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文豪1978 > 第624章 要喜闻乐见

第624章 要喜闻乐见

林朝阳轻叹着,到了嘴边的安慰没有说出口,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李拓平时人缘好,张暖心住院这段时间探望的络绎不绝,还有一些朋友主动帮忙照顾。

之前大家来探病时都怕打扰张暖心休息,可最近这些天,很多时候张暖心哪怕疲惫不堪,也很愿意跟朋友们聊天,让他们陪在身边。

死亡如同深渊一般凝视着她,唯有亲人丶朋友的陪伴才能让她安心。

她喜欢听大家说说笑笑,那个时候她嘴角默默的藏着一丝浅浅的笑,尽力的压抑着病痛。

林朝阳和李拓丶何志云随意的聊着天,一直到晚上张暖心撑不住,沉沉睡去。

5月28日,第48届坎城电影节落下惟幕。

这届电影节章艺谋携《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再度冲击坎城金棕榈失利,只得了个技术大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失败并不出人意料,这个阶段的章艺谋正处于转型的摇摆期,连他自己都找不准自己的叙事风格和艺术表达。

不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失利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本届坎城的风格。

今年是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周年,夏纳为此特别举行了一百周年的专题论坛。

在这个论坛上,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丶索伦·克拉格·雅格布森丶克里斯蒂安·

莱沃和托马斯·温特伯格共同发起了「道格玛95宣言」。

所谓「道格玛95宣言」,内容包括了:

所有拍摄必须在实景中进行,不得加插道具或布景:

声音和影像的制作不得分离;

必须是手持摄影:

影片必须是彩色的,禁止使用特殊灯光;

不得使用所有光学效果和滤光镜;

类型片不被接纳格式必须使用35mm胶片这帮导演的初衷是反对好莱坞的技术至上主义,但提出的宣言怎麽看都有些反智。

道格玛95宣言在未来的电影界并没有掀起多大的影响力,不过确确实实影响到了1995

年的夏纳电影节,这一届电影节的重要奖项几乎全都被欧洲的艺术电影攻陷。

欧洲电影人看起来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殊不知这只是给他们的坟头又添了一锹土而已。

次日早晨,林朝阳接到了李拓的电话,又赶到了医院。

在他走后的第二天,张暖心在晨光微熹中陷入了昏迷,之后高烧不退,坚持了两天,

昨天傍晚突然清醒了一阵,跟李拓和女儿说了几句话,便没了声息。

张暖心的葬礼没有俗套的流程,朋友们为她策划了告别仪式,鲜花簇拥。

参加完张暖心的告别仪式,林朝阳心情有些沉重,尤其是看李拓那失魂落魄的模样,

心中更生不忍。

「有空到家里坐坐。」

告别仪式上人太多,林朝阳也不便说太多,李拓闻言沉重的点了点头。

几天后,章艺谋出现在小六部口胡同,情绪同样有些低落。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冲击金棕榈失败,对章艺谋的打击有些大,这个打击一是来自于失利本身,二却是来自于国内媒体的一致批评。

《文汇报》认为《摇啊摇》人物塑造失败,唐老爷(李保田饰)缺乏杜月笙的历史厚重感,行为幼稚如暴发户。

巩俐饰演的小金宝举止粗鄙,情感线生硬,从秋菊的坚韧到小金宝的浮夸,巩俐的演技被导演拖累。

《燕京青年报》批评影片的情节设计像是两部电影的拼贴,导致观众始终无法代入剧情。

《南方周末》更是发表了重磅专题文章《张艺谋的滑铁卢》,称《摇啊摇》的失败标志着「第五代导演集体失语」。

并且激进的断言:「当张艺谋开始模仿王家卫的镜头语言时,他已失去作者电影的魂」。

香港《电影双周刊》用「摇摇晃晃的艺术崩塌」形容其创作危机,《新民晚报》

以「摇向商业化的沉船」为题在一周之前奖项结果未出的时候,章艺谋还被媒体们奉为「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丶「距离电影大师仅一步之遥」。

前后如此之大的反差,即便是林朝阳这个旁观者,也不免感到几分齿冷,更湟论身为当事人的章艺谋。

突然而至的巨大负面舆论让章艺谋无所适从,回国了两天,他拒绝了一切新闻采访,

在家里待了几天。

「今天怎麽想着上我这来了?」林朝阳问。

章艺谋眼神呆滞,乾巴巴的张了张嘴,「您前些天不是打电话说《鸦片战争》的剧本写出来了吗?」

林朝阳笑了笑,「成,那你先看看剧本吧。」

在美国待了快两个月,林朝阳也不是一点正事没干,他把《鸦片战争》的剧本写完了从林朝阳手中接过剧本,章艺谋黯淡的眼神中点燃了几分热望,林朝阳早年给电影写剧本号称从未失手过。

这些天在媒体滔天的批评声中,关于《摇啊摇》剧本失败的声音很大,让章艺谋严重怀疑他自己现在对剧本的审美能力。

让我看看朝阳老师是怎麽写《鸦片战争》的!

后世谢靳组织《鸦片战争》的编写,用到了军旅作家朱苏进丶燕影厂教授倪震丶剧作家宗福先和清代题材作家麦天枢几人合作。

花了近半年时间,数易其稿才把剧本拿出来。

故事基本遵从了史实,道光年间英国鸦片贸易给清庭造成了严重威胁,道光委派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菸。

但鸦片贸易情况复杂,腐败官吏又与英国商人一气,林则徐的禁菸行动面临重重困难。

英驻华商务总监义律一方面要求英商配合禁菸交出鸦片,以缓和林则徐与英商的矛盾,另一方面却策划更大的阴谋。

道光十九年(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指挥硝烟,民众拍手称快。

而后英方对华宣战,英海军装备精良,从珠江口直下塘沽。

道光软弱无能,责怪林则徐惹怒洋人,将他撤免,并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方和解。

英方提出割地赔款,道光不忍割地,便下令水师迎战。关天培等人率兵在虎门炮台与英军展开激战,终因武器落后而失守,全体官兵为国捐躯。

英方与清政府于1842年签署《南京条约》,香江从此沦为英国殖民地,林则徐被发配XJ。

凭心而论,这一版《鸦片战争》的剧本属于上乘之作,若以作者电影来发挥,谢靳在这部电影的表现可能会更出色。

但可惜的是《鸦片战争》所蕴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部电影,受命之作,要反映的东西太多了,想要给观众思考的东西也太多了。

主题先行,哲理大过故事,文戏丶武戏份量失衡,导致整部电影失去了宏大叙事的格局,也失去了本应有的恢宏大气。

有失败案例在前,林朝阳自然要吸取教训,

他的这一版剧本依旧以林则徐为戏眼,开场丶收尾都是他,但不同的是林朝阳并没有试图刻画林则徐这个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政客们的权衡利弊。

而是不停的以事件驱动人物,从而展现那一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在大势丶命运面前的无力。

除此之外,林朝阳也删去了原本剧本中诸如对英国列强的精细刻画丶对琦善这个人物的重新解读等等具有争议的地方,转而把精力放在了清庭腐朽和国人反抗精神的刻画上。

他花蓼蓼几笔塑造了税吏古三儿丶菸鬼吴秀清丶车夫二奎等几个角色,戏份不多,却很出彩,同时他也提升了战争戏的戏份。

剧本的整体风格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加强了可看性,较之原版剧本格局和历史站位也提高了不少。

章艺谋在不知不觉之间看完了剧本,呆呆愣愣的坐在那里好一会儿。

直到林朝阳打开灯,屋里光线大亮,他才反应过来已经天黑了。

「觉得怎麽样?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林朝阳问他。

章艺谋的眉头皱的如同老秦大地的沟沟壑壑,他倒不是对剧本有任何不满,而是在考虑如何总结他对剧本的感受。

「好,很流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还原了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读起来不算恋屈,

反而会被其中的那股悲怆和反抗精神所感染。」

章艺谋说完这些话,林朝阳笑着问:「就没缺点?」

章艺谋犹豫了片刻,才说道:「剧情指向-似乎有点过于简易了,历史人物的刻画和行事动机似乎也不够深刻,失之—深刻。」

说到最后,章艺谋心中突然闪过一丝自嘲,这话不都是那些媒体评价《摇啊摇》的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林朝阳,正向解释两句,却见林朝阳毫不在意的笑起来。

「任何一部大制作电影,要想深刻,就要做好亏本的准备。

电影是大众艺术,要喜闻乐见!」

听到这话,章艺谋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呆立当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