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 第27章 阿房宫赋

第27章 阿房宫赋

书房里, 两个人,一人立于书案前,天幕配字崔郾, 一人悠哉踏进书房, 配字吴武陵。

“广略兄啊,我老了, 给你推荐个人才。”人未至而声音先至。

只见吴武陵站在书房, 拉过了崔郾,献宝似的就拿出了书卷:

“前些日子, 我发现许多书生都在讨论一片文章, 好巧不巧,您猜怎么着,正是这次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

“杜牧, 王佐之才也!我来给你读一下, 写的太好了。”

说完罢他扬眉拈须地诵读起来,那叫个眉飞色舞,声音洪亮,语气激昂又夸张,诵读中不乏炫耀之意。

大唐

“哈哈——”

李世民捧腹, 发出一连串欢快的笑声,他的眼泪差点笑出来,靠在长孙氏的肩膀上, “不行, 太好笑了。”

吴武陵的表情极具戏剧化, 跟随文章的节奏时而神气, 时而沉痛, 端的是十分生动。被逗乐的不止有李世民, 朝代之间到处洋溢快活的空气。

哪有那么夸张啊……

吴武陵本人在自家小院,看着天幕上自己的“表演”,心里尴尬的要死。

崔郾虽然不像吴武陵这样,但看到自己和吴武陵一唱一和的场面,他也很是不自在。

崔郾边听边点头,听到精彩处,他不禁拍案叫绝,拿过书卷来仔细翻阅。

“杜牧之才可当状元,怎么样?”吴武陵趁热打铁,向崔郾暗示道。

“嗯……”崔郾面露难色;“好是好,但是状元已经有人选了。”

“那第五呢?”

崔郾不应。

见崔郾没有回应,吴武陵有些生气,情绪激动之下他的胡须都在抖动:“第五这个名次还不行吗,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

话音刚落便作势要去夺回,崔郾忙护住书卷,有些无奈:

“我这不是听人说杜牧为人比较放纵不羁嘛,但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第五。”

他应承了下来。

大唐扬州

“科举第五名,十三郎真厉害。”

见杜牧神色不佳,花楼里面的姑娘表示,夸人,我们是专业的。

杜牧是怎么想的呢,他一时尬住了,连身边人递过来的酒也不喝了。

这名次内定,本来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自行卷、公荐流行以来,内定便成了常态。

别的不提,就拿王维王摩诘来说,他能当上状元,也少不了太平公主的帮助。

但是,怎么天幕这么说出来感觉并不光彩呢。

大汉

“内定名次,此举有恐怕失公平。”

刘彻不太喜欢这样的做法。

文采斐然是一方面,治国能力则又是一方面。

虽然还不知道科举为何物,但是如果仅凭一篇诗赋就能内定了第五名的席位……

这感觉好像还不如朕选拔人才的方式耶。

【科举考试,隋文帝首创,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科举,承袭隋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之为科举。】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天幕列出了分科考试的具体内容。

“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刘彻为之咂舌,“这考的过来吗?”

虽说是分为两类,但是具体的考试科目多达五十多种,然而刘彻自己选拔人才也就两种手段,一种人才由地方推举,一种出名了的由朝廷征辟。

思忖片刻,刘彻让人招来一个专司书记的小官。

“接下来天幕说的每个字你都要一字不差地记下来。”

他特地叮嘱道。

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自己和大臣们再琢磨琢磨,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当朝情况的选官制度。

【常科考试最初由

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这画面里的崔郾,正是主持杜牧那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但是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需要有名人推荐,称之为“公荐”。考生为此纷纷奔走,向名公世卿及文坛名宿投出自己的代表作,即为“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秦始皇细细听着天幕的讲解,这个科举制度为困囿于军功爵制度的他带来了一个新参考。如果运用得当,想必六国之人都能尽数归秦……

【唐朝“公荐”取士,主考官凭借“公荐”名人的推荐和自己的评判进行给进士排名。这是唐朝在隋代科举之路上的进一步创新和探索,试图弥补一试定去留的缺陷,将更多人才吸纳进来。】

秦始皇闻言,双眉拧在了一起。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公平,但是这又是自荐,又是他人推荐,反倒冗杂,平添了许多“人”的主观因素。

一开始还好,到后期难免会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

他心下评判道。

不是所有人都像杜牧这般,对于那些没有门路的考生而言,却是增加了做官的难度,反而变成了不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