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了决意, 可接下来的路依然不好走。
从一行人当前停留的大学到曙光基地,他们要跨越大半个国家。
这当中,他们必然会经历无数的麻烦危险。光是凑齐上百人行路的口粮, 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再有,前面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活人的气息对异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他们当下停留的大学是因为地处偏远、人烟稀少, 这才能让一群师生胆战心惊地生活下去。可当他们开始行路, 一行人势必要长时间暴露在异种的威胁下。
可以说, 希望虽然存在,却到底只是微光。
只是在困境、绝望中停留久了,哪怕只是一点细微的光芒,人们也不愿意放过。
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首先, 重新组织人手, 在大学城内部, 包括附近一片区域搜集食物。这就不光是冲着商店、超市里的袋装食品了,人们顺带盯上了附近农田中的作物。
这个过程中, 他们又遇到了几个村落中的幸存者。后者自然也被吸纳入队伍, 并且帮助“盛珣 ”就率领的人们完成了收获。
再有,准备药品、路上可能会用到的各种维修工具……哪怕有「盛珣」这个纯天然医疗包,药物依然是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就这么说吧, 如果面前同时有一个袭击人的异种, 和一个重伤的人,你是让「盛珣」对哪边用异能?
对异种, 重伤的人可能会得不到及时救治,遗憾殒命。对人, 发狂的异种可能会在这个时间差里伤害更多男女老少。
但是, 要是有足够有效的药物, 这就不再会是问题了。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百多号人,被分成了许多个不同小队。他们相互配合、彼此支撑。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虽然每天都过得十分辛苦,可总觉得日子比之前有盼头。
这种情形中,“盛珣”却始终没有离开大学。
他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在队伍中筛选出有能力、品性过关的人,帮助他们成为异能者。
想要穿越半个国土,凭借他们现有的交通工具是远远不够的,队伍需要更多战斗人员。
但是,无论是现实中的刘建光,还是《感染者》第一部分的主角李钺,都告诉辛灿,异能这把刀能造成什么效果,也看它落在什么人手中。
“盛珣”亲身经历过罗城的动乱,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把所有人一起变成异能者。而是以「我的异能也是有限的,现在的状况已经是尽最大努力了」为借口,控制着队伍中异能者的人数,还有具体人员。
能在他手中变成异能者的人,在队伍抵达大学城之前,基本只有一种。既在与异种的遭遇战中受了伤,「盛珣」不出手,对方就只有转换成怪物一条路的。是在到了大学城之后,所有人有了喘息、休整的余地,「盛珣」才正式把转换一事提上日程。
辛灿承认,自己写这个剧情,是受到了潞城基地师明的影响。
他参考基地现有的积分制度,在《曙光城》中构建了一个类似的体系。这个体系要简单明了许多,也并不存在于某个系统,而是仅存在于「盛珣」和另几个队伍核心成员的心中。
到剧情进展的地方,百人队伍里对决策比较能说得上话的是五六个角色。每一个异能者的转换,都需要所有人全票通过。
可以说,这个方案的实施,在最短时间内提升了「盛珣」带领队伍的总体实力。此外,他手下另有一批战斗力量,来自在前面遭遇战里遇到的一个个异种。
被他「净化」过的异种分为几类。原本是活人的暂且不提,他们在病毒稳定、理智回归,想到自己之前做过什么之后,往往都会陷入崩溃。这里只说动植物异种,它们有的用最快速度远离了这支行进的队伍,也有的选择留下。
像是黄小薇的同伴「尖尖」,成了队伍里特殊的一份子。
再有第三种,则是类似于《研究所》中的「真女主」,老虎阿花。它们未必对人类有什么好感,只是在审时度势之后,认为人类是可以合作的对象。「盛珣」则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批动植物终将成为人类队伍真正的朋友。
此类特殊战斗力量的存在,在整个队伍中并非隐秘。对此,人们也有不同态度。
觉得有动植物感染体在,人类就不用出手了的。认为「盛珣」自私,就是以此为借口不让自己觉醒异能的……一切就像是水下的暗流,表面不显,私下却激烈涌动。
这样的环境中,整个队伍在大学城里度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新年。他们也做好约定,等到春花开放、冬雪消融的时候,他们就从此处离开。
与前后的激烈凶险不同,辛灿用了数章篇幅,以一种温情的笔法,写了所有人过年时的景象。也是这个年中,队伍里还诞生了一个婴儿。
有盛珣在,另有农家一位有接生经验的妇人帮忙,原本应该让人提心吊胆的生产过程堪称顺利。新生命在清晨第一缕阳光落下时啼哭,而他的母亲在昏睡之前,疲惫又喜悦地告诉周围人:“我们马上就要到曙光基地了,现在又是曙光降临的时候……我想给这个孩子起名叫「曙光」,大家觉得呢?”
孩子的父亲早在前面的动乱中死去。年轻的母亲为此伤心欲绝过,最终却还是坚持下来。从加入这个队伍开始,对她来说,队伍里的其他人都算得上自己的亲人了。
现在,她向自己的亲人们征询意见,很快得到了一致赞同。
“曙光?这个名字好!”
“就是,听起来就蓬勃有朝气。”
“哈哈,曙光,我们的小不点儿以后就叫「曙光」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此类反应的不光是文里的角色,还有文外的评论。
如果把《感染者》现在的评论区和两年前的评论区放在一起,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出自同一篇文。
两年前,第一部分连载的过程中,读者们为李钺的所有作为呐喊叫好。到现在,很多当初的读者已经永远拉黑了这本小说,但也有人留了下来,并且表示:“眼睛有点热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