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111章 师父,我们想学写诗!

第111章 师父,我们想学写诗!

直到明代,有个著名诗人叫做李攀龙。他掌控文坛很多年,堪称文坛大佬。他准备编写了一本诗集。

他这个人很特立独行,觉得诗集太同质化,已经很不新鲜了。他开始思考,是否有一些没被大家发现的好东西呢?

他于是开始编新的诗集。别人做诗集是选诗,他是删诗。那些名气低的别人不看的诗,他都要拿出来看一遍。突然间,他找到了落灰的《春江花月夜》。他看完之后拿给别人看,大家都惊为天人。

在文坛大佬的推崇下,被埋没千年的张若虚,崭露头角。又因为良好的质量积累了大量自来水,突然爆红了。

众人直呼:“孤篇横绝”!

自此之后,这个称呼经久不衰。比如清末学者王阎运评价《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到了近现代,闻一多写了一本书,来探讨宫体诗的发展。

他评价道: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后来,大众综合了一下明清时代的评价以及闻一多的评语,得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拉踩意义的称号。

——

“孤篇压全唐”】

古青青又说 【现代人对这个称号耳熟能详。有人觉得过誉,也有人觉得合理,总之各花入各眼吧。

这首诗是中国诗歌皇冠上的明珠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唐朝国力蒸蒸日上,诗人们越来越自信,视角也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将视线从宫廷中拉出来,投向祖国的大好河川,以及更加广博的宇宙。

所以他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标志性诗作。

文学评论家曾说:“只有具有杰出成就而且影响也极其深远的人,

才能被称为大家。然而张若虚,只有一首诗就能被称为大家,这在文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人类的本质是好奇心。张若虚这样一位神秘又厉害的诗人,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赞叹。

苏轼在自己的书房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张若虚的记载,对方的形象在他眼前充满浓浓的迷雾。

苏轼感慨万千: “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人,都有着志怪故事的传奇色彩。”

他像是想到什么,摇摇头说道: “连李杜二人编写诗集的过程都非常波折,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张若虚只是被埋没的一员。整个唐朝,又有多少张若虚这样的才子被埋没了?他们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啊。"

明代文人的做法给了他不少启发,或许,他也可以编一本诗集,让更多的好诗流传下去。

压根不用别人操心,武则天时期,神龙年间。

很多书商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去打探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的消息。

要是能给他出本诗集,肯定能大赚。再说了,即使赚不到钱,还是大功德—件!

还有一些人则收拾行囊,兴致勃勃想拜张若虚为师。师父,他们想学写诗!

贺知章和张旭等人对张若虚羡慕极了。

"能有如此造化,实在是死而无憾。"

张若虚受宠若惊,谦虚地说: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他们实在是谬赞了。”他说话是极其谦虚的,但满面红光,显然心情好得不得了。毕竟哪有不狂的艺术家?只有显不显露的区别。

贺知章熟悉他的性格,晓得他正得意呢,望向自己的书童:"拿笔墨来!"他话音落下,其他人也纷纷要笔墨。

众人摩拳擦掌,泼墨挥毫,竟是一副要写诗的模样。张若虚一脸懵: "你们这是做什么?是要写诗庆祝我上榜吗?"

书圣张旭拍拍他的肩膀:“他们这是要跟你比拼呢。”

他最出名的是书法作品,但文采一点也不弱。也曾写过“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的佳句。

但他性格佛系,胜负欲没那么强,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张若虚: "???"

书圣张旭望向他的目光有些怜

惜: “天幕这么一放啊,找你的人只多不少,你还是早些习惯比较好。"

事实正是如此。王勃和杨炯这些新一代的才子正在寻找张若虚。杜审言和苏味道这些老一辈的文坛大佬也在打听他的消息。

偌大的江湖出现了一位武艺高强的“武林盟主”。有些人佩服他,当然也有人想挑战他的位置。张若虚有些茫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吸了口凉气。

他现在说他不想承担这个称号还来得及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