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东汉]我有母后 > 第 32 章 治蝗

第 32 章 治蝗

听到六个州部陆续传来蝗灾的消息,一向镇静的邓绥都慌了神,那可是蝗灾呀!

面对水患,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面对干旱,有引渠灌溉掘井的传统。但是,对于蝗灾,百姓却束手无策,唯有祈求神明。

刘隆回过神,想起之前吩咐蔡伦留意治蝗的事情来,于是给母后提了此事,请蔡伦带人过来商议此事。

蔡伦果然带着几个黝黑干瘦的农人过来。邓绥和刘隆都松了一口气,刘隆当日只说让蔡伦留意,没想到他竟然真找到了农人。

蔡伦带人拜见后,邓绥温和地道:“你们都是积年的老人,常年伺候庄稼,可在治蝗上有什么心得?不必紧张,一一道来。”

这些农人大字不识,见过最高的官员就是三老啬夫之流,没想到今日却得见天颜,各个手脚发软,哆哆嗦嗦。

蔡伦是好心让这些农人见见天颜,若答得好也能得陛下圣上赏赐,但看这些人的样子,着实有些上不了台面,正要上前替他们回答。这些农人弄得那些,蔡伦早已烂熟在心。

蔡伦却见皇帝冲他摇头,忙闭上嘴巴,只听皇帝稚嫩的声音响起:“等你们不紧张了再说也可以,朕与母后等你们。”

邓绥闻言,低头看向刘隆,刘隆冲她一笑,邓绥焦虑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几个农人听到这话,原先的惧怕被激动取代,浑身仿佛烧起来。过了几息,一个农人鼓起勇气颤抖道:“拜……拜见……陛下和圣上……草民发现……发现蝗虫不吃菽麻。”

“真的?”邓绥惊讶道。

“真……真的……”农人道。

蔡伦补充道:“确实如此,奴婢让王翁带人试验了,这蝗虫最喜欢吃稻禾叶子,但不喜吃菽麻叶子。”

邓绥喜道:“好,赐王翁绢十匹,爵三级。”王翁激动道:“谢陛下赏赐。”

有王翁打头,其他人见皇太后和圣上和气,一个个开始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发现,蔡伦都派人在上林苑验证过。

有人说种子播种前用蚕屎、羊屎溲一下,所以他家的粮苗不被蝗蝻吃了,长得又旺。

有人说,蝗虫趋光,晚上点燃火堆,能烧死抓到许多蝗虫。

也有人说,蝗虫怕烟,在地里点上几堆牛粪羊粪就能把蝗虫驱走。

……

邓绥听完几种方法,渐渐心中有了底,对众人各有赏赐,让人退下。

次日是大朝会,六州蝗灾自然成为朝堂议论的重点。不过,出乎刘隆意料的是,满朝文武大臣无一说如何治理,话里话外都在催促君主下罪己诏。

这可把刘隆气坏了,这些朝臣一个个头戴进贤冠或武氏大弁,手持笏板,一脸正气,但瞧瞧说的都是什么话。

“蝗虫乃是戾气所化,西边与北边兵祸连接,死伤无数,故上天降下蝗灾以示警戒。”

“蝗虫乃是神虫,不可捕杀,要以德化之。”

“古书云,君王仁德,天降

祥瑞(),君王不德?()『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则天降灾异以警帝王。陛下,请早日下罪己诏,以安天命,以安人心。”

“自延光以来,陛下与圣上躬行节俭,去郡国供奉,减宫中膳食,每遇水旱灾异则遣使抚慰。陛下这样做不算德政,那什么是德政?”

……

话题歪楼,拥护邓绥的人当然不愿意让皇太后背上不行德政的罪名,但要把罪名归于皇帝……啊这……皇帝才刚刚六岁,亲政还要十多年呢。

殿内官员关于蝗灾产生的原因争论得面红耳赤,反而将更需要处理的事情抛在一边,这让邓绥看得眉头微蹙,神情不愉。

邓绥忍了又忍,无法忍下去,喝道:“够了,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六州生蝗,大朝会是让诸公讨论如何处理蝗灾的,不是让诸公来吵架的。”

大臣觑着皇太后的神色,知道她发怒了,瞬间安静下来。

邓绥问:“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新任大司农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应当先下罪己诏,以安天命,再行德政,则蝗虫自可离去。”

邓绥闻言,冷声道:“朕看你是自可离去,荒唐!蝗虫食我庄稼,饿我臣民,乃我大汉仇雠。”

“大司农之言,犹如一盗贼闯入我家门,我不仅不能反抗,反而要谢罪自省,任其抢我谷帛财物。我无谷帛财物,用何物充饥?用何物御寒?”

“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又食国之禄,理应为国分忧,如今这是何理?”

大司农被皇太后说得羞愧难当,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无地自容,背后汗如浆,但心中依然觉得有些委屈,自古以来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这是“标准”的答案啊!

前者大司农何熙暴亡军中,邓绥擢拔了一位大司农。现在,邓绥对他失望至极,于是把目光移过来,掠过众人,朗道:“诸卿有何良策治蝗?”

昨日,邓绥通过与农人交谈,了解了一些治蝗的手段,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人能把这些措施和手段推行下去。

从百官大臣到乡野百姓都对蝗虫惧怕不已,认为蝗虫不可捕杀。百官认为要以德化之。百姓则在蝗虫啃噬庄稼时,不仅没有采取行动,反而在田间地头跪地磕头祈祷蝗虫自己能离开。

邓绥现在做的就是统一朝廷上下的思想,让朝臣不可妄存他心,务必以捕杀蝗虫为重。

邓绥虽然年轻,但经过这些年的执政,积威颇重。她平日温和,但秉性杀伐果决,她发怒时,没有大臣不畏惧的。

朝臣纷纷低下头,一个个缩成鹌鹑的模样,生怕皇太后抽问到自己。他们和大司农其实是一样的想法,但明显皇太后不喜欢听什么罪己诏德政之类的话。

若是他们回答不让陛下满意,说不定就像大司农那样在朝堂上被嘲讽一番,以后或许连官都做不了呢。

大司农归司空管辖,大司农闯了祸惹怒皇太后,司空张敏不得不站出来,揣度道:“启禀皇太后,前汉始元年间,郡国旱蝗,孝平帝派遣官吏捕

() 蝗,根据捕捉蝗虫的数量给捕蝗人赏钱。臣以为可依照孝平故事。”

邓绥这才点头,道:“可。张公、夏公以为如何?”

张公是太尉张禹,夏公是司徒夏勤,司徒鲁恭因灾异免职,大鸿胪夏勤升为司空,空出的大鸿胪由破南单于的中郎将庞雄接任。

张禹和夏勤都道:“臣附议。”

邓绥又看向自家兄长邓骘,邓骘立马出列表明态度:“臣也附议。”

邓绥点头,方散了大朝会,请大将军、三公九卿、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并尚书令留下一起商议具体的治蝗事宜。

众人来到章德殿后殿正厅,分位次坐下。邓绥让人取来蔡伦整理的治蝗措施,交给众人传阅。

待众人看完后,邓绥问道:“为政之道,惟在得人。好的政策也需要官员去实行。百姓愚昧,官吏以蝗为神。诸公畅所欲言,说说该如何推行下去。”

刘隆坐在邓绥的身边,对母后说的话深以为然。朝堂上发出的诏令,往往出于好意,但却被常常被官吏扭曲变成虐民的工具,与朝廷政令的初衷背道而驰。

大将军邓骘是邓绥的兄长,他素日不爱出头,以皇太后的命令为律令。

太尉张禹斟酌道:“司空所言有理,依照孝平故事,派遣谒者将灭蝗之法颁布天下,令其与刺史一道监督郡县官吏灭蝗。”

张敏补充道:“灭蝗有功擢赏,怠慢政令降级录用。百姓虽无知,蝗虫啃噬乃是自家之田,只要有人去灭蝗,百姓必会跟着去灭蝗。”

邓绥颔首,对张敏道:“你拟一道奖惩的奏表送上来。”

张敏连忙应下。朝堂之上,大部分时候是谁提出主意谁来实施。张敏既然这么说了,也做好自己拟奏表的打算。蝗虫固然可怕,但殿上的太后和圣上更能当场决定他们的生死。

既然皇太后和圣上决定灭蝗,那他们这些臣子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张敏是司空,手下掌管着大司农和少府这两个管理财政的部门,但大司农的钱各有用处,少府的钱主要供应皇家用度。

于是他问道:“陛下,蝗虫换钱的钱谷从哪里出?连年水旱,国库减收,支用尚不足,恐怕无力支援灭蝗。”

邓绥对国库的收入十分熟悉,自然也知道具体情况,点了下头,以示知道。

少府卿听到国库无钱,也连忙说出自己的难处:“陛下,由于水旱灾害,百姓大饥,陛下仁德下诏令百姓进入山川林泽找食,从去年开始少府的收入就大为减少。”

邓绥道:“少府供应皇家,宁可皇家节俭,不可让百姓饿死。”

刘隆在重臣面前也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支持母后:“朕与母后以身作则,吃饭蔬,着旧衣,如常人,少府卿不必有其他的考虑。”

少府卿得了邓绥和刘隆的命令,爽快地应下。这少府中的钱也不是他的,之所以担心,就是因为怕过于节俭,得罪陛下和圣上。如今这两人都同意,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