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第 65 章 吕后3(上)

第 65 章 吕后3(上)

【大家好,你们的小宝贝画戟又来啦!遨游历史长河,笑谈古今因果,这一期咱们讲一讲吕后驾崩之后的那些事情。】

长乐宫中,吕台、吕禄、吕产以及吕嬃都聚集在一起。

他们本是想商量一下对策的,没想到却赶上新的天幕出现。

吕后赶紧摆手制止了他们,然后来到廊下听课。

【吕后驾崩之后的事情,史书上写的很清楚:吕后去世后,吕家人害怕被刘氏皇族迫害,于是密谋想要篡位造反,彻底夺取大汉江山,于是爆发了“诸吕之乱”,之后被齐王一系以及周勃、陈平等联手平定,迎立新帝。】

“诸吕之乱”?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吕后看着自己的两个侄子吕台和吕禄,心下掂量了一下他们的品性,他们绝对干不出来这种事的,没那个脑子,更没那个胆子!

【因为诸吕之乱是汉文帝这一脉发家的起点,而且他们祖孙几l代的功绩确实也很大,值得史家用春秋笔法给他们粉饰太平。但是,我还是要说。诸吕之乱本质上就是外藩诸侯——齐王一系,和中央勋贵——周勃陈平为主,发动的清算吕家的一场政变。

什么造反,吕禄、吕产有那脑子?他俩的政治格局甚至不如吕嬃和刘章的妻子吕氏女!】

吕嬃听到这里,不由的怒目而视,她身为吕雉的妹妹,樊哙大将军的夫人,自然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周勃、陈平?这两个老匹夫安敢!”

吕后则是把注意力放在前一句上——汉文帝祖孙几l代的功绩很大?

那……那岂不是衬托得她的盈儿很无能!

【吕后在临终之时,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之后在正式的遗诏中,让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小皇帝刘弘的皇后,并且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

吕禄大喜过望:什么,他居然会是将来的国丈?

等等,国丈应该不会被清算的吧……

【这就是希望能够再次朝廷这些功臣集团,让他们再次支持吕家人掌握权柄,拥护刘盈一脉。但是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吕后的安排是一点没用上,吕禄吕产是一点没听话啊。】

吕嬃脾气火爆,听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一声:“果然是你们这两个蠢笨如猪的孬种。”

吕禄吕产不敢顶嘴,只能乖乖挨骂。

吕台身为他们的大兄长,虽然知道那时自己已然作古,可也有心护着两个弟弟,于是赶忙安抚这个小姑姑吕嬃,转而对两个弟弟道:“以后做事要多思多量才是。”

【先说中央勋贵这些功臣集团。

汉初皇权不振,丞相权利之大已让刘邦不满,其标志事件就是“治罪萧何”。】

萧何的府中仍然聚集着许多列侯勋贵,大家一边观看天幕,一边小声议论着。

萧何原本半闭着眼睛,歪坐在榻上,听到“治罪萧何”,立刻睁开了眼睛,目光如炬。

【当时刘邦给萧何定罪的理由是“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注意这个“请”,并非是请求,而是秦汉时期的一项决策流程,即:府仪拟奏,丞相府中的诸曹或者丞相本人针对一个政务起草一个意见,或交于皇帝或在朝会之时宣读,最后皇帝批示。

而这种流程实际是相权主导皇权,皇帝同意还好,要是皇帝不同意,就往往引发“示群臣短”这种有损皇帝威严的状况。

而刘邦对萧何的不满,恰恰是因为萧何请事太多。简而言之,天下政务你萧何插手太多了。而功侯集团则认为这是参与他们朝政乃至拥有一定决策权的必备手段,是他们的底牌,刘邦也不得不照顾。】

萧何一开始很纳闷,自己怎么会接受那些商贾的贿赂,然后强买强卖那些百姓的田地和宅院呢?

他将来不会是老糊涂了吧?简直是岂有此理!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明白了。

现在他已经是位居相国,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且刘邦这个皇帝根本不擅于处理政务,这诺达的大汉帝国,平日里的庶务都是他和他霸府中的官员经手处理的。

而且当初开国定鼎之时,陛下亲自排定功臣顺序,他萧何就是天下第一功,是堂上堂下这些勋贵的领头羊。若是再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那刘季这小子恐怕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所以那时的自己怕是在用这种手段进行自污啊!

【皇权与相权之争延绵千年,一旦功侯集团觉得自己的底牌受到损害了,其手段则开始激进起来,尤其是一些重要国事,绝不许皇帝自己决策。

黥布谋反之时,刘邦当时身体不好,养病期间不愿意见人,诏令大臣们无招不得入禁中。尤其是周勃、灌婴这种武将更是避嫌不敢去。但这样一直拖着没不是办法,谁知道刘邦自个人在寻思啥呢?所以过了十多天,樊哙终于坐不住了,领着一些大臣闯进去面圣。

结果一进去就看见刘邦枕在一名俊美的小宦官身上。好家伙,虽然劲爆,但是樊哙理亏在先还是得为自己辩解一番,所以他赶紧痛哭流涕,拿出来多年的交情:“陛下和臣等从丰沛起家,纵横天下,定鼎大汉,那是何等壮丽的丰功伟业!可如今天下平定,四海咸服,陛下怎么又如此懒怠惫政呢?”

刘邦瞅着他,没说话,也没动作。

樊哙只好接着表演,继续说道:“听说陛下病的厉害,大臣们都惶恐不已,震动不安,可陛下却不召见我们,商量国家大事,反而天天和一个宦官独处?难道陛下忘了赵高之事么?!”

刘邦听到这里,才放声大笑

,然后起身。】

秦始皇:朕雄才大略,英武一生,居然在后世留下了赵高这个抹不去的笑柄,简直可恶!

【英布谋反是啥时候的事情?那就是后期刘邦动了换太子的心思的时候,刘邦还打算让刘盈这十几l岁的孩子挂帅出征去平叛呢!而樊哙是谁?虽然他和萧何一样,是刘老三多年的狐朋狗友,但时移世易,樊哙现在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是吕后的妹夫,太子刘盈的姨夫,他如何不担心刘邦脑子一抽真想搞点什么小动作?

所以他也只能出此下策,来保全大家了。

而正是因为吕后清楚的知道刘盈的皇位是怎么保住的,所以身份互换之后,她才更忌惮这些功臣勋贵,会威胁到皇权。】

原本,吕嬃听说自家丈夫,是为了储位之事,竟然能强闯陛下寝宫,心里顿觉自豪,认为他真是一个伟丈夫!

可听到最后一句,她不由得愣住。对于现在尚且年轻的她而言。这是她没想过的角度。因此不由得转头看向上首的姐姐。

吕后皱着眉头,思索着天幕的话语。

确实,当她在下位的时候,需要联合功臣们一起保住盈儿的位置。可一旦登上了那至高之位,他们就变成了上位,是需要提防底下的人了。

【对了,惠帝登基之后,还发生过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但是史记原文里记载的这段故事,却让我看的有点怪异。】

天幕上再次出现了影像。

正是汉惠帝刘盈继位不久。萧何病逝,曹参继任为相国。曹参有个儿子叫曹窋(zhú),被任命为中大夫。

空旷肃穆的大殿之上,年轻的君主神色郁郁,看着眼前桌案上的成堆的竹简奏疏,皱眉紧皱。

刘盈暗自想到:这曹参当了相国之后,怎么成日里只知道喝酒,不理政事?难道是欺负朕年轻不管是么?!

想到这里,刘盈抬头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自然拱手应是。

等到了休沐之时,曹窋回到了家里,闲暇时陪着父亲,眼看父亲心情还不错,于是假装不经意的问道:“听说父亲前日又喝的大醉,可要当心身体才是。㈣[()]㈣『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曹参摆摆手,不在意的说:“为父心里有数。”

说到这里,曹参又长叹一声:“你以为这个相国是那么好当的?不知多少姻亲故旧来请托人情,不如把他们灌醉了,让他们开不了口。”

曹窋惊讶的张了张嘴,一时无语。但想到皇帝的神色,还是把话说了出来:“无论如何,父亲也不能在政事上有所懈怠。父亲是大汉的相国,天下万事系在父亲一人身上,若是父亲都不理政事,那让

() 皇帝陛下该怎么办呢?”

曹参听了这话,却脸色突变,勃然大怒,立刻吩咐左右,把曹窋拉了下去,打了曹窋二百板子。

自然,这打板子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然别说是两百板子,就是二十板子,也能把曹窋给打残废了。

曹参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这个逆子应该过问的。”

这件事自然瞒不过惠帝刘盈,到上朝的时候,刘盈便语气不善的对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早有准备,立刻摆足了姿态,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惠帝:?

搁这等着我呢是吧!

不过他还是回答道:“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浑然不觉刘盈的怒意,继续问道:“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这次刘盈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你不如萧何。”

曹参不怒反喜,劝诫道:“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刘盈:……

家人们,谁懂啊,好无语啊。

但刘盈明白他的意思,重点就是那句:垂拱而治。

他沉默了半晌,才长叹一口气,回道:“好好好。您好好休息吧!”

…………

影片播放完毕。萧何府中一片寂静。

大家不由得把目光望向了坐在萧何身边的曹参。

其实曹参与萧何一直有些小矛盾,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两人身为刘邦手下数一数二的文物重臣,自然明白两个人若是真的冰释前嫌,亲亲热热,那才是自寻死路,因此双方就默契的把这份矛盾给放大了,造成一种“素来不和”的局面。

曹参原本是在齐国给刘肥当相国,这次是恰好进京述职,才遇到这个天幕。

此等大事,也顾不得平日里那些弯弯绕了,大家一起摒弃前嫌,想先商量出个所以然了。

毕竟都是老乡嘛。

可现在真是越听越觉得心惊。也不知天下人知道了天幕所诉说的点点滴滴后,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重要的是,宫里那两位,会有什么样的应对。

【这段故事里,惠帝跟曹窋抱怨的时候,原文说的是“岂少朕与”,孩视陛下,算是比较重的指责了。但曹参依旧毫不畏惧,整出了萧规曹随这个典故,惠帝也忍了下来。而吕后,更是清楚功臣的作用与他们的政治能量,因此一直以安抚、制衡为主。

所以在惠帝死前,功臣勋贵与吕后之间,都是相安无事甚至鼎力支持的。】

曹参的这个故事,自然让吕后心头不快。刘盈再荏弱,也是她唯一的宝贝儿子,朝中大臣如此轻视他,全然不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皇帝!

嬃也愤愤然:“这些老家伙,怎么之后一个个都变成这个样子了!”

【但是惠帝死了,没有嫡子,几l个庶子也都刚断奶,刘氏大宗代表的皇权一下变得岌岌可危,十分微弱。吕后这时候在重新构筑平衡,她不仅对外地诸侯掺沙子,对朝廷执掌大权的勋贵们也是一步步的收拢权力,收归到吕氏子弟身上,就是觉得吕氏子弟最起码会拼死保护刘盈的血脉。

所以她一开始把王陵赶走,让审食其担心丞相,后来遗诏里更是直接让吕产担任相国,打破了功臣集团对于相权的垄断。

这才是彻底动到了勋贵的命根上,把功臣集团推到了皇权和吕家的对立面。

想把我们踢出三方制衡里?门都没有!

于是,一改刘邦去世后他们极力支持正硕,这回他们在周勃平陈的带领下,愿意参与进诸吕与外地诸侯的斗争,希望能够重新上牌桌。】

“啊?”跪坐在吕禄身旁,一直不说话的一个年轻人懵了,正是吕产。

他……他还能当相国?二十年后他这么厉害的么?

倒是吕后轻叹了一声:“我吕家,后继无人啊。”

一句话,让三个男人羞愤难当。

这不就是说他们哥儿仨没能力么?虽然……确实跟父祖辈想必,他们是差得远。

【再来谈谈外地诸侯。

吕后去世前天下诸侯的形势已经分析过了,但还有两点up想强调一下。

一个是吕后虽然封了刘盈一脉三个封国,吕家三个封国,但刘盈的儿子太小了,吕家更是没有出去就藩,所以这就导致他们虽然名义上占了,但其实对封国的掌控力很弱,只有鲁元公主的儿子那个鲁国还算正常,这些不足以起到吕后设想的“压制周围藩国,拱卫中央皇室”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