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182. 第一八二章 建文新政

182. 第一八二章 建文新政

“张寅到底是有罪还是没有罪?是真的洗白了还是借机洗白了?”

朱棣感觉到这嘉靖大事不妙。

“当初杨廷和在正德死掉以后,伪造遗诏扶嘉靖登基,这遗诏本就被那些文臣玩出花了,现在嘉靖刚死,徐阶就否定他插手的这件案子,那么回头颁行天下的遗诏岂能好看?”

“可能会写成罪己诏吧。”老朱事不关己道,“只有写成罪己诏,才能否定他的政策,推行徐阶想要的政策吧。”

“而高拱又是徐阶的反对派,所以他要以先帝的名号,来否定徐阶。”朱允炆也道,“进而否定徐阶的政策。祖宗之法就是被这些人玩坏的。”

然后,他的目光,看向了特别能找借口的朱棣。

【摄宗定稿时,选择删掉隆庆时洗雪大狱的诏书和庞尚鹏论证李福达有罪的奏疏,反而把高拱的奏疏全文载录了。——即便他曾经斗倒了高拱,但他们的政治主张是相似的。

《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非常不满这种行为,怒骂两人“颠倒是非,亦已极矣”。】

老朱开始不满了:“你骂高拱就骂高拱,干嘛骂摄宗?”

他越想越不爽:“现在的文人,骂皇帝都敢骂得这么直接?”

朱棣安慰老爹:“至少没有造他黄谣。”

老朱越琢磨越不对劲:“摄宗既然已经盖棺定论了,那就是诏书,怎么还能直接说诏书颠倒黑白?我看沈德符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别说老朱了,便是现场的文人,也觉得这沈德符过界了。

【这件事情有点子复杂,被高拱点名不可以复职的官员叫唐枢,是心学门徒。

各位看过高端网文都知道,阳明公的心学相当的具有煽动性。明代中期以后私人讲学之风的空前高涨和心学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他死后,心学产生了变异。

“浙中派”的王畿提倡“四无说”。王阳明本来是把禅宗引入儒学去解释儒学,王畿等人却逐渐流于狂禅,抛弃了儒学的本意。

只崇尚自由自在,追求虚无,舍弃了“致良知”在现实里的实践。

可他又在心学发展的过程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日本学者渡边秀方称他为“王门第一功臣”。

这就让心学末流逐渐走向了一条清谈之风盛行的道路。他们在各地建书院,传播这类思想,很多人没学到心学的真谛,只学到浮夸的表象。】

把程朱理学设置为“官方必读唯一科目”的朱元璋,可太明白儒臣专研能专研出个什么东西了。

毕竟像孟子的有些学问,就不是特别利于国家的稳定。

【再加上,以徐阶、李春芳为首的保守派,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是心学。

而徐阶等人又喜欢利用政治权势,聚徒讲学。

徐阶在北京灵济宫讲学,一次就聚众五千余人,听者都是新科进士和各级官员。他们借机讨好徐阶,想要谋得高官厚禄。】

大家大吃一惊。

“竟有五千余人争相追捧于他!在京的官员莫非都跑到他门下去了?隆庆都不管管吗?”

朱棣突然说:“徐阶不是被爆出家里有很多很多田吗?想来后边被斗倒清算了。”

朱樉感慨:“可真是大逃杀啊。”

朱允炆:“是不是在推行一条鞭法或者清算田亩的时候抓出来的?那就是高拱或者摄宗把他处理了啊。”

“应该是高拱。”郁新说,“徐阶压在高拱身上,高拱总要把他拱倒,才能实施自己的想法政策。然后摄宗又把高拱给斗倒了。”

他说完了就感觉有点怪怪的。

杨士奇扼腕道:“他们的政治理念既然是相同的,便应该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啊,为何高拱竟不珍惜,不与摄宗走到最后呢?”

“也许不是高拱不想,而是摄宗容不得高拱。”茹瑺道,“便是同样想改革,也是有分歧的。”

【清谈,朋党。

是高拱和摄宗最讨厌的东西。

高拱的《除八弊疏》激烈的指责道:“议论多则成功少。”“谈者各饰其非,而听者不胜其眩。”

只要立场对立,A干的事虽是好事,就一定会庆幸他失败。没失败,就要抢夺他的功劳。没成功,就嫁祸。】

朱棣自豪道:“我连朱允炆的部分政策都能继承,这些搞党争的真是小鸡肚肠。”

朱允炆:“?”

那叔叔你人还怪好的?

【摄宗呢,早在给徐阶当马仔的时候就写信指责对方身居相位,处理政事时消极应对,反而热衷空谈的讲学。导致“士气颓靡、廉耻道丧”。】

老朱突然迷糊了一下。

他掏了掏自己的耳朵:“我刚才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朱樉一脸智障:“我好像也听错了,她说马仔。”

“马仔……”朱棡仿佛刚刚从梦中惊醒,“马仔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好意思吗?”

“可是,”朱棣亦在沉思,“她说了我那些小弟那么多次马仔,那就是小弟的意思吧?”

“可是——”朱允炆一语中的,“摄宗怎么会是徐阶的马仔呢?”

“如果说,徐阶是太子的老师……”朱棣试图说明白。

“那也应该叫弟子!”朱樉,“你也不可能说朱高炽是姚广孝的马仔吧?”

朱棣感觉:“……”

“会不会……”朱柏触碰到了摇摇欲坠的真相,“摄宗的摄,是摄z……”

“闭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老朱跳将起来,将两手重重一摆,“她前面明明说了身后陵寝!陵寝,陵寝,明明是专门属于皇帝坟墓!”

“可是……”也有人说,“Up是文盲……”

“所以她弄错了!”老朱重重说。

大家欲言又止。

这Up再文盲,她也应该文盲古代的东西,而不是文盲未来的词语吧?

“那考成法,不是让内阁夺取宦官的监察之权吗?”有不具名的人士躲在人群中,悄悄说,“摄宗若是乾纲独断,直接从宦官手里收回监察权,何必多走一步给内阁呢?”

“闭嘴,闭嘴!”老朱越发破防,“你懂什么考成法?不要用你这种榆木脑袋,去理解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未来的人连你的名字都不会读,却给那摄宗,添了这么多的名头,摄宗除了是我老朱家的,他不可以姓别的!他只能姓朱!”

说罢,他看着那光幕,又威胁道:

“他姓朱,你这后辈,之前种种,咱都忍了你,现在,你给咱措辞严谨一点,否则,否则——”

他否则了半天。

“否则——咱就封了你这光幕,封了这灵堂,让你再也见不到咱!”

大家:“……”

您这威胁咱们好怕怕哦。

你人还怪坏的哩。

【到了《陈六事疏》,更是把“省议论”放在了第一位。

且比高拱可贵的是,他不但指出了弊端,还提出了解决办法,要抓住主要矛盾。

“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

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万全之策,任何事情,分清主次以后,就应该立刻执行,而不该空言推诿,互相扯皮,还要一言而决。

即所谓的: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多好啊,看他说的多好了。”老朱现在迫切需要一些认同,“这就是帝王的眼光,才能够在没有读过马列的情况下,读出了矛盾的本质!”

【为了改变这种风气,遏制心学末流的不良发展。深受心学熏陶的高拱和摄宗不约而同的选择去改造心学。

理学僵硬死板,心学本是为了纠正程朱理学的不足之处而诞生,随着发展,逐渐矫枉过正。

怎么改造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回归程朱理学的倾向。利用理学的旗帜在心学里加入更多的有关经世致用的实学之说。

看上去是倒退,但实际上是古代思想家们努力寻找平衡的努力,和未来的黄宗羲等人的思路都很类似。】

老朱抹抹眼角的泪。

“我摄宗孩儿,还是个思想家。”

大家悄悄地远离精神状况堪忧的朱元璋了。

还留在老朱身旁的朱棣,也默默不语。

他的双目也开始微微失神,望着那闪烁着冷酷的光芒的光幕,喃喃道:

“古代有哪个皇帝被赋予了思想家的谥号吗……我的圣学心法,和心学休戚相关,我算是思想家吧?那摄宗孩儿也和心学沾边,好像也能说一句思想家……嗯……一定是这样的……有其祖必有其孙……”

【这么一来,思想又冲突了。

改革总是需要一个思想纲领的,改革本就是你死我活,思想之斗争也变得你死我活。

于是,高拱选择整顿官学,摄宗时期,更出现了“尽毁天下书院”的诏书。】

这段内容令朱棣和老朱精神一振。

“你看,他下诏书!我的摄宗孙儿,可是个会下诏书的皇帝!”

【一个冷知识,朱元璋曾经立碑规定,天底下所有凡夫俗子都可以议政,唯独学校里的学生不可以。

U1s1,up认为规定的真tm好。

摄宗援引这条祖训来禁讲学,可以说是很有法可依。他还重点指出了那种学生聚集起来到衙门里’讨冤’的行为,凡是这种的全都革退。

再loop一遍,真tm对。】

朱元璋虎目泛红:“这好孙,把咱说的话牢牢记在心中!这碑立得再大点,每个书院都竖上一块!”

【当时的私立书院有自己的田产,摄宗没收它们的办学物质基础,改私立为公立,以达到统一思想,扫清改革舆论障碍的目的。

他当然没有真的杀死所有书院,据学者统计,大明书院1600所,实际被销毁的为16所,大部分以变卖、接管、改名的方式存留了下来。

摄宗主要处理的就是那些有悖于阳明公本意的空谈派。这点从他本人存留的信件可窥一二。

“今人妄谓孤不喜讲学者,实为大诬。……但孤所为,皆欲身体力行,以是虚谈者无容耳。”】

朱樉说:“爹,皇帝的信件是叫信件的吗?”

老朱:“……那怎么就不能叫信了?我给你们写东西不是叫信吗?家书,家书!”

朱樉又疑惑道:“他都当皇帝了,为什么要自称孤呢?”

老朱发怒:“咱还自称咱呢!”

朱棣:“我也说俺呢。”

老朱&朱棣:“你好多事,你好烦!”

【就连王畿也曾替他辩护,说“元老于师门之学,原亦相信。近因吾党不能以实意将之,微致规切。意在相成,非有所作恶也。”】

杨士奇战战兢兢:“元老……元,大也。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一般是资望较高的大臣……唐时也有宰相的称呼……”

老朱和朱棣面色惨变。

这时朱樉呆呆补道:“啊,原来这摄宗的意思,真的是摄宗呐,所以,除了爹和老四之外,我大明是一山更比一山低啊。大明真的要完蛋啦。”

老朱和朱棣呆若木鸡。

朱允炆也呆呆重复:“哦,所以摆宗才是隆庆的儿子,因为他摆,所以摄宗才摄,啊,怪不得摆宗把他的坟给扬了,完全说通了,原本以为旷古烁今要扬老爹的奇男子,原来只是平平无奇的把臣子给扬了。”

朱棣虽年轻力壮,可朱棣瘫软到了老朱的怀里。

朱棡最后补刀道:“就像于谦之美名,塑造了堡宗之千古骂名;这摄宗的美誉,比于谦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大明,在整个历史上都浓墨重彩。那摆宗的烂想必也是万古流臭了吧……”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终于也撑不住,和朱棣软到了一块儿去。:,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