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刘彻咻地站了起来,指着天幕咬牙切齿:“方才所提及的唐某人,莫不是后世的那个唐朝之人?”

这个发现让他开始焦急地左右踱起步来:“不止大汉,亦不止我们知晓如何与天幕对话,那匈奴呢?是否也会看到天幕?卫青!”

“请陛下放心,我大汉儿郎个个英勇善战,若边境有异,定然早已禀告陛下。既无急信传来,便是这天幕,只有我大汉子民才得以一见!”

随着卫青冷静的分析,刘彻也松了口气。

他今日一直在尝试与天幕对话,屡屡失败之下,反被天幕当众点明了不少私密之事,不由得就有些着相了!

在众大臣齐呼“天佑大汉!天佑陛下!”之时,他重新眉头舒展,意气风发地坐下。

“众卿,唐朝都已有了与天幕对话之法,你们更当抓紧才是!”

“是,陛下。”

【科举,其实从最终目的来看,是和考编一样的,都是选拔官吏的考试嘛!

从科举的乡试到省试是一种层层选拔,就好比考编的笔试和面试,前一轮考上了,才能进入后一轮,不然就是落第没考上。

而小初高的考试,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是必然的,但是初中升高中就需要中考了。

中考相当于一次小高考,以成绩和名次来划分,没考上高中的要么辍学了,要么去年职业技术高中。考上高中的,又根据分数线,从高到低被分到不同的高中。

也有层层筛选的意思。

不过我说的小初中考试,更多的还是指平时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了,我那时候还有重点班的说法,也有点筛选的意味,但现在好像不让这么弄了,纯粹就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

这样的话,就和

科举不一样了。

我这么分析,唐某人你觉得对不对呢?我还可以额外附赠一个其他编制的知识点给你。

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结束是在1905年的清朝,考试内容从佛道儒三教并重到四书五经,再到八股文,学习场所从六学二馆到书院。科举制不再像九品中正制一样具有阶级性,这就给了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和空间。

读书也可以出人头地了。

可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国人的骨子里,就开始产生了读书考试的本能吧。】

唐朝。

巨大的信息量塞满了每一个人的脑子。

一开始他们还惊讶于,天幕说的考编就是科举,那岂非代表着,后世女子也可为官?

再想到天幕一直在说错题复盘,也就是说,她做错的这些题,都是她那时科举会考的内容。

而天幕都讲过什么题?

各朝代的农民起义。天幕不仅对这些起义的朝代、人物、影响了若指掌,甚至还能随口背出相关的《史记》,分析起义的原因,并熟知一些与起义没有直接关系之人的学说!

还有水变成露霜冰的温度、诗句所描写景致所在的地域分布、某个地方的历史、四种不同的效应、以及正在说的日月!

天幕不仅精通历史,还似乎面面俱到。

而这,听天幕的语气,还仅仅是一个常识判断的模块……

明朝。

刚下诏要停科举的朱元璋心里不痛快,听天幕上那女娃的意思,科举直到那什么清朝才结束,岂不就是说,他还会重开科举?

哼!

朱元璋气的直哼哼,但是转念一想,若是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吏,能如天幕上的女娃一样,什么都知晓……

朱标一看自己老父亲的表情,立马就掐准时机劝谏:“若以后世科举为参照,兴许能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之人,为国效力。”

朱元璋瞪了自己的长子一眼,倒也没有再像此前那般,直接拒绝了。

【讲了半天的科举,我们赶紧回来看这道题。

关于B项,月球一直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这种选项不是一眼错

吗?

就看我这两个拳头,右手是月球,左手是地球。现在两个拳头都是手心的一面朝着我,当月球一边自转,一边围着地球公转,再加上地球也在自转。

这样转上加转,经过个90度,就感觉已经不是手心对手背了。所有怎么可能一直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但很显然,科学不是我以为。

解析上说,因为潮汐锁定。潮汐锁定的天体自转一圈的时间,和公转一圈的时间相同。[4]

好难懂,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好记忆的角度。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是世界首次,难度和意义都极大!当时看新闻的时候,我没有深入去了解,单纯以为是首次,又是背面着陆,所以才意义巨大。

现在我知道了,之所以叫月球的背面,是因为月球只用一个面对着我们!嫦娥四号着陆的背面,永远是背面,只要没掌握这项技术,那么别人就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子,也拿不到背面的月壤做研究!

啊!国家真棒!科研人员真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