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 第 77 章 走一步看十步

第 77 章 走一步看十步

秦宫女眷总不能连自家国都变成什么样了都不晓得。

城中的市集是隔三差五开放的,安全起见可以选个当日歇业的市集封锁起来,挑选身家清白的商贾摆摊经营,单独为夫人们开放一回。

左右城中民居也没什么好看的,要看就是去看看市集里的热闹。

之前答应给夫人们的宠物,也可以让少府派人在市集中摆摊,请夫人们自己去挑选心仪的小宠。

秦王政只听到一个关键点:

“她们要去市集中挑选宠物?”

要了命了。

以后夫人们人手一只宠物,后宫里也要吵闹不休了。

扶苏这才想起父亲不耐吵闹的事情来,忍着笑劝道:

“那日吵闹只是因为赶路的缘故,换了环境或许有些不适应。平日里小宠还是很安静的,父亲去珍兽园时不是见过吗?”

珍兽园里确实不吵,秦王政回想了一下,承认儿子说的对。

但是珍兽园里都是品相性情最好的那一批,不是旁的宠物能比的。他对儿女夫人养的宠物安静乖巧持有怀疑的态度,想了想决定眼见为实。

于是这日傍晚饭后消食的时候,他便带着扶苏散步到了后面的宫室附近。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不好,这次过去又恰巧撞见一片宠物叫声。

秦王政:……这就是你说的不吵?

扶苏着人去问了。

侍者回来答道是有两只小猫打起来了,大家都出来看热闹,结果就全都闹腾了起来。

其实平时没这么吵的,大家都很安静。

秦王政:寡人不信。

在场的贵人们都不觉得这有什么,还看得有劲,半点不准备制止。秦王政对此敬谢不敏,匆匆回他安静的正殿去了。

夫人们养宠的事情毕竟是爱子亲口答应的,秦王政也不想拂了他的面子。所以之前爱子的提议他全都准许了,包括允许夫人们去清场过后的集市中看热闹。

罢了,至少章台宫还能保证清净。

以后宫中闹成什么样子他都不管了。

夏日过去一大半的时候,一封加急的奏报送至了临江宫。

信件是从九江郡的郡守府送来的。

之前说过,九江郡是融合安徽与江西两省,地处原楚国东部。它的北边是之前的魏国地界,大名鼎鼎的泗水郡便设在这里。

——泗水郡是后来常用的称呼了,当时划分郡县时用的是四川郡这个名字。

蒙毅呈上信件时额外提了一句:

“此信乃是九江郡守与其辖下县令刘季联名上书的。”

郡守的名字没提,单独提了个县令的名字,十分耐人寻味。秦王政没着急翻看奏报内容,而是问蒙毅刘季是什么人。

蒙毅答道:

“刘季原是四川郡的魏人,喜好游历四方,结交友人。此前魏地兵乱时他去韩地投奔好友了,在当地编入户籍。后来楚地缺少底层官吏,在韩赵故地征召合适的人选,他就是其中之一。”

刘季是个很有能耐的人,从家乡离开之后非但没有往看似大有可为的楚地跑,反而选择去了已经稳定下来的韩国旧地。

他去的早,当时楚国之乱还未平定。楚国官吏不足的情况不曾爆发,秦国也就没有放宽官学的限制、额外去已经差不多掌控住的韩赵旧地征收学子。

刘季在外交友广阔,听闻韩国贵族有人成功在朝中任职之后,部分安分的族人被放归原籍了。

这些贵族亲眷回乡后也没有以往的资产傍身,只能靠着任官的家属过日子。家属将俸禄交给亲眷,让他们购置田产。

秦国对这些人还算宽厚,允许他们购回少许原属于他们的田地。

数量不多,种出的粮食仅够糊口。

没办法,秦国在三晋的土地大多都分出去了,能挤出这么点卖给他们已是不易。若非看在土地原就属于他们的份上,而他们又确实安分守己,这点地也是不卖的,自己打仗挣地盘去。

刘季也不确定被放归的贵族里有没有他认识的兄弟,还是过去拼了拼运气。结果真的和旧友重逢了,且这位友人在秦吏面前还有一点话语权。

能和刘季打成一片的,大多自己也是个交友达人。那韩人正是如此,早已和当地秦吏称兄道弟。

韩人告诉秦吏,刘季是他的好友,家乡遭难这才逃来的韩地。

像刘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战乱区域的庶民好些都拖家带口往已经被秦国攻打下来的区域逃窜。

秦国的户籍管理严苛,但在难民四起的区域也做不到如关中那般完全军事化管理。路上流民不少,各地府衙只能尽量把人安置下来,按照秦国的里正制度重新编入户籍。

刘季借此偷梁换柱,混入了韩地户籍之中。

随后没有让他等待太久,在楚地一点点遭到秦国蚕食之后,果真出现了官吏缺少的情况。这个时候秦国本土的人才是不够的,只能往相对安分的韩赵来招人。

两地的官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前建设起来了,第一批学子需要自己考进去。

最好是学习能力极强、且有一定基础的人,秦国需要他们尽快记住所有秦朝律法,然后分派到楚地去任官。

由于刘季来得早,远早于韩地官学建立之前。再加上有韩人兄弟为他背书,没人怀疑他是反秦人士,官学的入学审核轻松就通过了。

事实上刘季也确实没有反秦的心思,傻子才在这个时候蚍蜉撼树。

随后刘季以优异的成绩迅速从官学毕业,被分配去了九江郡。然后靠着自己开挂似的交友能力取得了九江郡守的好感,拥有自己选择任职之县的资格。

原本县令的任免该是秦王亲自做主的,但秦王政当时很忙。九江郡守是他的心腹,他便暂时放权给对方决定了。

左右只是个县令,不行随时可以撤换。

而且爱子说的对,他没必要什么小事都亲自掌眼。毕竟他对那些新毕业的人才不太了解,掌眼了也没什么用,还不是要随便指派。

与其在指派上浪费精力,不如叫郡守盯着点他们的表现。回头他可以根据郡守的汇报,对这些人才有个大致的了解,再借此进行职位调动。

九江郡守觉得刘季是个人才,而且此人很有想法。他便让刘季自己挑个地方任职,主要还是为了考验一下刘季的能力。

当时的九江郡人才缺口比较多,可选的县城不少。

不过为了保证安全,秦国将秦人官吏和韩人赵人都打散了。

有的乡县县令预留给了韩赵人才,其他小吏则是由秦人担任。也有的乡县反之,县令是秦人,小吏里留一半给韩赵。

如此互相制衡,若谁异动,也能第一时间

向郡守检举。

刘季选了个九江郡最北边的县,去那里任了县令。

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很适合藏匿通缉犯和匪徒的地方。

因为此地境内有不高不矮的山丘密林,又是在九江郡和四川郡的交界处。众所周知,交界处一般都有点三不管的迹象,很适合藏匿起来。

秦军虽然一直在清理不安分的楚国贵族,可总有人成功逃出去了。如今不知道躲藏在哪里,毕竟楚地实在是太多山陵了。

当官之后想要快点升职,最佳的捷径就是捉拿楚国逃犯。实在不行剿匪也算是个功绩,总比老老实实治理乡县强。

刘季于是安心在那里蛰伏了下来,私底下探寻县中的蛛丝马迹。

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刘季来县中后严格执行了秦国的律法制度,治下法度严明。哪怕他本人不是这么严肃板正的性子,为了升官他也愿意妥协。

治下庶民一开始还试图打感情牌说太过严苛,发现刘县令铁面无私之后就放弃了。时间一长反倒自发维护起秩序来,毕竟有秩序可比没有的时候安心多了。

就这样,某天刘季收到了庶民的举报,说是山中疑似藏匿了外乡人。

那庶民是为了赏钱才举报的,还特意留下证据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刘季去检查过后给了他丰厚的银钱,随即心里就活泛起来。

山中果然藏了见不得人的东西,他料得没错。

而且刘季对山里具体藏了谁也有个大概的猜测,不保证百分百准确,但应该八九不离十。

县城往北一点就是四川郡的地界,附近的四川郡下属县城有几个,其中一个叫下相县。

下相县原是楚国地界,如今却被分入了魏国的四川郡。根据刘季打听到的消息,楚国的项氏一族祖籍就在这里。

项燕这老狐狸自己虽然战死了,儿孙却不知所踪。显见是提前很久就安排好了后路,没打算让项氏陪楚国一起死。

秦军之前也来下相县搜查过,却没抓到人。

据说项家人早就跑了,不知去了哪里。项氏交游广阔,或许在外地有亲朋。

倘若秦国随意任由本地的原官吏继续当基层官员,项氏还真不一定需要躲出去,县令可能会帮着糊弄秦军。

可问题是如今的地方官员被撤换了。

项氏因此被迫逃窜。

刘季分析之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项氏可能还没跑远,就在下相县附近找了个山林里隐藏踪迹。

山中日子不好过,他们难免要下山换置物品以及打探消息。

之前刘季这个县管理混乱,山中的人有机可乘,不知来过多少回。如今管束严格了,才翻了车。

刚刚那个跑来举报的庶民也不一定是才发现不对的,或许早就知道了,一直在等人再次出面好拿着证据去换钱。

刘季不管这些细枝末节,他只要知道山里藏了人,而且大概率是项家

人就可以了。

正值楚地战事平息,大量士兵被遣散回乡。他的老兄弟们此战立了不少军功,但还不到封将军的程度。

商量之后他们决定暂不回乡,主动向将军报名去浙地百越那边投效赵佗的军队。

秦国将领看他们这么积极也没有拒绝,便让愿意去百越参军的都一起上路,结伴同行。

赵佗驻扎的位置就在四川郡、九江郡、齐国和百越的交汇处。樊哙等人往这边赶路,自然会经过刘季治下。

刘季就是在等他们过来呢。

无论他们要去找赵佗,还是回乡,都要从这里走。

老友重逢之后刘季听了他们的打算,很是赞赏。

赵佗看似是准备对百越动兵,其实谁说得准会不会参与灭齐?

灭燕的军队太远了,而且目前还没开始集结。只有百越这个赵佗的部队,以保护百越和大秦的制茶基地为借口,一直原地驻扎不肯撤兵。

现在混进去,至少能捞个百越的军功。运气好一些,还能捞到攻齐的大功劳。

刘季夸完大家之后,很快转移了话题:

“不过如今不用等到开战,我这里已经有一桩天大的功劳在等着兄弟们了。”

樊哙他们要去赵佗那里报道,此事就可以直接报给赵佗。军队出马抓人比他县衙派人要稳妥得多,这个功劳是跑不掉的。

秦王政看完奏报,有些惊讶:

“项氏的漏网之鱼就这么被抓出来了?”

这个刘季果真是个人才。

而且他主动给自己的兄弟分功劳,还叫兄弟去汇报给上官赵佗。最后下达军事行动命令的是赵佗,因此赵佗也分到了功劳。

要知道如今楚国王室和最显赫的大贵族全部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剩下潜逃在外的通缉犯里就数项氏最值钱了。

如此大功,说分享就分享出去,连赵佗都要承他的情。

赵佗至少得在当地再驻军好几年,这几年里刘季都算是多了个靠山,以后再也无人胆敢招惹他。

扶苏询问父亲准备如何奖赏此人。

秦王政思忖片刻:

“九江郡内必然还有更多的楚人藏匿,他既然擅长抓人,就让他多抓一些。待攒够足够的功劳,便可升任会稽郡守。”

扶苏挑眉:

“会稽郡可还没设立呢。”

会稽郡,便是包含浙江和江苏南部的一大片区域。打下百越之后才能设立此郡,现在还是个没影的事情。

尤其是其中的江苏南部地区,也就是吴地,这会儿是齐国的地盘来着。

秦王政完全不觉得自己画大饼有什么不对的,反正会稽郡迟早会设立的,刘季趁着设立之前多攒点功劳不是正正好吗?

会稽郡那么大,刘季的功劳要是不够的话,就凭他魏人装韩人的出身,肯定是不够任职太守的。

扶苏不由得失笑:

“父亲不计较他钻漏洞担任县令,确实是格外开恩了。”

就刘季那个聪明劲,肯定早就猜到后续发展了。他提前跑去韩国绝对是为了一步登天弄到官身的,没跑了。

蒙毅看他们父子聊完了,才补充一句:

“说起来之前那个进献楚国工匠的人,就是这个叫刘季的县令,不过当时是以九江郡太守的名义献上来的。”

出了项氏一族的事情,朝廷才去仔细查了查刘季这个人,然后发现他干的事情还真不少。

九江郡太守之前收拢了一批从楚国贵族府中得来的匠人,刘季就看中了其中那个会做清凉殿的工匠,劝说太守把人献给秦王。

太守将信将疑地照做了,事后果真得到了秦王的赏赐,为此越发看中刘季这个会来事的下属。

主意分明是刘季提的,他却没有为自己邀功。秦王只赏赐了太守一人,刘季也没为此心生怨怼。

太守觉得此人心胸宽广,蒙毅从结果倒推,则觉得刘季走一步看十步。

他定是早就料到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之前工匠的事情迟早会让秦王知道,他的功劳谁都抢不走。

而且他不主动说,还能给长官和王上留下会做人、生性低调的好印象。等日后王上得知真相,只会更加赞赏他,认为他不爱邀功,是个做实事的人。

秦王政果然感叹道:

“如此人才,魏王却不曾重用,魏国合该灭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