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 > 有钱人啊(三更合一)

有钱人啊(三更合一)

春去春又回。

时间过得总是很快,转眼就从七十年代,到了十年代。

七九年还仿佛就是昨天,转眼就过了零年,在一年一路狂奔。将近两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时间可是最不禁混的。一年的初夏起来跟每一年都一样,但是又跟每一年都不同。

这一年,宝丫高考。

也是这一年,王一城保研了,其实这将近两年的时间,他生活中不少的变化,王一城要分配工作,想要留在本地也是不成问题的。不过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读研,反正也不缺钱,他何必要工作呢。

读是他喜欢的事情,那自然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两年他的生活很稳定,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其他方面变化倒是真的不少。就说两年前,王一城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人作家。

因为高材生的身份,也得了几分重。

但是两年后,他都不同了。

现在王一城是炙手可热的大作家,他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个了。因为稿费十分充足,他甚至都不缺钱了。不仅如此,王一城还有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引发了观剧热潮。

如果说两年前是初入江湖小有名气,那么现在就可以说是大侠一枚了。

这要说起来,王一城的生活也真是蛮有戏剧化的,当初王一城因为《瞧这一家子》跟李牧熟悉了,李牧就给王一城介绍了自己的一个朋。这位朋是早年离京赴港工作的四九城人。

他去了那边,也是在电视台做编导工作。

这人是回来探亲偶然到王一城的小说,觉得故事特别跌宕起伏,所以生出了心思,不过他的想法是捡漏儿。这自然是这样的,毕竟两地工资待遇上还是有差距的。

这个年代,港城工资奔着千把块钱去,而这边也不过三四十,差距是很大的。正是因此,他是打算以低廉的价格买下来,然后自己转手,再赚一。

如果实在谈不成,他未尝不可以自己套娃一个。反正离得这么远,王一城也发现不了。他就算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也是不怕的!存着这样的心思,他谈的时候很高傲,对这边处处都是贬低,对王一城的作品也是不太好的样子。搞得李牧十分不好意思。

他谈的时候自以为自己精明,但是却不想,第一次见面王一城就出了这人的意思。能骗过王一城的人可不多,他几乎是一眼就出这人在打什么主意了。

这件事儿王一城也不会责怪李牧,李牧是好心,这点他是明白的。

李牧是李牧,这个家伙是这个家伙。

不过他既然出来了,就没打算让人偷懒粉扑-儿文=/學0,他王一城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而且吧,咱王一城也不是没人啊。王一城跟丈母娘一说,这老太太可是气坏了。

虽说王一城都是揣测,但是如果不是出这人心思,王一城也不会说出口的。

他虽然着油滑,但是不是那种会胡说的孩子。

蓝妈知道这事儿就不满意了,立刻帮着女婿居中牵线,这有关系为啥不用啊,而且,都是实在亲戚。

港城怎么了,他家港城没人了吗?

那可是她亲弟弟。

蓝凌妈妈很快的就跟自己弟弟联系上了,这边这位高傲兄还没离京呢,那头儿王一城的小说在港城就已经开始连载了,同期出版也都商定的差不多了。

因为蓝凌妈妈的弟弟是大学教授,也算是有些社会地位,他来处理,速度很快,并且价格也并没有按照完全的人来给。王一城一下子从千字块拿到了那边的千字一百二。

这是报纸连载的价位,还有出版就是另算了。

那位鼻孔朝天的家伙回港之后正准备自己搞一个套娃,毕竟套娃更省钱,就发现王一城的小说已经在东方日报那边开始连载了。

东方日报虽然不像是明报这样名声大噪,但是也是本地畅销报纸,很多人都乐意投稿到这边。这边比明报要求低一些,但是给的价格却又高一些。

最近两年都是稳居发行量前几的。

他开始见的时候还以为有人比他快一步套娃,没想到到作者名就知道不是了。这真是让他好一通气急败坏。不过也只能无能狂怒罢了。

这本民国情故事已经开始连载,他就不可能套娃拿到电视台拍剧了,人家告都能告死他。而且人家绕过他直接先连载出版,他也晓得,这人一定是在这边有相熟的人,不然怎么可能动作这么快。

他想到王一城当时单纯的笑脸,心里真是要骂人!

装的跟小白兔似的。

真不是个人!

他心里不断的骂人,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在人家面前人五人的嚣张了一把,人家怎么都不可能再给小说卖给他。不过他当时想的也是,其实也没有什么,出版又怎么样,没有他的引荐,想拍剧可不容易。

这么安慰自己,鼻孔朝天兄倒是觉得放松了几分。

不过事情会如他所想的那样吗?有时候啊,打脸这种事儿,都不用本人来的。

以后的许多时间,这位鼻孔朝天兄每次想起这件事儿,都痛心疾首,悔不当初。随着时间越来越长,王一城的小说越来越畅销,他难受就更多。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后来,后来哪有他的戏份?

他多着急多惆怅多后悔,也没人记得他了。

王一城在东方日报开始连载,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热度,毕竟东方日报,不少人的都是马经,而且现在流行的小说也是以武侠为主。

要么就是遇事不决外星力学的那位。

王一城这种情故事,开始并不算突出,不过,却在学生里引发了不小的热潮,少男少女么,总是对纯粹的情多向往。顾香织在也夜大的时候听到有人讨论,好奇了几眼,然后就震惊了。

因为作者她认识啊,王叔叔,宝丫的老父亲。

她这一,真是震惊的人都懵了,还真是他!第二天回到公司午休还在找前两期的报纸,也是好巧不巧的,被她上司,也就是公司的首席制作人黄小姐见了。

再然后……事情好像就格外的顺理成章。作为业内赫赫有名的女强人,黄小姐一眼就中这个故事的价值了。她是蓝凌舅妈的亲妹妹。虽说跟四九城这边的蓝家没有什么来往,但是想联系上那也是很容易的,双方很快就联系上了,王一城电话里跟黄小姐沟通了一个小时,电话费哗哗哗的,王一城这样大方的人着都心疼的要昏过去了。

不过饶是如此,却也到底是谈妥了。

王一城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就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改变。

嗯,单指名气。

黄小姐买下了《民国二十九年秋》的影视版权,联系了她的好来拍摄,东方日报也抓住机会率先推出了小说。瞬间就把热度炒到最高。

王一城的小说不仅在这边卖得好,在港城竟然卖的也很好。报社那边甚至帮助王一城直接又给运作到了隔壁的某省,并不需要王一城本人如何,他的小说港城这边的合约就包含了这些项目。

当然,中间费是一定有的,不过该给的钱王一城倒是不介意的。

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王一城这本小说才是彻底爆了。

某省似乎更青睐于这种黏黏糊糊,跌宕起伏的情题材。小说都卖疯了。港城已经卖的很好了,但是那边反而更疯狂,加印了无数次。不仅小说卖的极好,就连这部片子改编了电影之后,也因此大爆。

这个电影其实按照实际来说,也算是文艺片了,港城一贯都是武侠片的天下,但是这个文艺片竟然能转足了眼泪,票房极好,票房一路走高,破了当时的本年度最高票房纪录。同时引进到其他地方的时候也热度非常。

像是某省,还有某菜国,大马都是一路飚高。

可以说,黄小姐再次证明了自己超高的眼光,她在公司风头一时无二,他们公司现在压的某老牌大电影厂都难出头。她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黄小姐之所以能这么厉害,自然不是什么草包,电影大卖,她作为制作人收获的可不光是名气,还有巨大的利益。虽说本港不太在乎编剧,但是黄小姐见多识广,晓得一个有能耐的编剧是多么有用,因此十分的客气,电影大卖,她甚至给王一城封了红包,以奖金的名义汇给了王一城。

其实她是想邀请王一城赴港一趟的,不过王一城要上学,她这才作罢。

不过因为她的尊重,也因为电影的大卖,王一城三个字一下子炙手可热。

现在说起来,其实也不过就是去年的事儿,可是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光是王一城的一的从港城过来的汇款单,都给学校惊动了。好在查询之后发现都是各种稿费,这才放下心来。

别说学校惊讶,就说蓝凌这种白富美都被惊到了。

按理说,王一城这本小说,在杂志社连载加上后期的出版,收入就不错了。这本小说卖的很好,加印了好几次。收入加在一起也有大几千了,奔着万元户去了。

可不要小大几千。这年头的大几千,这是一巨款了。

万元户还是一个词儿呢。

他一本小说就收货这么多,可见能耐。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他这本在港城转载的时候,蓝凌的舅舅用这边的成绩,也是给他争取了一个十分不错的报价。虽说也听过某外星力学那位是千字五百,但是这个同时也有炒作的意义,而且他也算是成名的已久,号称才子。

像是普通的作家,不算人也是好多不过百的。

王一城能拿到一百二,真是多亏了有高手帮忙,就凭借这个,他就拿了将近十万的稿费。再加上出版之后在隔壁那个流行文艺片的地儿卖的疯狂,王一城的小说竟然在各地都加印了五次。他接连拿到稿费,那边汇款并不是集合一起汇,而是单来的,所以每次用途都写的十分的清楚,第一次加印第二次加印第三次

再说回电影版权,因为编剧不值钱,所以当时黄小姐买下来的时候用的是万块,这个数额不算低了,就是正常市场价,要知道,李牧介绍那个家伙,上来报价是二百。

是的,二百!

可见这人多么没有诚意,把人当成二傻子。

王一城的瞧这一家子卖给李牧他们艺术中心,还拿到了一千五呢。这货多么不做人,真是出去了就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王一城虽然卖的费用是万,但是黄小姐电影大卖之后包了一个二十万的红包,以奖金的名义汇过来,所以就这一本,就让王一城的收入直接突破了七位数。

这蓝凌能不懵了吗?

她也算是见过钱的,更是过过好日子的,都有点不可置信。这年头,离谱的事情真的好多,不过她也是真的很崇拜王一城,明明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怎么王一城就那么能耐呢。

其实吧,蓝凌也了王一城写的东西,她承认写的比她好,她的故事很平淡,是那种淡淡的甜,王一城那就是此起彼伏的。稍微甜一点就虐的人发慌。

女主到死都没有等来男主。

到最后都是个悲剧。

她晓得王一城写的比她跌宕起伏,但是没想到会差的这么大啊,她就不懂,为什么明明都要哭成泪人了,还一个个喜欢的不得了。所以啊,这就能出来,蓝凌不是恋脑。

所以即便是这种缠绵悱恻的情故事,她的也是情节构思还有文,反倒是不像有些人,为情所感动。

王一城一共写了三本农村的家长里短,黑色幽默的喜剧,之后接连两本都是情故事,除了这本一下子让他声名鹊起,到处都有传说的民国情故事。

他紧跟着还写了一本,讲真,王一城不想署本名,有点羞耻。

妥妥的真的羞耻。

但是吧,如果是他本名,那就是一个招牌,钱多。

在羞耻和金钱之间,王一城果断的选择了金钱,做人,最重要是从心。

羞耻不羞耻的有什么,又不会少一块肉,还是有钱更好的,王一城倒是很果断,果断的选择本名。

这第二本还没开始正式投稿,就有了好几个小插曲。

第一个就是投稿风波。他都还没开始投给王编辑,嗯,本来是投给王编辑还有白编辑都可以的,但是王编辑觉得王一城不投给他就是背叛情,见天儿的在他们家转悠,堵着王一城,愣是第一时间给稿子抢走了。

王一城:"……"

你敢信?

现在的编辑,都如狼似虎啊。

这事儿气的白编辑直接去他们办公室骂人。

王编辑死猪不怕开水烫。

他眼馋上一本太久了,自己总算抓住了。骂就骂,也不会少一块肉。

十年代初,缺人才啊!

而第二个小插曲就是黄小姐,黄小姐是得出王一城这个人本身的价值的,她跟蓝家又有联系,一听说王一城又写了一本情故事,立刻就找上了王一城。

双方沟通了故事的情节,即便是还没有到所有的稿子,但是因为沟通过整体的情节,她立刻就拍板买下了这个故事的版权。当然这一次不是万块钱的价格。

她直接给了翻倍。

而报社那边也盯着黄小姐的动作呢,一这一茬儿还有什么不懂?冲鸭!

所以其实这两年,王一城不算是高产的,不过收入却是疯狂的增长,钱赚的特别多。港城那边是个讲究效率的地方,像是下半年买下来的版权,年末就已经拍完了,年期间上映,明明还是一个让人哭的死去活来的情片。在喜庆的春节格格不入,但是却再次引发观影热潮。

其实黄小姐他们第一次大卖之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仿冒品。这是港城电影的通病,但凡是有一个大热片,那么不出一个月就能出来无数个套娃仿冒品。

好不好的,搂草打兔子,纯为了赚钱。

有的跟风赚了点,有的跟风也没用。不过他们都很难达到人家正品的热度。

这一次王一城的第二本情故事改编,不少人都在等着效果呢,结果,跌破眼球,狗血又酸爽,你觉得剧情要这样了,但是偏偏剧情那样了。

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很多人注意王一城这个人了。虽说他之前也算是名声大噪,但是突然冒头也突然悄无声息没水花的人也不少,再说王一城本身是在四九城,跟他们有距离。

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不起的。

就,懂的都懂。

这年头都这个熊样儿。

不过没人嫌钱咬手啊,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港城恰好是一个只钱的地方,王一城的故事有水平,但凡有点眼光都得出。这都巴巴的盯着王一城呢。

可别说王一城只在港城和弯省有名气,在这边热度也很大了。

《瞧着一家人》热播,多少拉高了王一城的名气,他写完三部农村喜剧之后改换赛道写情故事,崇拜者更多,而且大家也发现,王一城这个人的文章,不好评论,真的不好评论。

你说他写的通俗,文不好,任谁都不敢这么说,因为王一城文很好。即便是他写农村故事,都能出来文很好的。

你说他故事狗血,也没法儿这么说,因为故事太颖了,根本就没有想过还能是这样。虽然狗血一盆盆的泼,但是真是完全没见过这种走向。

你要说他风格单一,更不敢说了,他写的这两个题材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好些个人还在心里嘀咕,这要是说他风格单一,他不会再换一个吧。

没人敢说他换个题材就写不好,毕竟,他现在写过的两个风格,截然不同,一个笑死,一个哭死。

所以如果点评他的文章,真是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你挑刺儿都难找线头。

报纸对于王一城的评论文章不太多,但是不妨碍他一路名声大噪。

不过王一城虽然名声大噪,不管在这边还是其他地方,他都是相当有名气。但是他倒是一点也没飘,还是该咋样就咋样。日子还是跟以前一样过。

跟同学之间也是跟以前没啥两样,有钱也没耽误好好学习。

王一城的成绩,那从来都是名列前茅。

现在更是提前保研了,大四的日子,其他人已经心情浮躁的等待下学期的实习安排,王一城倒是淡定的很,一如既往的三点一线。他现在就是学校,回家,去高中。

王美宝同学今年高考,现在已经月了,距离高考没多久了,王一城几乎每隔一天都会给闺女送一碗汤。别宝丫现在学习很忙碌,分身乏术,恨不能利用上每一个时间,但是小姑娘倒是一点也没瘦,气色也挺好的。

这能不好吗?最后半学期,王一城是变着花样儿给闺女滋补。

燕窝粥,银耳粥,老母鸡汤,还有鸽子汤……各种滋补,应有尽有。

因为补得好,宝丫气色和精神比同班同学好多了。

两年过去,小姑娘也长个儿了,她今年十了,虚岁十七,愣是长到了一米七。她是他们班最高的女同学。

算起来,都没成年,妥妥的还能长个儿。

王一城觉得女儿个子高高的蛮好的,不过可别长到一米啊,这就有点太高了。而且,他这个当爹的才一五,如果闺女长到了一米,他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过这现在多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高考。这不,王一城傍晚提着保温壶就溜达来学校,他自己一个人也没有骑车,不算远的距离溜达过来正好锻炼。

其实王一城买房子了,不过因为他们都在这边上学,所以王一城也没想搬家,这住得近才方便呢,住的太远了,上学都耽误时间,有那个时间早睡一会儿不好吗?

正是因此,所以王一城毕业之前就没打算搬家了。

不过他可是记得真真儿的,于招娣说过,四九城四合院以后是值大钱的。所以去年手里钱多了,王一城就已经托了本地通瘦子同志帮忙留意。

房子是去年买到的,距离故宫十分近,步行比他去学校还近,也就是说出门没多远就是故宫,王一城十分满意。这是相当相当优越的位置,当然,价钱也优越。搁现在是想也想不到的天价。

这好的东西啊,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贵的。

他买的这栋房子已经不算是四合院了,这是清朝年间的王府,要了命了,王一城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买到王府。不过要不说社会主义好呢,老百姓当家做主啊。

搁他上辈子那会儿还想住王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