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 > 第 150 章

第 150 章

楚孑十分好奇,小学不是义务教育吗?怎么还能勤工俭学?

李文说道:“虽然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教育,但之前有很多家庭也不愿意送孩子来上学,一来是他们住在山上,往返太远了,二来是因为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能帮家里做活了,很多家庭嫌来上学太费时间,就不送了。”

楚孑听完,细想觉得也对。

毕竟还是太穷了,连上学都觉得是奢侈。

“但有了这个勤工俭学基地就不一样了,”李文朝校园后山指去,“那里还有一片小学自己的茶园,到了采茶的季节不光是这些孩子,连他们的家长都会来帮忙干活,这些收入学校除了留下一笔专门运营茶园的必要经费之外,全都回馈给了孩子们。”

“在这里的帮过忙的孩子,每年可以领两套免费的校服,而且没有书本费和学杂费,这样一来,学生们上学的负担就没有了,还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学校还会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茶文化的讲述,一箭好几雕,现在全景星已经没有适龄儿童不上学的现象了。”

楚孑和温如玉听完,也是止不住地点头赞叹。

按照常理,可能会觉得让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工作是非常不合适的,但正所谓因地制宜,在景星,用茶园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劳动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

楚孑再一次钦佩景星市政府的眼光和手段

在小学耽误了一点时间之后,三人加快了脚步,竟然很快就到了一片开阔的古茶园。

这里便是全国有名的三康古茶园了。

在全国性质的普洱茶斗茶比赛中,三康茶园出产的普洱茶屡次获得金奖,说是全国最有名的茶园也不为过。

但出乎楚孑的意料之外,这里并不是很大,树龄也普遍只有六七十年,虽然叫“古”茶园,但处处都是“新”的气息。

不过,李文说了一句话,瞬间抓住了楚孑的全部注意力。

他说:“三康茶园之所以有名,除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外,最为主导的,其实是茶文化的思想。”

楚孑忙问:“具体是指什么呢?”

李文解释道:“可以大体从两方面来说,一种是茶树的种植文化。”

所谓种植文化,其实是从多年的经验中积累而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种植方式。

一谈到古茶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参天的古茶树,这其实是不对的。

景星是紧邻茶马古道的地方,也是茶马古道上非常重要的驿站,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各地的茶叶种植信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从中总结出了一套非常科学高效的种茶方式。

他们会将茶树锯断,并在茶树墩上放置一块巨石,这样以来树冠在生长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开散起来,行程巨大的彭冠,一来方便采集,二来也会让枝杈更多,同时提高了产量和生活效率。

这些茶树从小就经过多次整修和调整,一直到长大,自然就比别处要长得好很多,尤其是比那些野蛮生长在山林里的(比如澜苍)产量也高,质量也好。

在此基础上,这里的居民还会给茶树施肥。

用原始思想来看,茶树其实算不得一种作物,很多当地居民和茶树往往是一种共生关系,看天吃饭,哪年收成好、哪年收成不好全看茶树自己长得怎么样。

但景星人不仅会修葺茶树,还会施肥,而且他们经过很多次摸索,知道茶树不能施化肥,否则会影响土壤的酸碱度,还会使得土壤板结化,因此他们施的都是自制的农家肥,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的产量,而且会让茶树生长的特别旺盛、健康。

除了种植文化之外,另一种文化就是个人茶园的文化。

在景星,茶园并不是大片的——这也是楚孑初到三康茶园感觉有些失望的原因——而是存在于各家各户的后院里。

每家种的可能都不多,最多也就是百十来棵,但家家户户都在种,而且是从祖辈就开始种植。

他们不仅会种茶树,而且各家各户还会种不同的茶树,在不同时期也会种不同的茶树,这样一来保证了当地的茶树基因多样性,不会造成同质化的繁衍现象,还丰富了茶叶的种类,说是“茶树博物馆”也不为过。

在这两种茶文化的加持之下,这里的茶树真的很难长得不好。

楚孑听完也是打心眼里感到佩服。

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完全是景星的居民在成百上千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化,却荫蔽了一代又一代的景星人,让他们过上了现在富庶的生活。

楚孑他们又在当地逛了逛,真的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而且每家都不一样。

李文骄傲地说,要想把这里的茶园看遍,恐怕得花上好几个礼拜。

但楚孑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因此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他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也可以应用到清源村的古茶树种植上,收获颇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