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 第 200 章 大明王朝21

第 200 章 大明王朝21

让朱祁钰总领百官,却不给职位名分,只攥权力等皇帝回归...可她也不想此瓦剌军士士气正值高昂,京师离土木堡不过两百里,若也先挥军南下...大明就此亡国!

届时哪有皇帝之位待朱祁镇归来?

怕是连她也要北狩

() 与朱祁镇为伴!

李世民瞅了眼天幕,在心中感叹:朕有福,朕的观音婢胜天下妇太多!

当年危急时刻,观音婢不仅亲自在阵前激发军卒士气,还以身带刀镇守府内,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想到这,他朝群臣露出个得意的笑:看看朕的皇后,千古贤后!

长孙无忌等人面面相觑:陛下又怎么了?

【孙太后竭力避免给朱祁钰理政名分,尽最力保住朱祁镇皇位,但眼下最要紧之事是处理突发的土木堡之变。

自兵败消息传京后,朝野怨愤不已,舆论汹汹,若处置不当,大明有亡覆危险。

所以首要处理的是于谦所说: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

于是朱祁钰调河南、山东、南直隶等都司、江北直隶、北直隶等地军官入京,以卫京师。

这些兵力都是什么军种呢?

卫所里备用官军、备用倭军,以及近运粮官,总计近五万兵力入京。

兵力有了,那粮食呢?】

平行时空的汉

吕雉低头冷笑:蠢货,想要保住儿子皇位,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镇守朝堂,待儿回京再还政于儿。

不过...她眯着眼细想,与其让贪大儿子重归皇位,不如以太后之身治理天下,权力还是握在自己手中最好。

自家皇后想法刘邦半不知晓,他俯身问强拉来的太子:“若你是朱祁钰当如何?”

吕雉脸色骤变,失声道:“陛下!”

“嗯?”刘邦冷哼横眼,让她住口后又转向刘盈复问:“太子,是朱祁钰当如何?”

刘盈看了看母后,郑重道:“先稳江山以上。”

听到太子回答,吕雉绝望地闭上眼,朱祁钰是谁?

藩王,他刘盈又是谁?

大汉太子!

一个太子竟以藩王自述,他是要失皇位无缘江山啊!

得到满意答案的刘邦这才与吕雉说话:“娥姁啊,朕幸有你为后啊!”

他日大汉陷入天幕所言,有娥姁在他安心。

对比明朝皇后,刘邦感叹:“娶妻当娶贤。”

有个厉害皇后比无能皇后好。

北京的粮食供应,全赖离京60里的通州粮仓支援,自土木堡之后最大的问题横陈于众人面前:

也先军队南下攻城会经过通州,朝廷派人出城拿粮可能会遇上瓦剌,咋办?

有大臣言:把粮仓给烧了,不能让数百万粮食落到瓦剌手中。

但烧了京城众人吃什么?

咋办?

听到天幕提及当时朝廷所作,朱祁钰心神一动,转身跟于谦商议:“当初周忱献此计以解朝廷难题,今天幕屡屡提及大明财政有漏,不如将周忱召回京,请教财善之道?”

他登基后日夜观史,他记得皇考在世时,江南拖欠赋税积逋至八百万石,朝廷屡治不能收,最后还是周沉下江南厘清赋税。

只是...朱

祁钰略有犹豫,江南赋税关系到朝廷国库,若把周忱调回?

谁又能替他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但论经世之才,无出周忱之右者,一时间朱祁钰踌躇不决,逐望向于谦期望得到两全之法。

陛下提议,于谦亦是认同,只是...江南巡抚位重,接任者让他亦是犯难,半晌后斟酌提议:“不如先让周忱入京述职?”

朱祁钰眼眸一亮,好主意,趁述职时请教理财之法,如此一来岂不两全。

天幕讲述后朱祁钰迫不及待诏周忱入京,谁知他旨意未到江南,周忱就被人弹劾妄自改制度,惹得朱祁钰火大,力保周忱入京请教经世学问。

因周忱未因此事罢官离朝,他所行余米法依旧运行,让吴地百姓避开了历史上的饥荒大劫。

【朝廷发动能发力的力量,即百官军队民间齐齐发力运粮:

发动军队:

朝廷对新选军士、旧操舍人,以及报效朝廷者,赐予每人银1两、布2匹;城四门守城匠人、军火官军每人赐布2匹;朝廷急筹500辆车发给军士,让大家突击上通州去运粮。

鼓动在京文武官员:

当年九月到次年五月的文武官员俸米,朝廷预先发放,米在哪?

通州,自个想办法到通州去取,同样在京的军卒也是如此,全部预发半年粮饷,自己到通州去取。

以钱推动京城有车之家:

凡京城有车的人家,只要去通州运-20石粮进京仓的,朝廷给予1两银子奖励,运得多奖励也越多】

朱见深听着天幕讲述当年,慢慢道:“当年若不是皇叔,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大明岂有今天?”

想到近年朝中对皇叔的评价,他起身提笔蘸墨,许久后都没能落笔书写,大明帝王谥号尽皆十七字,而皇叔...朱见深微顿,半晌后轻叹出声:“郕戾王...子不语父之过,罢了。”

他重新换纸提笔写下‘恭仁康定景皇帝’几字,静观许久后才抬眼看向天幕。

【为存更多粮食,朱祁钰把囚犯也发动起来:

死刑犯只要运粮三百六十石、流放三年者运粮二百八十石,受鞭笞者.等等,根据运粮数减免罪行,总之朱祁钰把能发动的力量全发动起来:

跟也先抢时间,存粮!】

不等历代议论所行政策好坏,天幕就继续道:

【朝堂安稳局势时,于谦等臣也在上奏:请皇太后孙氏速定新君,以固邦本,以安人心。

孙太后的回应是:立(正统)皇帝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听后人讲述半晌也有些饿了,刘彻让人送了些点食入殿,反正天幕讲的是明不是他大汉,不用拘谨听讲。

他自斟杯酒,端在手里慢慢喝着,听孙太后回应他对卫青笑道:“孙太后倒是费尽心思为儿打算。”

卫青微微一笑并不张口,有些话天幕能说,是因它是神迹,人力无法掌控。有些话陛下能说,是因他

寰宇天下,但这些话作为臣子不能言,若非神迹在场,他甚至想立马离开此地。

事关国储谁敢妄言?即使此事是后朝大明之事,也不是臣能在君前议论。

见爱臣不搭话,刘彻并不在意,他摇晃着酒杯思索孙太后之意:她是在告诉世人,立太子是应急之举,而非改变皇位传承道统。

但...孙太后怎么保得住朱祁镇皇位?

也先带着‘叫门天子’在外,不就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叫开门,守将开还是不开?

不开门是违抗皇令,开门是大明覆灭?

两梭之下朝廷做事处处受制,举步维艰。

况且...皇帝孤悬在外,朝中大臣谁敢主持大局?

刘彻想起当年诛吕之乱,脸上慢慢地露出个微妙的笑:汉臣为防吕氏复燃,屠尽管吕氏之族不提,连惠帝之子亦诛,为的就是保证身家安全。

唔,看来明大臣要推朱祁钰为帝,只是...他一口饮尽杯中酒,眸中现出几分玩味之色:不知新君是不是汉文帝?

【不得不说孙太后虽然有家无国,但她为保朱祁镇皇位真是费尽心力,但当时大明是什么处境?

瓦剌大军就集结在北京两百里外,此时的大明处于生死攸关之际,随时重蹈赵宋靖康之耻的覆辙,而孙太后还在全力力保朱祁镇皇位。

两天后即八月二十二日,也先在要钱的同时,孙太后也正式下旨布告天下:皇帝被虏,今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命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大家别慌,国家还是有储君可靠的。

孙太后这封旨意下谁来主持大明?

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吗?

还是干总领活却无忌领名的朱祁钰?

你让朱祁钰辅代,给人家安个名头不行吗?

让人行做周公,却不给周公之名,人家周公头上还挂着‘辅助’二字呢,朱祁钰有啥?

啥都没有!

顶着辅代干活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日朱祁镇回归,以藩王之名插手朝政的罪名明摆着,谁愿意干?】

朱瞻基脸色渐白如纸,原来自己天不假年吗?

否则为何正统十四年时,太子才弱冠之龄?

听到天幕讲述孙氏所作所为,他想斥责孙氏,为何不出面主持大局稳定人心?

可他却说不出口...孙氏不是孝慈高皇后(马皇后)支撑大局,也不是仁孝皇后敢上阵杀敌,她只是...她只是小官之女...

想到大明局势,朱瞻基猛地闭眼,他眼中终是发狠,再等等,待天幕讲述完毕后,再行决定。

另外...他僵硬的脑子终于把注意力放到朱祁钰身上,接任帝位是他吗?

那个被他当成私生子的孩子...

【反正朝臣不愿干,孙太后之愿直接被于谦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顶了回去。

孙太后回避不言,次日二午门血案爆发】

天幕感叹:【明臣与宋相比显得超

有血性,至少人家敢在殿里群殴大臣,甚至致死】

再次被天幕点名的宋臣涨红了脸,嗫嚅自辨:殿前溅血毫无礼仪,他们眼中还有天子吗?

可惜他们的话传不到天幕上,只能憋屈地继续听天幕讲述。

【谁被打死了呢?】

朱元璋压着火气盯着天幕贴出的马顺、毛贵、王长三姓名,冷声下令:“给咱记下!”

等后人讲述完,咱就找出你祖宗剥皮!

朱棣埋头记名不敢啃声,但耳朵却竖得老高,专心听讲。

【这三位都是王振党羽,在群殴之前,朝堂大臣向朱祁钰奏请把王振灭族以安人心】

天幕语气颇为玩味:【史料把朱祁钰柔弱无助,下令诛灭王振全族是百官所逼。

百官群殴场面也让他感到惊惧,事后为众臣赦免也依靠于谦注意,总之在史书中他弱小可怜又无助发形象。

但史书真的这样吗?】

朱祁钰一颗心瞬间提起,听完天幕意味深长的话,瞬间呆立当场,他以为后人会直接讲解他所行之策,没想到竟言他为人作假,这…

他要怎么证明自己当时是真吓着了?

【史记载的午门血案爆发经过:

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领衔上奏,要求抄王振一族——朱祁钰吓懵,下令择时改议——廷臣抗议不干。

以上为前奏,节奏进入高潮:

朱祁钰恐惧想走——百官跪地恸哭不起——朱祁钰下令籍没王振家,并遣锦衣卫指挥马顺负责】

刘彻挑眉:马顺不是王振同伙吗?

让同党互伐…他摸着下巴轻笑:有两分孝文皇帝(汉文帝)之风呐!

【百官不愿,皆言马顺是王振同伙——马顺展出喝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猛击马顺——群臣开展拳打脚踢活动——马顺毙命;

接着百官向朱祁钰要王振其他同伙,毛贵和王长两人,司礼监大监金英脚踹两人入人群,于是再次开展拳打脚踢活动,两人卒】

莹白的天幕印出朱厚熜面无表情的脸,见天幕细究景帝所做所为,冷哼道:“不读圣贤专研小道。”

世间诸人,细看皆无完人,观史岂能细究语言?

他垂眸抿茶,当年英宗复位后,指斥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更是以恶谥为号,以出心中郁气。

景帝…藩王之身荣登大宝,与他何其相似?

不过…朱厚熜眯起眼,他更张祖制又以继统无嫌,礼制是胜景帝百倍。

罢了,他把茶盏搁在御桌上,下旨把景帝陵墓修缮一番,也算尽自己同理之心了。

天幕没再说后续赦免群臣之事,而是直接道出原因:

【群臣大展拳脚时,殿门关了吗?

关了,谁关的?

郕府长史仪铭;

打出第一拳的王竑是谁?

郕邸旧臣】

最后天幕总结道:【

大明得感谢老天,国情骤变时主持大局的人是个有脑子的,而不是真的傻白甜,不然大明得完!】

朱祁钰轻轻地吁出口气,后人没有怪他,甚至庆幸自己能借百官之手除王振党羽。

后人…他想了想,描绘不出对后人的印象,只能道:“后人倒是肆意。”

激昂扬说让人倾羡,学识之广他望尘莫及。

【午门血案后发生后,孙太后一直在寻求破局之法。

把立储目光落到仁宗朱高炽嫡次子、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朱祁镇的叔叔襄王朱瞻墡身上】

听到这朱瞻基脸色突变,眼中杀气腾起:孙氏怎么敢?她想让皇位易宗吗?

百官推朱祁钰是因他无朝堂根基,即使如此让朱祁钰为君也不过是肉烂在锅里。

孙氏想干什么?

朱瞻墡为皇能容得下他的子嗣?

这一刻他是真的后悔立孙氏为后,之前她力宝太子皇位,他理解为母之心,但…她立外藩为王…该死啊!

【襄王表示别找我,不约,咱们不约!

并且表示:看在侄儿份上,臣献上一计,请嫂嫂细想:

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邺王朱祁钰监国,并招募勇士,营救明英宗】

听到这儿朱瞻基轻轻松了口气,脸色轻缓地听天幕讲述之后事宜。

【朱瞻墡不愿为皇,除了自身原因外,还因为皇先前条件:

无论谁继承大统,在天子之位上都是暂时代理天子,都要承诺把皇位还给大宗,即把皇位交到朱见深手里。

但还皇位的前提是有人坐天子之位,孙太后心中勉强人选朱瞻墡不愿,面对文武百官联合上奏的奏疏,只能立朱祁钰为新帝,定大计以奠宗社】

朱元璋怒喝:“荒唐!”

代理天子?谁愿为他人做嫁衣?

接下来大明朝局不用后人讲述他就能猜出,几方乱斗败坏大明根基。

他捂着胸口直喘气:“朱祁镇那鳖孙怎么没亡于战事呢?”

或者你不亲自戍边,在京师遥控边将对敌也好啊!

没吃撑的命非要装大肚子,连累亿万兆民跟着你受累!

他殷殷地望向天幕:孙呢,咱期望你是大明汉文帝,站起来把大明整顿好!

【九月初六,朱祁钰登基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