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南安王府中的世雍与凤清两人所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荣国府内正乱成一锅粥——
贾赦确实借了那孙家五千两银子,且确实有意将迎春许给孙绍祖,以便把这账目赖掉。贾母听见天幕之后勃然大怒,便命贾政去将贾珍请来,要让贾珍这个族长出面处理此事。
“丢脸都丢到天上去了!”——这是贾母的原话。
她就算不能直接插手隔房侄儿的儿女亲事,但还不能让宗族来约束贾赦吗?
然而这时贾珍贾蓉父子都不在宁国府,消息传来,令贾母平添一分惊疑,只能暂时搁置处置贾赦的事。
而被天幕点评的正主贾迎春却自始至终都默默立于一旁,暗自垂泪:在此之前,她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如此不济,未来竟是一片灰暗。迎春向来没有什么主意,但天幕已经预言到了这个份儿上,不由得她不为未来考虑。
但恰于此时,天幕继续又开口了。
【在兰兰看来,贾迎春这个人物的命运悲剧固然是控诉了封建时代包办婚姻的罪恶制度,但同时也证明:对于女性而言,主观能动性是多么重要。毕竟就算迎春一时侥幸,没有嫁孙绍祖,但她在生命中也可能会遇到王绍祖、李绍祖……】
【随着背后大家族的日趋衰落,迎春如果始终以算盘珠子这种“拨一拨、动一动”的心态对待生活,一切靠“命”,那么可想而知,她未来的命运,想必好不到哪里去。】
迎春闻言正默默垂泪,忽觉衣袖被人拽了拽,回头看时,却是惜春。
“二姐姐,若是想避开这扰攘尘世里的诸多烦恼,倒也不必总看那《太上感应篇》,随妹妹一起学佛吧……"
惜春身为宁国府贾敬唯一的女儿,自幼就被抱到荣国府,由贾母教养。在迎春看来,这个四妹妹一向如自己一样,不声不响,若天幕说自己是“背景板一样的人物”,那惜春也必定是一般。
"天幕上不也说了,大不了,铰了头发去做姑子,退路总是有的。"惜春低声劝迎春,迎春思量着,总觉得天幕上说的并不是惜春所说的那个意思,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就在这时,就听天幕上萧兰兰正继续开口。
r />
惜春明显没料到这个,当场愣在原地。
【天青色等烟雨:感觉惜春的命运比其他人都要好。】
【二踢脚不是二锅头:惜春是出家了吧!】
【……:和其他姐妹比起来确实要好一些。】
【就猜到大家会这么想。小伙伴们,兰兰在这里要纠正大家的一个错误观念:书中伏线千里,预示着贾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却不是妙玉那种带发修行,像是个大小姐一般生活在高门大户内的尼庵里养尊处优。惜春将来的命运,确实是出家,而且是“缁衣乞食”,是过着一种既贫困又孤独的生
活。】
【程高本续书里写惜春在妙玉被劫走之后直接住进了栊翠庵,继续走妙玉的老路,过着优渥的带发修行生活,这是不符合曹公原意的。】
【23333:……!】
【东部地区有雨:啊我还以为….…】
【二锅头不是二踢脚:这又颠覆我的认识了。】
【确实如此,这是在第二十二回惜春所做的“灯谜”旁的脂批这样写的。 ”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乎?”①脂砚斋是《红楼梦》的重要参与者,他或者她也看过后二十八回一部分真本原稿,所以我们一般认为脂砚斋的“剧透”,是比较符合曹公原意的剧透。】
“又是灯谜?”惜春与迎春等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当日她们不过顺着宫中元妃的好兴致,随手为之,难道这些谜语竟真的一语成谶,预示着自己这拨人未来的命运吗?
惜春回想起当日她所做的灯谜,口中喃喃地道: "佛前海灯……"
【我看到有些小伙伴回想起来了,惜春当日所做的灯谜正是“佛前海灯”,预示了她会出家为尼,这与惜春的判词和红楼梦曲是完全一致的。】
"‘国……国际惯例'……"
惜春此刻方才觉察,自己总是见其他人被天幕这样那样地点评,当真点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知道:是真的不好过。她急切地想要从天幕上得知自己的未来,可又怕未来太过可怖,是她承受不起的。
【《金陵十二钗》正册上惜春那一页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
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②】
“是了!”
惜春想想,这确实该是自己的判词没错。这几年来,她心头一直盘踞着出家为尼的念头,但无论智能儿还是妙玉,她们过的那种生活都是惜春看不上的,她要的遁入佛门,便是真正的“空门”,能给她带来心灵的安宁,也能庇护她周全的。
可是此刻听见天幕上所说的“未来”,却似乎又不全是她所想象的那种。“对了,应该还有曲子。”惜春心想, "天幕上说每位姐姐的时候都提到了曲子……"
【至于惜春的那首红楼梦曲《虚花悟》,内容和我们刚才所说的惜春判词差不多,都是看破红尘的意思,所以兰兰就不再整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