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他们大宋算难兄难弟啊!
“咳,咳咳。”
赵光义放下药碗,拍拍赵匡胤的后背,“大哥慢点喝,这药刚熬好,烫。”
赵匡胤欣慰的看向赵光义,弟弟还是很孝顺他的,亲自熬药喂他,就是药熬得不好,滋味怪,难以入口。
“放下吧,朕等会再喝。”
赵光义握着药勺的手僵住。
“啊?.....哦,好的。”
可恶,早知道就不多嘴关心那一句了。
【李时珍的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闻言同为当时名医,医术高超,可以说是世代为医的家庭了。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积累丰富的植物知识。
年幼的李时珍很早就展现出对医学的独特见解,并立志成为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者。
然而,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间医生的地位非常低微,父亲对李时珍说:“行医之路充满艰辛,如果技术不够好,很难维持生计,而一旦变得太出色,又容易招致同行的嫉妒。我们李家几代人都从事这个行业,因为身份卑微而遭受了不少白眼歧视,所以父亲希望你能改换门庭,考取功名。”
在古代,百事孝为先。李时珍是个孝顺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他默默开始备考科举。
李时珍十四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秀才,足以称得上天才少年,可考举人时屡屡不中,前后三次赴往武昌应试都落榜。
科举之路受阻,他放不下心中对医学的热爱,向父亲请求放弃仕途之路,继续专心学习医术。
李言望着考试三次落第,郁郁寡欢的儿子,叹息道:“学医难,行医更难,你真的想做这逆行之舟吗?”
年轻的李时珍因生病而形销骨立,眼中燃起火光,他向父亲言诗明志,道:“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这是李时珍写给父亲的立志诗,表示他立志投身医学事业。
不错,作为医药大家,李时珍的诗才也很优秀,要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考诗赋,没两把刷子可无法年纪轻轻于万千考生大军里脱颖而出。
李时珍的许多首诗收集在《簻所馆诗集》里,其中最出名的一首为写给好友吴明卿的赠诗:
“青锁名藩三十年,虫沙猿鹤总堪怜。
久孤兰杜山中待,谁遣文章海内传。
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敬日醉五湖船。
鲈鱼味美秋风起,好钓同游访洞天。”
吴明卿是李时珍的挚友,因直言不讳地反对奸臣严嵩而遭贬谪,直到严嵩失势才被任命为河南左参政,不久后又被迫罢官回乡。
对于好友经历的种种波折,李时珍深感同情,写了这首诗来安慰他。
诗里将吴明卿比喻为生长于深山之中保持高洁品质的兰杜香草,赞美他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又以阳春白雪赞美他的高雅,鼓励他不要因为失去官职而感到沮丧,回家后还有许多好友可以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
诗末说,秋天将临,正是品尝美味鲈鱼的最佳时节,届时让我们一起前往如仙境般的名胜地游玩吧。】
“好诗!”
百姓们拍掌称快,他们喜欢这种他们下里巴人也能看得懂的诗句。
“怪不得说读书人会夸人呢,这句子俺听了都舒畅,那姓吴的不得乐死。”
吴明卿确实快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