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我在三国经营田庄 > 第 68 章 逐鹿中原

第 68 章 逐鹿中原

比起燕绥的激动,郭嘉神色显得淡淡的。抬头之时,桃花眼中光芒流转:“正好有些账务要回田庄处理,我同庄主一起吧。”

“太好了,路上不愁无聊了。”燕绥没发现异样,兀自拍着郭嘉的肩膀美滋滋道:“我们就坐新的马车回去,试一下这新开通的马拉公交汽车。”

而且左一个诸葛亮,又一个郭嘉,这典型的人生赢家配置啊!

郭嘉:“公交汽车?倒是个新鲜的词。”

“这就是咱们新开的班车名字了。”燕绥兴致勃勃解释道:

“四轮马车的跨县载人可是公共交通诞生的标志,半公益兴致的那种,可不得叫公交么?”

诸葛亮和一干工匠们解决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他们经过试验,发现最简单的法子是在两个双轮马车中间门用一个滚动轴承连起来,这样转向就不会费大力气了。

还在一些马车上加了更复杂的装置,在两个前轮之间门嵌入转盘,这样转向更机动灵活,马夫一人就能将负重的车子转向,无需他人帮忙。

这样的装备也很快应用到了牛车上,这样马车负责运输人和普通的货物,牛车可以装载粮食和笨重物品。

牛车走得慢,但负重是马车的数倍,三头牛拉的车可以容纳二十余人乘坐。

于是颍川郡出现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家公交车坊,隶属于太守府,燕绥在一开始就豪横地给车坊配备了十辆马车、十六辆牛车。

车夫们穿着和衙役一样的制服,只是胸口绣着名字,马甲背后写着大大的“颍川马车队”五个大字。

颍川郡各县都在修建车站,主要是搭上雨棚。县衙门口修一个、城门口再修一个,方便百姓日常出行和捎带物品。

路上则采用了更灵活的方式,根据里程数分段计费,有时候车上会搭载售票员,和车夫互相监督。除此之外,燕绥要求买票必须要给票,这样更方便对账,免得车夫坐地起价、欺凌百姓。

早在百年前,汉代就有了记里鼓车,这样的车每走一里路,就敲一下鼓,提醒坐车的人,该收多少钱了,马车一般一里地要收十文钱以上。

但若按照这样的收费模式,从阳翟到颍川的其他县,花费的钱财能达到上千文,可以说是巨资了,那就若离初衷了。

燕绥直接把价格定得低廉,从阳翟前往其他各县,点对点一律五十钱。若是中途上车,则按照路途长短折算。牛车价格更低廉,三十钱就可以了。这样小的行商、大老远探亲的富农,也能支付得起。

就跟新中国的邮政系统一样,送信不求盈利,只要先把交通网络铺设开。而且还能把差役送信的花销合并,日后用马车来送公文。

马车停在县衙旁边,立即引来了众人的广泛关注。

临时车站附近立着一块大大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时刻表和对应的价钱,最上面赫然是阳翟——阳城,辰时发车,全程五十钱,半程二十五钱。

“这车好雄伟…

…”众人以往见的,大多是单匹马拉双轮马车,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宽敞的车厢。

即使是大户人家,因为转向的问题,他们也没有这么大的车辆。有不明真相的路人赞叹:“是太守的车架么,真是气派啊。”

立即有人高声笑道:“非也,太守可不是耽于享乐的人,这是太守为了百姓出行方便特地设的。”

虽然这么说着,却没有几个人敢随便上前。

不多时,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出来,只见他们从怀里掏出来钱,交给了售票员,售票员也从怀里掏出软纸来,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每张纸一裁为二。售票员收下钱,每个人也都多了一张车票。

车夫吆喝道:“一共十个座位,还剩下七个了,坐满发车!”

众人围在附近,好奇问:“坐不满咋整?”

车夫回:“到了点也得发车,不管多少人,我们就在这等半个时辰。要是不满员,一会儿在城门口看看能不能拉上人,就上路了。”横竖路上还会遇到想捎带一程的。

大家问:“多久能到阳城啊?”

“路上要在驿站修整喂马,还要换一次马,在子时之前能到阳城县衙,肯定不会触犯宵禁就是了。”

众人惊讶不已:“这一天就能到啊,也太快了!”

价钱也公道。而且车厢很结实,这么多人结伴,又是官府的车,看起来就很安全。

“也不看看这是几匹马拉的车!”车夫神情有些得意:“我们这是太守特意吩咐改良过的新马车,又快又平稳,比富户家的大车都好很多。”

一个行商正打算去看货,连忙问:“要是到云梦田庄呢?”

车夫道:“阳城县衙和田庄之间门是有马车专线的,我听说只要一两个时辰就能到,具体发车时间门我不清楚,到了阳城自然有布告栏。”

行商看了一眼车子里头的官员,见他们也是好奇心十足地摸着马车,便从怀里摸出来五十个钱给售票员:“大娘,我也去阳城,劳烦给我一张车票。”

显然,五十钱去阳城,比自己驾驶着马车慢悠悠过去快多了,车夫、喂马、驿站住宿等费用一相加,自然是坐马车来得划算。

行商揣着包袱上了车,有些好奇地问车夫:“这生意赚得过来么?”

“太守说了,这不仅是生意,给百姓方便和传递公文是主要的。”却是坐在车里的一个官员开了口,说着指了指自己怀里的木箱:

“有了马车,我们也省去了颠簸之苦,不用像以前一样老是在路上急急忙忙传送公文了。”

以前骑马磨大腿还累,坐车又慢又颠。

现在文件可以装载到车夫旁边的公文箱锁起来。但重要的文书,还是要有官员押送的。这几个官员正好要去阳城办事,便捎带着公文坐车了。

行商向官员行了一礼,小心地坐在了他们对面:“官爷好。”

穿着官府的几人很和善地回了礼,行商发现其中一人的手上有非常明显的老茧,一看就是常年做活

计的手,不由有些诧异。

那人似乎也发现了行商视线的停留,笑着摆摆手:“可别叫什么官爷,太客气了。俺就是一做木工的,不过现在主家是太守府罢了。”

行商神情难掩羡慕:“原来您是阳翟研究所的人,真好。”早就听说燕太守不拘一格录人才,各行各业,只要是出色的,都有机会被聘为官员。

出自研究所的官员好心道:“你生意做得好,一样能在阳翟工坊当管事儿,听说驿站也在扩建和招管事呢。”

行商忙道:“多谢您提醒,我一定让家里小子试一试。”

见他们谈笑风生,没什么官员霸凌事件,还在犹豫的几个商人再不迟疑,都买了票,拎着包袱坐了上来,但神情依旧是拘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