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受灾了。
他打算抽空去看看。
“老师的信?”刘大夏惊讶说道。
他是了解自己老师的,若非有事很少送信,上次还是告知自己多了一个师弟,这才送了一份信来。
接过信封,他才发现这份信厚厚一叠,似乎有本书。
这本书封皮简陋,上面甚至连个字,拔都没有,开偏就直截了当讲如何分辨土地,也不是用规范的表达书写,反而大白话跟个唠家常一样。
刘大夏眉心微微皱起,却还是仔仔细细看了下去。
这本书的页面不多,但内容却不少,而且每一句都是重点。
他看到七八页时就忍不住站直身子,面露难色。
这一章的沤肥倒也不至于写的这么详细。
但是等到看后面的育种,如何给水稻小麦治病却又忍不住拍案叫好。
再看到那几个没见过的字,皱了皱眉,忍不住在纸上把这几个字写了一遍,跟着老师注解的音切读了下去。
接着看到工具篇,看着有些奇怪的工具,忍不住试着比划了一下,却又发现这些工具是顺手的,就是不知道实践起来到底如何。
等最后看到水利篇,看着图片上的水车,水牛拉车等等灌溉工具,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最后看到一种竹子灌溉方式觉得新奇。
一节节被挖一个口的竹子按照‘井’字被铺到地上,然后连接到水里的盒子里,上下口都用盖子盖上,说是用水时,打开盖子,利用水势就能把整个田灌溉好。
他在心里仔细想了想,竟然觉得非常可行。
能控制水,也能控制量,即使需要水源充沛一些。
最让他激动的还要是最后那两个养殖方式,写书的人写的非常详细,还画了一个名叫流程图的东西,简单明了,便是送给不识字的老农也能明白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要是真的能推广,百姓一下子有了两个收益,生活就能便好,却与此同时投入的也更多了,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了,但这几年日子已经这么不好过了,万一赌对了呢。
“好有意思的想法。”他拍案而起,“套车,我要去找司农参政。”
他揣着那本书高兴地连鞋子都忘记穿了,就直接跑了出去。
“哎哎哎,老爷,鞋子!鞋子!”管家拎着鞋子无奈追了出去。
—— ——
江芸芸还不知道自己的那本书即将在浙江掀起怎么样的农事变革,现在她只能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地坐在椅子上读书。
五经如今只剩下春秋一个本了,《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她都已经跟着老师学了一遍,也算粗通大意,第一轮攻坚克难也是都学了一遍。
“春秋是关于春秋时期的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之后为他衍生出的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是你必学的,与此同时, 《五经集注》后面的春秋类别你也要看……”
江芸芸写了一张字的书籍,震惊:“这本书要看好多注解。”
“春秋是字数最多的五经,可考范围太大,要读的书也多,所以自来就是治经中最少的一门课。”黎淳解释着,“许多读书人投机取巧,放弃治春秋后,可能连春秋都没看完过。”
江芸芸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一圈。
“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先秦时期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黎淳并没有察觉她的鬼心思,反而话锋一转开始讲课。
这节课后,黎淳难得没有留作业,只是说道:“《谷梁》《公羊》两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侧重历史细节的补充,你这几日便都仔细看这三本书,注解那些晚点看也不急,这几日的功课就不布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