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买活 > 第56章 陆大红工作日志许县.陆大红 工作的……

第56章 陆大红工作日志许县.陆大红 工作的……

‘外头’的人事效率的确都是很低下的,陆大红每次出差都很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如今她既然要常驻外差了么不论是从单纯的理论分析角度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便都要好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加以改易做这件事的动力是很足的为她知道,如果这些经验当真有用的话,买活军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会得到好处。

外头的人办事效率为什么差呢?第一个理由六姐提出的就是他们往往吃得都实在太差了。买活军的人很热衷于种豆子就是因为这一点,他们从六姐处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得给食物分类,陆大红知道百姓需要三大营养素和膳食纤维,而买活军治下大部分活死人,在他们来之前,拼死拼活也只能保证碳水的摄入,还往往并不足够物蛋白质与脂肪对大多活死人来说都完全是一种奢望,那么理所当然,他们的思维会很迟钝,劳动效率也很低。

因为营养不良带来的迟缓,只能通过补足营养来解决,而和动物蛋白质相比,豆制品作为很好的植物蛋白来源便宜得多了,所以买活军在三县都很鼓励百姓们套种大豆,对于新占之地的百姓来说,如果能做到一天一鸡蛋,二两豆制品,便是非常滋补的,粮食再让他们吃饱,补上较为便宜的豆油出售,大约半年之后,做事的人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接触到的农民变得强壮聪明起来了,身体素质不再是阻碍提高效率的原因。

当健康不再是理由的时候,教育便显得重要了起来,陆大红越是和‘外边’的人接触,便越是能感受到教育和社会氛围的重要,教育,能让一个人的事办得更为灵巧,就譬如说这帮私盐贩子,哪怕只要有一个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便该把时间规划得更有效一些。他们已经共事了大半个月了,但直到吃完春酒,刘老大才安排弟兄们分别给买活军上课,教授他们一项很重要的知识——他们要前往那些村落里说的方言。

在她们来许县之前,谢双瑶就对陆大红提过刘老大这帮私盐贩子,她说在这个年头,私盐贩子是不可小视的,能在这个行当久久存活下来的,智商都并不低,其中有一点便是语言天赋,私盐贩子一定要会说多种方言,有时甚至是十几种,因为南方‘十里不同音’,而且会说官话的人大多集中在城里,很多村落,连村长都只能勉强听得懂官话,说是不太会说的。

这样的村落当然也只和会说方言的商队交易,不会说方言,便被认为不可信任,别说进入村庄了,民风凶恶一点的山村,直接就把人打杀,财物掠夺一空都不少见。谢六姐并不相信乡村民风就一定淳朴,她更相信穷山恶水出刁民,买活军继承了她对山村的戒备,他们的识字教师往山村里去时都一定有兵士陪同。而如果兵士和教师出了什么说不清的意外,买活军会毫不犹豫地把全村人都投入铁矿为奴,这样的事在云县就发生过一次,并被买活军四处宣扬,在那以后,他们在各处的工作就开展得顺利多了。

在南方,一旦离开城市,就必须要考虑到方言的问题,买活军在选拔人才时也注意这一点,陆大红她们这批兄弟姐妹都会说临城县和云县的土话,足证他们有一定的语言天赋,因此才能入选。而陆大红也和刘老大提过方言教学的问题,刘老大当时满口答应,之后却迟迟不见行动。

这让陆大红很疑惑,她开始以为她们要去的地方说的就是临城县和许县的方言——虽说十里不同音,但距离接近的地方,方言其实相似的点也很多,彼此是可以互相听懂的,或许刘老大认为他们的方言水平已经够用了,才没安排专门教学。

直到春酒过后她才知道,刘老大认为在春酒之后再开始教学是来得及的。“至少还要半个月才出门,足够足够。”

这不是时间足够不足够的问题,而是前大半个月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都被浪费了的问题,陆大红开始意识到六姐在教育第一批买活军时有多么的费劲,而...

且时间又哪里足够了呢?他们还有半个月就要出发,半个月学一门新方言怎么看都不很足够。

刘香主并没有敷衍塞责的意思,相反还很急于融入买活军,这只能是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大不相同所致。陆大红发觉许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不同,他们会更有知识,但却也更为懒惰,没有农民那么多活做,但还沿用了农民们以日为最小单位的时间观念,也就是说,刘老大他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哪怕约好了是上午,最终执行是在下午或晚上,但只要在一天内发生了,便不能算是耽搁。

买活军的时间单位已经精确到了一刻,这是从考勤上来说的,按谢六姐所说,在她以前的日子里,真正精确的时间单位应该是分钟才对,每日里吃饭用几分钟,通勤用几分钟,锻炼几分钟,都是这么来计较的。陆大红以为许县这里,既然也有发六姐给的‘电子手表’,那么时间观念将会飞快地跟上,但她很快又在实践中印证了六姐的观点:移山易,移俗难,若不能让大家看到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处,时间观念便几乎永远也无法改易过来。

陆大红曾被六姐夸奖过‘善于思考总结’,她对此当仁不让,的确是个喜欢想事的性子。她时常会总结自己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并立刻指导自己的工作,譬如这一次入主盐贩队,陆大红便参照了六姐制定新婚俗的态度——谢双瑶在制定任何一项新政策之前,总是想得很多、很坏,几乎要把最坏的结果都想好,以此为前提来调整政策本身,并且从来都不忘照顾到多数人的利益,哪怕这和她自己的意志其实并不完全吻合。陆大红无数次观察到这一点,六姐对买活军的政策往往有一种无奈的将就感,但不论如何,她绝不追求完美,从不完全由着自己的好恶来。

而且这么做的确是有用的,六姐推出的政策,(即使在她自己来看是无奈的妥协)有许多其实都很惊世骇俗,但在她的运作和引导之下,这些政策最终呈现之后,民间的反响往往不会这么糟。就以新婚书为例,这种新政策实际上是抬高了赘婿的地位,而且在陆大红来看,将使得还坚持老婚俗的人家在择偶中处于前所未有的不利,但以‘从外地吸引女娘’的说法进行‘包装’——这也是六姐很喜欢用的一个词——之后,哪怕是对买活军入驻反响最冷淡的私盐贩子们也全然没了抗拒之心,反而成了最热心的拥护者。

而那些原本几乎没有希望娶到老婆的活死人们呢?不消多说,那些大小伙子定然会狂热地支持六姐的政策,并且随之支持买活军的女娘往外地走动,并自发地保证她们的安全。至于她们吸引回来的女娘有多少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亲,这些小伙子是不会去想的,‘对未来的希望有时比现有的利益更能让人疯狂’,这也是六姐的原话,陆大红越是在工作中成长便觉得越有道理。

她在盐贩中的工作开展,便完全是秉持着这样的思路,照顾到了他们的利益,给予他们来自新统治者的厚待和尊严,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些香菇干和对虾干,还有本来就准备付的危险津贴,但得到的则是狂热的支持。陆大红知道这些盐贩对她们有偏见和抵触,她并不打算完全用武力来消除,即使她和黄小翠的武力足以制服他们,但武力很难带来真正的合作,而且之后还会有更多买活军的女娘加入这个队伍,她们未必有这么强大的个人武力,陆大红希望能探索出一种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她知道这才是六姐想要的东西。

“通过酒宴上的对话进行了间接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原本有一定的江湖地位,但没有文化的青壮年,对扫盲班的反应相当冷淡,似乎是抗拒摄入知识,他们也承认认字是可贵的,但认为不认字也能混的好,理由是他们原本就混得不错,而且拼音和简化字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