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寒门天骄(科举) > 第 87 章 087

第 87 章 087

正宁帝定定地看着萧景曜,想到萧景曜嘴里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另外三个已经归为尘土,唯有华夏长存,又想到宇宙寰宇,众生皆是沧海一粟,大齐如此强大,万国来朝,在这寰宇之中,竟然也不过是一个小角落。

雄主天然就对开疆扩土有着狂热的追求,正宁帝性情温和,但也有自己的追求。先前正宁帝憋着一股气,一心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好证明是先帝看错了他,用事实去打先帝的脸。到后来,萧景曜出现后,正宁帝对成为一代圣君的渴望更重。

天降祥瑞,这等机缘,要是还不把握住,能后悔八辈子。

萧景曜现在能在正宁帝面前不断叭叭,不怎么掩饰自己,也是摸清了正宁帝这番心思。

正宁帝想到海禁,也觉得头疼,“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现在想要改,怕是不易。”

后继者的无奈,祖宗家法不可改。海禁这么多年,不知有多少豪强从中受益,他们又成为了朝中一些官员的支持者和恩人,多方利益纠葛之下,哪怕他们不在朝堂,依然拥有搅动朝堂风云的力量。

正宁帝作为大权在握的帝王,当然不会为了这些豪强头疼。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哪怕是世家,在皇权面前也该低下高贵的头颅,更别提所谓的地方豪强。

高高在上的帝王是不会觉得豪强能真正威胁到他的。不信看历朝历代的末帝,朝堂都腐败成那个样子了,依然能作天作地,发起疯来要宰人,别人也拦不住。

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让正宁帝头疼的是,海禁是本朝太/祖定下来的规矩。太/祖当年在水师上吃了大亏,哪怕最后一战中,太/祖以弱胜强,将对手狠狠打了下去,但心里依然对水师没什么好感。登基后,又因为海上事务繁多,瞧不上各地小国,索性直接禁海,不许大齐官民在海上同其他人有任何往来。

交流都不行,更别提做生意了。

萧景曜知道这段历史后都觉得离谱。因为嫌麻烦,就放弃海上贸易,顺便直接定下海禁的规矩,也不管至关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这是什么绝世大聪明啊?

萧景曜无法理解。

开国之初,国库再弱,也不至于弱到这个份儿上,连水师和战船都不想养太多。或者说,开国那一圈能臣中,估计没有特别会做买卖的。不然的话,禁什么海?走海上贸易,开通了航线后,国库立马就能充盈起来!

但问题就在于太/祖对大齐来说,地位太过特殊。开国太/祖本就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与声誉,甚至有各种神异的传说,在百姓心中早已神化。正宁帝作为太/祖子孙,当然知道各种太/祖的各种神异传说都是为了巩固他“天命之主”的地位,将他夺得大位的行为合理化。

但问题在于,祖宗家法,后世子孙想要改,那真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要改太/祖留下来的法度,一个不留神,正宁帝就得背上一个不肖子孙的骂名。

正宁帝本就重名声,舍不得让自己的

名声沾染任何污点。冷不丁让他担上这样的名声危机(),正宁帝也需要深思熟虑。

就算正宁帝最终同意下来㈢[()]㈢『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朝中那些在海禁中获利的官员,必然会默契地形成党羽,扯着太/祖这杆大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正宁帝指指点点。

困难再次超级加倍。

萧景曜十分清楚正宁帝会面临的困难,但他更清楚海权的重要性。真要错过这个机会,那萧景曜未来几十年,半夜醒来都要坐起来扇自己一巴掌。若是萧景曜记忆中那段因为闭关锁国而造成的惨烈历史依旧发生,那萧景曜就算化为尘土,千百年后都会有一抔黄土半夜起来狠狠抽自己大嘴巴子。

正宁帝定定地看着萧景曜,萧景曜毫不畏惧地直视正宁帝的眼神,用眼神告诉正宁帝自己的决心。

正宁帝沉默片刻,倏而问萧景曜,“开海禁,很重要?”

“非常重要!”萧景曜神情坚定。

“重要到什么程度?”

萧景曜也不藏着掖着,连用语言包装一下后果都不干,径直告诉正宁帝,“若是不开海禁的话,后世子孙很有可能碰上亡国灭种之灾。到时候究其原因,提出海禁的太/祖,可能就要背负千古骂名。”

正宁帝神情一肃,李首辅等人也震撼到脑子一片空白,连话都说不出来。

正宁帝脑瓜子也嗡嗡作响,心中已然掀起滔天巨浪。良久,正宁帝才找回自己的理智,“何至于此?”

萧景曜的神情是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冷酷,“为何不能如此?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又何尝没有强大的时候?而它们如今又在哪里呢?”

关上国门,捂住自己的耳朵,蒙住自己的眼睛。不去听不去看这世界的变化,最终只会让人用炮火轰开国门,留下一段字字泣血的屈辱历史。

萧景曜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倘若这个平行时空历史真的像萧景曜上辈子那样发展,那大齐的开国太/祖,必然要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

闭关锁国由他开始,是他让华夏自废武功,成了聋子瞎子,不去睁眼看世界。留下的祖宗家法还限制了子孙的雄心壮志,不管他开国时有多雄才大略,这个千古骂名和华夏罪人的名头他都当定了。

说这话的要是别人,正宁帝早就以危言耸听胡说八道对太/祖大不敬的罪名将对方下大狱了。但说这话的是萧景曜,是为大齐带来诸多好处,早就展示出自己神异之处的萧景曜。

别的不说,从倭岛运来的黄金白银才刚刚归入国库呢,正宁帝一想到萧景曜随手就将倭岛的金银矿指了个清清楚楚,就对萧景曜天生祥瑞之事深信不疑。

这种能耐,除非天授,再无其他解释。

萧景曜说若是海禁不开,大齐可能成为华夏的罪人。

正宁帝愤怒之余,心中更多的惊骇。

正宁帝不知道萧景曜到底看到了什么,但未知才更令人恐惧。萧景曜将事态说得如此严重,正宁帝原本还雄心壮志,觉得自己有实力拼一拼“千古一帝”的称号,结果嘎嘣

() 一下,萧景曜直接来了一句华夏的罪人。

这个落差,谁能遭得住?

正宁帝的脸色青白交加,明明暗暗,看向萧景曜的目光也忽冷忽热,复杂难辨。

最终,正宁帝合上双眼,长叹一声,“景曜啊,碰上朕和太子,是你的幸运。”

换个皇帝,萧景曜这会儿已经人头落地。正宁帝是个仁君,继任者同样宅心仁厚,有人情味,还对萧景曜十分亲近,拿萧景曜当好友对待。

对于萧景曜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

不然的话,让萧景曜眼睁睁地看着海禁遗毒百年,最终给华夏带来灭顶之灾?

那对萧景曜未免太过残忍。

穿越本就是一件残忍的事,尤其是从便利的现代社会穿越回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多年打拼全都化为乌有,萧景曜没有崩溃,那纯属是他心理素质够强悍。

要是再让萧景曜清醒地看到华夏再次走向那段屈辱的历史,却无法改变一星半点。那萧景曜觉得自己还不如噶了算了,命运待他何其残酷。

好在萧景曜上辈子积德行善,这辈子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够便捷舒适,但萧景曜的幸运值还不错,又收获了千金难买的真情,还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如此一来,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

萧景曜琢磨着正宁帝话里头的意思,觉得他应当是同意了开海禁之事。萧景曜当即神色一喜,激动地拱手道:“陛下和太子殿下宅心仁厚,一心为了江山社稷,是万民之福!”

正宁帝又是一声叹息,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朕怎么能当华夏的罪人?”

正宁帝又看向李首辅几人,眼中寒光乍现,“这些话,朕不希望再有其他人知晓!”

李首辅几人赶紧跪伏在地,再三保证,“臣等必将守口如瓶,绝不透露只言片语!”

海外小国,不过蛮夷尔。华夏内部乱成什么样,脑浆都打出来,那也是自家人的事情。被蛮夷之人逼到近乎亡国灭种的地步,那是整个华夏的耻辱!

哪怕要违背太/祖定下的规矩,这个海禁,还就非开不可了!

不仅要开,大齐的战船还要经过每一个蛮夷之地,让他们知晓,几千年的礼仪之邦是何等风采!

李首辅等人宛若打了鸡血,斗志满满。

“如果海禁弊端如此之大,那是否证明,未来华夏的敌人,来自海上?”

惊骇过后,正宁帝属于帝王的智商上线,让李首辅等人告退之后,正宁帝才单独问萧景曜。

萧景曜有些惊讶,倒是没想到自己一个冲动,会让正宁帝能猜到这一点,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那些会对华夏造成灭顶之灾的蛮夷,都有哪些?”

萧景曜发誓,他真的从正宁帝的话里听到了杀气!

不等萧景曜回答,正宁帝突然想起来萧景曜对倭匪的厌恶,当即开口道:“倭国是其中一个?”

虽然是疑问的口气,但正宁帝的神情很是笃定。

萧景曜默认,正宁帝当即冷笑一声,“朕本来想着让倭奴王和高黎王为朕和大齐官员们跳跳舞就行,如今看来,留他们一命,都是朕太过仁慈了!”

“高黎国也有份?”

萧景曜摇头,但神情还是有些厌恶。

正宁帝顿时了然,“看来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正好,倭岛那边可以不断开采金银矿,大齐可以不再为国库发愁,那就厉兵秣马,将高黎拿下吧。”

从此之后,世上再无高黎,也就不复存在养的狗反咬主人的事。

正宁帝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将倭岛上的倭人分散到倭岛附近的岛上,还有高黎。将他们通通打散,史籍典册收入大齐,其他的不必留着。他们也该说大齐的官话,学四书五经。告诉他们,他们成了大齐子民,和其他百姓一样,只要能通过科举考试,也能入朝为官。”

正宁帝先前对倭岛和高黎的打算,是想着设都护府,利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现在知道了一些令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正宁帝就没那么宅心仁厚了,恨不得将这两个小国彻底抹去。

典籍文化?一堆学华夏还学劈叉的,在大齐面前,也配谈文化?

正宁帝这完全是天/朝上国的典型思维。

萧景曜眨了眨眼,突然发现,先前正宁帝打算让画师画的《二王庆贺图》,可能要变成《二王受刑图》了。以正宁帝对待敌人的冷酷,萧景曜有理由相信,等到高黎王和倭奴王团聚后,正宁帝说不准就会以他们某天右脚先踏进宫门的理由,将他们下大狱。

还真别说,一想到那个场景,萧景曜的心情都愉快了不少呢。

正宁帝又看着萧景曜,“你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开海禁?”

萧景曜反问正宁帝,“难道不是陛下下定决心了吗?”

正宁帝微微一笑,站起身走到萧景曜身边,带着万般期许,轻轻拍了拍萧景曜的肩,“那两年后,你就去闵州吧。”

那一堆地主豪强,还真该萧景曜去收拾他们。

萧景曜大喜过望,“谢陛下!”

正宁帝神情欣慰,再次拍了拍萧景曜的肩,“这两年,你多教导教导太子,别同他生疏了。”

正宁帝想保住他在意的所有人,现在已经开始为萧景曜谋一条康庄后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