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昱现在非常膨胀,他再也不是那个人见人躲的无良衙内,而是官家认定的为国为民的好官。
不会读书怎么了?不会读书也不耽误他为大宋做贡献!
有过当纨绔子弟的经验不是坏事,就像这次,要不是有他这个曾经的纨绔子弟在,钦差大人那种正人君子肯定要和那些混账玩意儿的爹虚与委蛇,没准儿小辈欺男霸女的事情就挥挥手过去了。
凭什么啊?
他逃个学都能被告到他爹那里,上街也只敢正经的玩,这边还没开始欺男霸女呢那边家里的老管家就已经带人堵了上来,一点干坏事的机会都不给他留。
同样是纨绔子弟,凭什么那些家伙干了坏事还要被包庇?
不行,他有意见。
他庞衙内从今往后最讨厌的就是欺凌弱小的纨绔,投个好胎偷着乐不行吗?非得犯事儿连累全家被关进大牢就开心了是吧?
哦,能把孩子惯到那个程度的爹估计也不是什么好爹,进大牢也不算冤枉。
庞昱夸完自己又夸他爹,整个人春风满面高兴的不得了,他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大宋的天选之子啊。
其他人:哈、哈哈、哈哈哈。
衙内开心就好。
庞衙内确实很开心,嘚瑟了好半晌才想起来这次去陈州不只是顺儿子摸爹抓贪官,主要任务还是放粮赈济百姓。
不是他夸张,陈州那边是真的民不聊生啊,要不是亲眼见到简直不敢相信京城周边还有那么凄惨的地方。
当年去登州的时候提前打听过登州的情况,一问就是他那糟心表哥在登州勾结豪强富户欺负的百姓活不下去,登州境内民乱四起,盗贼劫匪随处可见,城外密密麻麻都是躺着等死的百姓,能安生过日子的人家十不存一。
吓得他差点没敢去。
结果到登州后看到的场面和传闻中完全不一样,民乱四起都是过去式,经过他们家小伙伴的努力,现在的登州安稳的不得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登州没见着的“盗贼劫匪随处可见,城外密密麻麻都是躺着等死的百姓”却在京城旁边的陈州见到了,陈州的官胆子也是够大的。
偏远地方天高皇帝远敢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就算了,陈州这种地方他们也敢?
真是长见识了。
那地方本来就在蔡河沿岸,没有天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很高,光大型粮仓就建了好些个,大河沿岸水运便利,京城西南的粮食和军需都要从那儿输送,战略地位非同一般。
产粮地一般出现灾荒也能靠存粮撑一段时间,水陆交通便利的地方商贾往来多,百姓谋生的手段也多,即便地里的粮食不够吃,依靠外来商贾也能再撑一段时间。
这边撑一段时间那边撑一段时间,慢慢就撑到了年景好的时候。
谁都没想到陈州的旱情能持续那么长时间,从开始的粮食减产到今秋几乎颗粒无收,民间富户也扛不住这般打击,于是
更有钱的富户豪强就趁机低价买地(),?靟絙??敧????葶繶???????
顛鱞?鑎?豔?N?????()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他们到地方的时候,陈州的地方官正各乡各村的搜刮粮食,毕竟只要粮税能交上去,京城就不会知道陈州的情况,他们的政绩也不会受到影响。
官府收粮会以粮食折现,按理说应该按照市价来换算,结果陈州那些官丧尽天良,市价小麦一斗五十文他们折现的时候规定一斗一百四十文,再加上运输、仓储等各种名义加上去的,好一点的地方一斗收一百五六十文,坏的地方能收到两百文,比正经收税翻了四倍。
交钱和交粮换算如此悬殊,很多家里有点余粮的百姓就想着勒紧裤腰带少吃点用粮食交税,那些收税的官吏可好,满嘴的仁义道德说什么不能让百姓饿肚子非得换成钱,交粮食他们不收。
不能让百姓饿肚子他们倒是按市价来折算收税啊,这不妥妥的衣冠禽兽吗?
官府粮仓里有粮食,还有朝廷发下来的青苗钱,他们守着粮仓不肯放粮,青苗钱不给最需要的百姓全摊给那些富家大户,收税的时候还这么搞,百姓不告他们告谁?
亏待陈州百姓能忍他们三年,换成他他连一年都忍不了。
京城那么近,进京告御状告死他们。
他们去陈州之前没和地方官打招呼,那些家伙也没本事让整个陈州的百姓都闭嘴,都不用怎么寻访暗查,只路上的所见所闻就足够把陈州州衙所有的官都下大狱。
说到最后,庞衙内非常遗憾的做出总结,“可惜这次钦差不是包大人。”
如果钦差是包大人,虎头铡都能铡出火花。
好在现在也没差哪儿去,那群人送去刑部大牢受审,审完之后全家流放岭南,要他们活着比死了还受罪。
流放岭南和贬谪岭南还不一样,贬谪再怎么说还有个官身,流放可没那么好的待遇,戴上枷锁做苦力去吧。
几位宗室子弟都没怎么见过民间疾苦,刚开始听庞昱说陈州的乱象后还以为他是夸张,听着听着就不这么觉得了。
能让庞昱骂成这样,真正的情况八成比他见到的还严重。
毕竟他们都知道庞昱的性子,太严重的事情钦差大人也不会让他看到。
赵清喃喃开口,“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怎会有如此狗胆包天之人?”
苏景殊叹了口气,“习惯就好。”
天子脚下都敢有官员这么干,别的地方可想而知。
庞昱拍着桌子站起来,捏紧拳头凶残道,“这可不能习惯,朝廷要杀鸡儆猴,要敲山震虎,要把那些不干人事的贪官都抓出来抄家,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干坏事。”
两个小的跟着举起拳头呐喊,“杀光坏人!”
官家对亲儿子的待遇很上心,前不久又找个由头给两个小的升了升爵位。
一郎赵颢封东阳郡王,加检校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郎赵頵封乐安郡王,
() 加检校太傅、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綆??敕?????彎??譎???????????????虎?
?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大宋的丞相,朝中官员奋斗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爬到的高位在宗室子弟这里只是锦上添花。
庞衙内说的对,投胎果然是个技术活儿。
两位小郡王气愤的张牙舞爪,太子殿下和赵世子连忙把人按住,“小声点。”
雅间隔音再好也挡不住他们这么喊,被店家听到以为他们是混进城里的山贼报到开封府怎么办?
开封府大牢里很多贼人都是因为进城后不知道小声密谋被告发抓紧去的,不要小瞧京城百姓的警惕性。
等两个小的消停下来,苏景殊看向消息最灵通的太子殿下,“陈州遭灾,官家又说接下来怎么办吗?”
“清肃官场,免除三年赋税,年后开春派司农寺的官员去接手春耕。”赵顼压低声音,“没有意外的话,我爹会派范纯仁范大人出知陈州。”
范大人是范文正公次子,可能对范文正公庆历年间的新政有心理阴影,从条例司成立就开始反对新法。
不过现在条例司已经撤了,变法主力要么在政事堂要么在司农寺,虽然势头并没有变小,反对的声音也依旧很大,但是范大人现在却好似不像之前那样提起新法就皱眉。
他爹说了,趁范大人的态度有松动赶紧让他去地方亲自推行新法看看效果,没准儿过两年回来态度就变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不管是青苗法还是农田水利法对百姓都利大于弊,只要主管新法的官员不拉胯,三年之内足够让陈州大变样。
南方粮食产量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水利建的好,北方在这方面比南方逊色许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他们现在跟上也来得及。
就拿陈州这次来说,要是有南方那种水利条件也不至于弄成现在这样。
天灾遇上人祸最是可怕,如今人祸已除,朝廷再拨钱给陈州挖渠建水库,之后能恢复成什么情况就看范大人的了。
赵顼在这上面和他爹的想法一致,“青苗法已经改了两年,这些天的宣传又能很大程度上堵住官吏欺骗百姓的路,只要范大人亲眼看到新法对百姓带来的好处,到时候回京肯定不会再反对。”
把反对新法的官员派出京城不光是为了减少新法在京城的阻力,还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民间到底是什么情况,别每次吵架都只会拿书上的话来辩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看看民间到底是什么样子再来说新法到底哪儿不好。
他爹贬人也不是胡乱贬,韩相公那种有理有据的反对从来没少过,也没见谁提着意见提着意见就被贬出京城了,大部分被贬的都是揪着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然后开始诋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