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26章 换我来我也抵挡不住(求月票!)

第126章 换我来我也抵挡不住(求月票!)

在攀枝花51区里,没错,这里在华国内部就叫51区。

他们以为林燃说的51,是要把这里取名为51区,未来双方交流的时候通过代号就知道是指哪里。

二组则是指半导体研发小组,一组是负责飞弹和火箭研发的。

「各位,根据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树莓派就是电晶体小型化之后的结果。」

钱院长话音落下后,在座的专家们都没有太多兴奋的表情。

因为大家过去一直是在沿着这条技术路径在推进研发的。

无非是证明了他们的理论知识足够扎实,做出的推测足够靠谱罢了。

科学家们是这样的反应,在燕京的决策者们在确定是外星人之后,更紧张的同时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是死外星人是好消息,这证明阿美莉卡最多从外星人坠落的飞船上获得了技术。

技术是可以追上的,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外国一直都领先于我们。

就算这次外星技术残骸开始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过是对方先开始。

而且我们也有追赶的空间,我们落后的不算远。

和对方获得一整个世界的资源丶人口比起来,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这不代表我们能够松懈下来。

因为我们对阿美莉卡关于外星技术的掌握情况,如果不是白马告诉我们,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

我相信苏俄方面也不知道阿美莉卡的情况,不然他们哪怕不告诉我们也肯定会有所暗示。

现在既然只是死外星人,那就没什麽好担心的了,我们连活阿美莉卡人都能斗赢,死外星人又有什麽理由斗不过呢。

不过无论是手榴弹还是大炮,都要加紧研发,有了手榴弹我们才能算得上有一点生存空间。」

3月1日,在纽约,为庆祝这次友谊7号成功完成载人航天任务,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纸带游行,希望通过这种传统方式来表彰英雄。

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街头,沿着百老汇大街向格伦抛洒彩色纸带以表达敬意。

这一天除了庆祝本身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国际海运标准有限公司在纽约正式成立。

华尔街,来自西方世界各国资本的代表人物汇聚在华尔街23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摩根大楼。

尽管此时摩根大通经历了多次合并和变更,华尔街23号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要办公地点,,外墙仍有1920年爆炸案留下的弹痕,但在此时仍然是摩根象徵性的总部所在地。

「爵士,你应该在百老汇接受民众们的欢呼。」劳埃德保险的委员会主席米斯金和林燃在交谈。

现场全是西装革履的中年白人,林燃和许爱周是唯二的华人。

「比起接受欢呼,我还是对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世界更加感兴趣。」林燃语焉不详。

这句话在米斯金看来,无疑很是悦耳。

要是没有天才的灵机一动,整个海运标准制摸索完善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这是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啊。

和坏事做尽的怡和比起来,劳埃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立金融机构。

别说没参与过殖民贸易,就连用来吃饭的金融生意都秉持着中立和绝对的市场化运作。

而不是像后来的高盛那样,靠搞事来获得超额利润。

米斯金说:「爵士,你对海运货柜标签乃至整个海运数据化改造的设计堪称完美。

你的方案我们拿回去给劳埃德的资深精算师和辛迪加们都看过了。

在我们内部被作为卢丁钟下的经典问题让大家慢慢思考。

大家怎麽想都跳不出你设计的框架。

而在你设计的框架里,又找不到更巧妙的方案。

甚至哪怕不考虑用于容错的冗馀度,在效率上都很难接近你设计的方案。」

劳埃德的历史可以追溯16世纪起源于伦敦塔一家名为爱德华·劳埃德的咖啡馆。

当时咖啡馆是船主丶商人丶船长和保险商聚集的地方,他们在此讨论航运和保险相关事务。

尽管爱德华·劳埃德本人并非保险从业者,但他的咖啡馆为保险交易提供了场所,逐渐演变为保险市场的雏形。

后来劳埃德发展成了全球航运保险的中心。

其中承包人,也就是是实际承担风险的个体或团体,他们组成辛迪加。每个辛迪加由一群投资者提供资本支持。

很明显,你要在这个市场上赚到钱,最大的要求就是计算能力。

市场本身养着一大群精算师来做风险定价,辛迪加们同样擅长精算,大家得从风险和收益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然而就是这麽一帮精于计算丶靠计算吃饭的人,在面对货柜标签化系统的时候,都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劳埃德广场的精算师们要麽没看林燃的方案,先自己去想,想到一套还算是满意的货柜数据管理方案,结果被林燃的给秒了。

理论上的效率提升,比香江海运已经实际运行后的效果还要差一截。

要麽就是看了林燃的方案,然后自己再去想,看能不能想到更好的,结果就死活想不到。

同一个现实问题,有对比才能意识到差距所在。

林燃的存在让劳埃德的辛迪加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果说麦克纳马拉是首陀罗的话,其实金融行业从业者们数学是大家吃饭的玩意,但大家不信种姓这一套。

你纯数婆罗门也得拿成绩来,我们才认你是婆罗门。

林燃显然就属于能拿出东西的婆罗门。

「这是因为它底层关系到的数学很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我的大脑独一无二。」林燃指了指自己的头自嘲道。

米斯金一脸认真:「爵士,你说的没错,你是人类的瑰宝。

所以如果你有意为劳埃德保险市场设计一套基于历史数据和概率的风险评估模型吗?

价钱好商量。」

林燃摇头道:「这种工作过于具体。我对金融并不感兴趣。大脑越好,越要用在关键的地方。

钱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米斯金被拒绝也不以为意:「爵士,如果你有意愿,随时和我说。」

等米斯金离开后,许爱周走到林燃身边说到:「爵士好久不见。」

「许老先生,你精神很好,这我就放心了。」林燃笑道。

许爱周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爵士,你是没看到怡和和太古大班在知道我要来参加国际海运标准有限公司成立时候的表情,那叫一个臭。

怡和和太古在香江吸了多少血,吸血也就算了,各种打压华商,从上个世纪开始针对华人做的恶罄竹难书!

这次只是让他们小小的吃瘪,已经足够让我再多活五年了!」

怡和洋行从近代把yapian卖进华国大陆,靠着快速帆船走私到华国的沿海地区,到后来林则徐禁菸,怡和大班威廉·渣甸亲自前往伦敦,向英格兰外相巴麦尊勋爵游说,鼓动对华开战。

这些是历史。

而许爱周亲身经历的则是怡和藉助和滙丰的资本优势,在航运和贸易中挤压华商的生存空间。

过去许爱周仰仗的是法兰西资本,而现在又多了阿美莉卡资本,以及来自英格兰的巴克莱银行等和滙丰不对付的资本。

林燃眼神中似有寒光闪过:「许老先生,多活几年,说不定能看到更开心的。」

仪式在上午11点正式开始。

一名司仪敲响了桌上的铜铃,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大厅。

弗朗西斯·摩根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宣布:「今天,我们共同见证国际海运标准有限公司的诞生。这是资本与智慧的结合,是全球贸易新时代的起点。」

对摩根而言,这是一次重构话语权的机会。

对洛克菲勒而言,他们过去是石油和能源领域的霸主,而此次深度参与海运标准制定,意图是将能源运输与标准化体系深度绑定。

他们不仅希望获得资金,还希望获得对全球贸易链条的进一步操盘。

林燃需要的则是彻底盘活香江的工业潜力,为后续香江为引线,点燃整个华国大陆做准备。

「爵士,我充分尊重你的意见,你知道三井和住友有多希望在国际海运标准有限公司中分一杯羹吗?」约翰·摩根的声音在林燃耳边响起。

林燃不用想也知道,因为如果蜂窝甲板系统的专利他没注册,霓虹人就要注册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