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 第 39 章 笑柄

第 39 章 笑柄

终于,画卷一点点展开到了最边缘的位置。

荆轲见父子二人都听得入迷,猛地将最后一点卷轴展开。来不及细看,一把抓住匕首手柄,就要直刺秦王政。

那一瞬间,他心里闪过了很多想法。

他想自己可以在刺伤秦王政之后,再以迅雷之势刺伤太子扶苏。这匕首上的毒见血封喉,只要给二人造成很小的伤口,就能让他们两个双双毙命。

然而,荆轲一抬头,却正对上了秦王政冷漠得仿佛看死人的眼神。那样的淡定、沉着,就好像早就看穿了他的意图。

高高举起的手臂,不知为何僵在了那里。

扶苏慢条斯理地从跪坐中起身:

“燕使这是在做什么?”

他的目光定格在荆轲高举的匕首上,意味深长。

荆轲也察觉到了不对,抬头看了一眼,当场愣住。

他抓着的哪里是太子丹特意请工匠大师打造的匕首,而是一个单纯的匕首手柄,不带刀身的那种。

荆轲脑子直接嗡地一声,傻了。

明明之前还是正常的,到底是什么时候被人调了包?他竟一点都没发现?!

可是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没了匕首,荆轲身上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伤人的武器来。他总不能徒手掐死秦王政吧?那也要对方给他机会才行。

太子扶苏已经站起来了,有他阻拦,事情肯定不能成。

荆轲在电光火石之间判断完了如今局势,二话不说丢掉假匕首,扭头就往旁边跑。

不能下台阶,台阶下全是大臣,里面不乏武将。他虽然是游侠,也做不到以一敌百,下去就是送死的。

倒是王阶之上比较安全,听闻秦国律法严苛,上下尊卑也规定得非常死。没有秦王的允许私自上阶是死罪,他还可以趁着人没上来拖延一番。

荆轲目光一扫看到远处柱子上的装饰物,决定尝试掰下来。要是能成功,说不准事情还有转机。

狂奔的荆轲倒是没有发现,秦王政腰侧其实就别了一柄短剑,被扶苏用袖子挡住了。如今荆轲奔逃,扶苏倒是熟练地一把抽了出来,追杀

过去。

秦王政:……

所以你小子说服寡人把往日的佩剑换成这柄短剑,就是为了现在自己拿着追敌的?

秦王政险些一口气喘不上来。

胡闹!就他那个小身板,如何打得过刺客?!

秦王政原本还想坐着看戏,看看荆轲发现铜柱上的装饰抠不下来后会有多绝望。现在也坐不住了,赶紧命令下方的群臣上来护驾。

不过秦王政显然有点低估自己儿子的武力值了。

上辈子登基后的扶苏虽然因为没空锻炼,导致武艺退步,这辈子已经重新捡起来了。尤其是之前在军营里时,跟着王贲学了不少招式。

荆轲毕竟打心眼里还是想走文臣路线的,又没有名师教导。哪怕给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和第一剑客盖聂论过剑,其实谁不知道他那是被盖聂瞪了一眼就吓跑了。

不知道太子丹他们是怎么坚信荆轲武艺高强的,反正现在的局面就是他被扶苏追着绕柱奔逃。

秦王绕柱是看不到了,问题不大,太子提剑绕柱追杀荆轲也是个不错的热闹。

李信在下头看得起劲,握拳给太子加油打气:

“左边!殿下往左边刺!他下蹲了!快快快,改变招式!”

秦王政:……聒噪!

有空起哄没空上来帮忙是吧?李信你给寡人等着。

不过事实证明太子殿下也不需要大家帮忙。

还没等到武将爬上几层台阶呢,扶苏已经一挽剑花,轻巧地将荆轲戳了个对穿。二人躲闪追逃不过几个回合,荆轲就败了。

这其中不乏有扶苏有备而来的缘故,更多的还是荆轲心中慌乱,失了章法。

以及秦王的佩剑确实锋利,是难得一见的神兵利器。如此好剑平时却只能当个装饰品,叫武将们看得眼热又惋惜。

刚刚太子都没用多少力气,就直接把荆轲钉在了柱子上。

秦王政黑着脸走过去,抢走了儿子手里的剑,不许他再拿这么危险的东西,以身涉险。

扶苏迅速恢复乖巧好大儿的模样,往父亲身后一站,让秦王政想斥责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偏巧这个时候,史官一手抓笔一手捧书跑了过来,探头看了一眼,然后奋笔疾书。

秦王政:?

秦王政侧头看他都在记录什么东西。

只见史官笔走龙蛇——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太子扶苏提剑追杀刺客荆轲,荆轲惊恐逃窜。绕柱三圈后被太子干脆斩落,狼狈至极。」

扶苏也探头看了一眼,提出意见:

“多写点细节,把我写得英武一些。”

史官立刻答应,在后面飞快补充细节。荆轲是怎么艰难躲避的,太子是怎么轻描淡写使用剑招的,充满了艺术加工。

秦王政:…………

这个场景,让秦王政不由得想到曾祖父昭襄王。他曾请赵王替自己演奏乐器,赵王同意了,结果演奏完他就让史

官将之记录为“秦王令赵王鼓瑟”。()

?想看无字惊鸿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秦王政决定无视这两个家伙,继续按照之前商定好的剧本往下演。

他冷眼看着因内脏破裂大出血,进气多出气少的荆轲,嘲讽道:

“燕国只会拾人牙慧,学习专诸旧事是吗?学也学不会,竟连行刺的匕首也没准备好。以后再有机会,记得找人打一把好些的武器,免得再出现刀身不翼而飞的笑话。”

言下之意,你们燕人做事不行,连刺杀这么大的事情都能出纰漏。刺杀的时候发现武器因为做工粗糙、刀身脱落弄丢了,真是笑掉大牙。

荆轲气得双目圆睁,想反驳那是你秦国恶意偷梁换柱。但他张嘴只能发出“嚯嚯”的气音,口中全是血沫。

不消片刻,这位燕国来使便气绝而亡,到死也没能说出一个字来。

扶苏还记得他上辈子刺杀失败被父亲反击后,嘴巴好好的没受影响,因此有机会箕坐大骂秦王的事情。

所以当然不会再给他一次开口的机会,要死就安安静静地去死。

史官可不管荆轲有什么意见,他依旧在疯狂记笔记——

「燕国遣使刺杀秦王,因太子丹心疼钱财偷工减料,事先备好的匕首松动,匕身与木柄脱落。因此事败,为天下笑。」

好家伙,消息还没传出去,他先盖章定论这件事让燕国成为天下笑柄了。

而且还给人家添油加醋,加了个燕太子丹吝啬的人设。

秦王政:………………

发现父亲的眼神看了过来,扶苏便冲他眨眼: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变成荆轲和燕丹被世人嗤笑了?

秦王的黑历史,顷刻间扭转成了燕太子的黑历史。

别管天下人信不信匕首质量差劲这个说辞,就算他们不信,最后丢脸的也还是燕丹。

试图刺杀秦王,结果动手之前就被发现了。燕丹的情报保密工作做了个寂寞,可见其人不堪重任,做不了什么大事。

更好笑的是行动之人连关键性的武器被人掉包了都没发现,竟然当着秦朝上下的面拔出了一柄没有刀身的匕首。

宴会散去之后,众臣就迫不及待回去和亲朋好友分享这件事了。

务必要让这个故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而且还要记录下来,传给后世子孙。

名场面啊这是,自己可是见证人呢!

不是所有臣子都提前知道真相的,只有少数人清楚今日的事情全为太子殿下策划。大部分朝臣虽然觉得里面有猫腻,但他们没有深究。

不重要,笑就完事了。

大家都是人精,知道怎么做才能讨好王上和太子。所以短短半个月,荆轲刺秦一事在天下各地传得沸沸扬扬。

大部分人一笑而过,在心里把燕太子丹和丑角画上了等号。

不过也有不少聪明人意识到,这件事背后的深意。

——秦王在警告各国!

() 这一次秦国只是不知不觉间替换了匕首,

谁知道下一次被换的会是什么?秦国若是想要燕王的命,

说不定都能轻而易举地将燕王杯中的蜜水换成毒药呢。

就算秦国做不到这么夸张,提前得知刺杀一事总是真的吧?燕国是个筛子,什么消息都瞒不住,其他几国又好到哪里去呢?

各国贵族脸色难看,感觉自己被秦国给监视了。仿佛他们只要有任何异动,下一秒就会被秦国收割掉小命。

有人破口大骂:

“暴秦无道!分明早就知道此事,却不阻止,还故意设下圈套等人跳进去!实在是奸诈!”

然而骂人也无济于事,事实就是秦国大获全胜。

虽然秦王遭到了刺杀,但没有人会嘲笑堂堂秦王居然被刺客近身。大家都知道秦王是故意的,他那是在杀鸡儆猴。

更何况故事里不仅丑化了燕丹,还将秦舞阳和荆轲的惊惶描述得活灵活现。包括之前扶苏说的两段话,也被拿出来嘲讽燕国礼节不行。

各国不知道这是扶苏的主意,只当秦王如此无耻刻薄,杀人还要诛心。

莫名其妙替儿子背了锅的秦王政:无所谓,寡人已经习惯给全家背锅了(不是)。

总之,秦王政的全程冷静和荆轲秦舞阳的慌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彻底洗刷了上辈子的黑历史。

扶苏心情愉悦地替父亲起草即将传递给燕国的国书。

这次可不能写治罪燕国和太子丹的内容了,不然又成了“暴君秦王逼死太子丹”。导致后来燕地庶民老爱怀念太子,还对着条河哭“太子河”。

反正他们大秦已经成了最大赢家,不如就宽容一些,大方地表示这件事他们不会计较,希望燕王喜自己好好教育儿子。

收到国书的燕王:……你看我敢信吗?

秦国嘴上说着不计较,但是边关大军还在易水待着呢。太子丹惹怒秦王,秦王真的不会以此为借口发兵攻燕吗?

燕王喜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有个收了秦国贿赂的大臣当着百官的面大声提议处决太子。

他说不管秦国计不计较,燕国都得摆出个态度来。燕国为今之计只有讨好秦国才能生存下去,舍弃一个太子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太子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燕王喜采纳了这个建议,命人去诛杀了燕丹,然后快马加鞭把首级送去秦国讨好秦王。

而燕国国内,则流传起了一则流言。

说的是燕王喜贪生怕死,明明秦国都不计较太子丹的冒犯,他还非要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杀死亲子、以此向秦国摇尾乞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