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他觉得说不定可以用钢铁来造船,向那些远方的未知的地域,进行探索。
秦始皇:思考ing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春秋时期,没有铁的时空里——
好耶!我们也有铁了!我们也能造曲辕犁了!
还有牛,请大家多多养牛,让铁犁牛耕来得更快一些、发展得更猛烈一些吧!!
卫庄公、郑武公、宋宣公、鲁惠公、齐僖公:把炼铁、炼钢的技术,抄在纸上!
传播、推广出去!!!
各个时空里,由纸张线装或是胶合起来的小册子,在官方与民间不断地流传起来。
很多布衣平民,他们无法记全天幕的知识,便要依靠这些小册子进行学习。
至于各国官方的那些技术册子,那也是经由无数学识渊博之人进行记录、整理而得。
绝非一人之功,也非一人之力可得。
渐渐地,由于各国君主下达法令,尝试在民间各地推行曲辕犁、水碓、筒车等等。
各时空里的许多农人,都真的获得了来自于后世千百年以后的、先进的农具。
很多家庭的务农负担减轻。
一些农人也尝试着投入其他新兴的产业,比如造纸、印刷书籍、冶铁、炼钢。
皇帝、诸侯国君,他们都在全力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希望国力强盛。
欧冶子与干将,也不再全力于铸剑。
他们各自开始研发新型的铁制农具,以及其他的铁制器具,还有更复杂一些的钢铁用具。
曲辕犁、指南针,现在都不成问题了。
越王勾践、吴王阖闾,分别请欧冶子、干将,负责带领各自国内的钢铁制造业。
有时候一些布衣平民前来请教。
就能看见欧冶子坐在门口,教他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天工开物》等
第57章 从撂荒制到立体农业1
战国初年, 李悝为魏相。
他颁行“尽地力”的教令,指出治田勤谨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自从水碓、筒车等工具的出现, 他们魏国农业的发展,踏入了一个崭新的层次。
伴随着对炼铁、炼钢的支持, 魏国民间的钢铁行业,也开始兴盛起来。
于是, 需要用到铁制组件的曲辕犁,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平民百姓的农田里。
这时候的李悝, 还并没有完全满足。
现在只是这些农具的使用, 减轻了农人劳作的负担,但土地的产量还是个问题。
他认为土地的潜能, 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每亩土地, 应该要产出更多的粮食。
对此,李悝提出“尽地力”的主张。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竭尽每一分地力, 让每一亩地, 都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李悝:希望大家治田勤谨。
治田勤谨, 每亩土地将增产三斗。
不勤谨, 则减产三斗。
如果是方圆百里、可以垦田六百万亩的土地, 粮食总产的增减,会达到一百八十万石。
这幅度, 大约是十之二。
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区别了!
战国末期, 赵国。
荀子在看见水碓、筒车、曲辕犁的兴起过后, 同样也思考到了这个问题。
虽然他们现在, 已经拥有了非常厉害的农具,但是土地的产量,依然没上去。
荀子跟李悝是一样的想法。
如果大家都能好好种地,就能亩产数盆,一年收获两次。
他们多抱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