日报》在报导内容上也毫无底线,主打「腥腹色」新闻博眼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7月份,《苹果日报》的狗仔跟踪偷拍张国荣,曝光其存款记录丶

同性好友工作单位等各种隐私信息。

另外《苹果日报》还设置了「豪情夜生活」风月版面,记者通过探访香港的各种风月场所,在报纸上告诉读者,哪里的x工作者比较漂亮丶服务品质如何丶价钱多少丶怎麽找她们·—·

但也正式凭藉着这些毫无节操的操作,《苹果日报》成功在短期内于香江报业这片红海之中站稳了脚跟。

面对《苹果日报》这种以本伤人的做法,东方报业率先出击,其家族本身就有涉H背景,先是围堵了《苹果日报》办公室,后又号召报业公会抵制《苹果日报》的减价行为。

可惜收效甚微,无奈之下有多家报纸跟进,一改惯例,头版不卖GG,以出血的方式进行补贴促销。

《东方日报》藉口28周年报庆,送出4套单元房及礼品共值1000万元;《新报》送出10辆万事达汽车;《成报》定期送给读者购物券众多报社加入减价战,香江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恶性竞争之中。

减价战持续半年时间,截至12月末,先后有《电视日报》《快报》等4家报纸丶3家杂志被迫宣布破产倒闭,竞争之惨烈史无前例。

可尽管如此,在《苹果日报》创刊半年后,各大报销量还是出现了大幅下降。

《东方日报》日销量从近40.1万份降至34.4万份,《成报》从18.7万份降至14.5万份,《新报》从12.8万份降至10万份在众多报纸当中的遭受减价潮影响时,明报企业也没有幸免。

《天天日报》从19.4万份降至15.2万份,《明报》21.5万份降至19万份,看起来损失不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