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文豪1978 > 第627章 出文集

第627章 出文集

这个「拿得出手」丶「叫得响」指的不仅是受欢迎,更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创作没有二三十年,作品没下沉到城乡各个阶层,你好意思叫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林朝阳的创作道路发于1978年,说起来要算是新时期第一批写出成绩的作家了。

论年纪,在那一批作家里要算是最年轻的了。

但要是说影响力,或者说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他几乎是独一份的。

至于文坛地位,这麽多年他的作品畅销海内外,获奖无数,虽然从未担任过官方职务,但却早已被无数文坛同仁视作盟主一般的人物。

他们这一代作家如果只能选一个人出文集,那非林朝阳莫属。

只是林朝阳从未想过,率先想到为他出文集的,竟然会是日本的出版社。

惊讶过后,他问道:「你们怎麽会想到给我出文集?」

山川朝子说道:「年初我见到了近藤女士,她谈到了明年就是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说到时候想办一场大活动,请林桑来出席——」

近藤直子是林朝阳在日本文学界最早的拥之一,也是他最忠实的拥护者,不仅帮忙翻译了林朝阳的几部作品,还牵头成立了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

研究会是纯粹的学术交流机构,至今已经发展了85位成员,这些成员均是日本各大高校的文学教授丶副教授。

林朝阳还曾经数次致信研究会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表示感谢,并且每年还会收到研究会的会刊。

「哦,这件事我还没听她提过。」

「想来是因为还有几个月,才没有跟您沟通。受近藤直子女士的启发,今年其实也是林桑的作品进入日本的第十个年头。

您的作品在日本广受欢迎,至今已经销售过千万册,影响了许许多多的普通读者。

我们认为在这样值得纪念的年份里,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见林朝阳面露犹豫,山川朝子又说道:「林桑现在还未过四十岁,正是春秋鼎盛,所以我们的想法是这套文集先收录林桑迄今为止创作的所有作品,然后以后每十年更新一次。」

河出书房方面显然是考虑到了林朝阳年龄的问题,在现在中日两国,大部分作家出文集都有个默认的潜规则。

要麽是已逝,要麽德高望重,你总得占一头,才不会被人指摘。

林朝阳出文集,硬体条件肯定够,唯一一点不算缺陷的缺陷就是年纪太轻了。

出道近二十年,结果归来一看,还未满四十,叫同行们情何以堪?

见河出书房考虑的这麽周全,林朝阳也找不到什麽理由拒绝,他现在已经过了为稿费伤脑筋的时期,多年来跟河出书房的合作也算愉快,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接着他又问起了小说的翻译问题,这些年来林朝阳已经有多部作品被引进到日本,但也有不少作品是未被引进的,基本都是他早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翻译可是个不小的工程。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好了功课。文学研究会方面一直都有人研究您早期的作品,

有些教授出于研究目的翻译过您的作品。

剩下需要翻译的作品量其实并不大,我们计划这套文集明年能够出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林朝阳闻言点了点头,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的会刊他每年都能受到,上面除了有对他作品的评论和研究文章,也确实会刊登一些他未引进到日本的作品译文。

这回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拜会的最后,山川朝子听说了林朝阳的新作已经面世,十分欣喜。

即便是听说了新书当中含有一定的「抗日」成分,她也并不在意。

当年《闯关东》和《棋圣》都引进时是在一些读者当中引起了「讨论」,但最后不获得了读者们的认可嘛。

拿到新书手稿的复印版,山川朝子忍不住惊叹,光是看着稿件的厚度,便知道这又是一部如《闯关东》一般的巨着。

「有此作品,林桑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又进了一步。」

山川朝子还没看稿子就开始恭维,让林朝阳有些吃不消。

结果就在山川朝子带着稿子离开香江半个多月后,又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英国诗人谢默斯·希尼获得了奖项。

消息传回国内,文学界一片惋惜之声。

去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很多人以为瑞典文学院将自光转向了亚洲,觉得林朝阳获奖的可能性变大了,结果没想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成了欧洲的。

有媒体为林朝阳愤愤不平,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了论资排辈的老年奖,纵观其近二十年的获奖者,几乎没有低于50岁的,60岁以上的更是比比皆是。

像林朝阳年少成名的作家,哪怕成名多年,哪怕作品广受好评,在评奖时也很吃亏。

面对这种舆论声,自有媒体为瑞典文学院「辩经」,双方很快吵的不可开交。

最近几年,像这种事几乎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上演,林朝阳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也从不会为这种事分神。

10月15日,距离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结果揭晓刚刚过去四天。

有别于往期刊物的《人民文学》专号悄无声息的摆到了全国各地书店丶书报摊丶邮局的书架上。

一只轻盈丶白皙的手握住书脊,有些费力的从书架上将这份与众不同的刊物拿了下来。

「怎麽这麽厚?」女生青春靓丽,双手捧着书满眼好奇,她仔细看了一眼刊名,确定是《人民文学》没错。

但跟她印象中轻薄的月刊杂志不同,这一期的刊物厚的快赶上她们医学院的教科书了。

封面上殷红的「专号」二字十分鲜艳,解答了女生心中的疑惑,她紧接着又看到了一行小字。

「《人间正道是沧桑》?竟然是林朝阳的新作品?」

女生顿时感到有些欣喜,她迫不及待的翻开杂志。

封面的背面印的是编委会名单,下一页便是「编者的话」,标题《谨以此期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女生的脑海中立刻闪过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看起来是部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说。

她翻到正文页,自光略过小说标题和作者名。

「1925年,湖南醴陵。举着铜号丶敲着军鼓丶齐步行进的直系军阀队列如龙,气势如虹,荷枪实弹的土兵唱看军歌: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还英雄,还有个张翼德,当阳桥上登,七吃吃咔喀响连声,喝断了桥梁,吓退了百万兵,他是英雄第一名!一!二!三!四一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土兵的队伍从他们面前通过,步伐整齐,连队伍中三名五花大绑的土匪的脚步也踏着军歌的节奏,显得万分的质朴。人从中,一个穿长衫的青年收回眼神,转身走进了邻近的茶楼。

身着青色半旧长衫的茶客说:『又捉了三个,那个高的就是刘老黑,哥老会的大头目。』同桌的另一人语气透着疑惑,『官军这是咋了,这般卖力捉匪?』

「你还不知道?

「知道什麽?

青衫茶客说:『有大人物要来。』

茶客们闲谈声中,打门外进来的长衫青年在茶楼的角落处坐下。邻座一男子凑过来,

拱手:『杨老师?』长衫青年:『是我,杨立仁。』

男子撩起袍子坐下说:『我就是周世农。』杨立仁恍然说:『噢,你就是闻名江湖的周《人间正道是沧桑》脱胎于后世2009年在央视一套丶八套同时播出的同名电视剧。

电视剧以1925~1949年之间华夏大地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作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和黄埔军校同窗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从手足情深变为水火不容,命运交织的故事。

整部电视剧通过个人命运的变幻展现了当时两D分和丶家国变迁的恢宏图景,在播出当年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观众好评,被无数读者奉为「神剧」。

现在电视剧变为小说,没有了画面的故事感,却在文字的朴素陈述中更加醇厚丶动人,一幅民族积弱丶国家动荡的乱世画卷徐徐在读者面前展开。

女生逐渐看得入迷,十多分钟里一动不动,直到同来书店的朋友选好了书,来到她身边。

「红梅,看什麽呢?这麽入神。」同学问。

红梅恍然惊醒,晃了晃手里的杂志,「林朝阳出新书了,在《人民文学》发的。」

同学惊奇道:「这麽厚?」

「是啊,还是发的专号呢。」

同学将杂志拿到手中掂量了一下,等又翻了翻内容,「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不是伟人的那句词吗?」

同学看着专号十分意动,但她看了一眼杂志定价。

12元6角!

同学脸色苦涩,「也太贵了。」

「这麽一大本呢?顶三本普通的长篇小说了,不贵。这样,咱俩合买一本好不好?」

听着她的提议,同学喜笑颜开,答应之后又央求道:「让我先看好不好?」

「那这周你帮我打早饭,还有占座。」

「你也太贪心了,只能一样。」

红梅犹豫了一下,「那还是打早饭吧。」

商量好后,两人兴冲冲的结了帐打算返回学校,同学路上不忘问:「矣,这小说讲的是什麽啊?这麽厚!」

「好像是讲抗日战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