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绝对的是前途无量!
可惜再怎么前途无量也还是要被打发来看小孩。
乾隆懒得看混账弟弟送回来的“话本子”,又怕里面有什么重要的消息,索性找人过去一起看,还省得他亲自头疼了。
弘曕美滋滋的出门看故事,他看一张递给傅恒一张,一边看一边感慨大清遍地都是人才。
看看人家志向远大的晋商,要是真按照他们设想的发展下去,海外殖民地都得让他们给弄出来。
虽然说起来很不道德,但是听起来真的很爽。
赶快点赶快点,赚钱赚钱赚钱。
话说回来,大清的商人在海外赚钱需要给朝廷交税吗?海上有倭寇吗?出海的商船能平安回来吗?
小果亲王有许多小问号,傅恒傅老师负责解答。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入朝为官后自然会知道。
商人在海外赚钱要不要交税得分情况,如果一去不回自然不用交,如果带着货物回到大清,那还是得按规矩交税的。
海关那边具体什么情况他不清楚,估摸着海关衙门自己也晕乎着,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把规矩定下来,也许和亲王回来规矩就定下来了吧。
至于海上的倭寇,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前朝倭寇声势浩大,主要是因为朝廷执行海禁,而沿海的商贾不愿意困在岸上,宁肯偷偷摸摸的出海也要出去,所以才有那么多“倭乱”。
所谓的“倭乱”,绝大多数都是亦商亦盗的浙闽两省人,只有极少数的日本浪人参与其中,而且这些日本人往往受雇于中国大海商。
他们以海外贸易为生,遇见打得过的就是倭寇,遇见打不过的就是正经商船,身份转换极为灵活,哪个有利用哪个。
前朝倭寇那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隔壁东瀛发现了一个银矿,而且那个银矿的产量相当的大。
他们脚底下这片土地有铜有铁,银矿还真没多少,自从东瀛那边出现了大银矿,闽浙沿海一带的商人就坐不住了。
他们这边地大物博除了银子什么都有,东瀛弹丸之地运气好出现个大银矿,此时不去更待何时,于是海上一片一片全是前往东瀛“以物易银”的商船。
嘉靖年间有个叫朱纨的名臣,是个推行海禁、剿灭海寇能臣,曾经大败佛郎机人和倭寇的联军,一度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
但是最后也没能平定,不光没能平定,还含恨服毒自杀,可见海上的水有多深。
弘曕眨眨眼,“啊?为啥自杀啊?”
傅恒温声回道,“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盗犹易,去中国衣冠之盗尤难。”【1】
弘曕听的似懂非懂,“有内贼?”
傅恒想了想,换成小孩儿能理解的说法重新说道,“不是有内贼,而是那些作乱海上的倭寇本身就是闽浙的地方豪族派出去的,他们和官场息息相关,朱纨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来说不是保境安民,而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海上来往的商船是商还是寇大家心知肚明,朱纨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上任之后态度极其强硬,直接把海上风头最盛的两窝海寇给抓了,消息传到京城直接炸了锅。
万万没想到朱纨不光敢抓人,他还敢把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捅到明面上来,直接上奏疏弹劾浙闽两省的世家大族勾结“倭寇”,证据就是他抓的那两窝海寇头头。
如此逆天而行,注定不得善终。
南方人每届科考皆无比风光,朝中闽浙籍的官员不知凡几,各方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说是牵一发动全身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