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切换成英语,直接用英文解释,让高松然给同学们翻译。
“这是我们国家一种传统的酸橙味香料,可以用来平衡烤鸡的油腻感。”高松然一边翻译,还给同学们上课、积累词汇,“艾米丽说的‘greasiness’就是油腻感,如果你想说一种东西很油腻,可以说‘greasy’——当然,这是物理意义的油腻,如果想说情感意义上的油腻、肉麻,倒是可以用‘cheesy’这个词——对,奶酪!”
虽然艾米丽努力用磕磕绊绊的中文夹英文,解释着酸橙香料的独特之处,班级里的气氛也依旧活跃,但部分同学似乎对艾米丽的家乡美食产生了一些偏见,笑着低声议论:“真是奇怪,他们的舌头跟咱们不一样,居然觉得这种味道好吃?”
还有人自豪地感慨:“到底还是咱们华国美食文化最了不起!他们出生在只能吃酸橙香料烤鸡的地方,真是太没口福了!”
“来,艾米丽,别被那辣味吓跑了!试试这个,绝对不辣,保证你喜欢!”韦闲仲母亲是北方人,今天让孩子带了份“大锅炖”。
然而,艾米丽刚才被辣子鸡的刺激弄出了心理阴影,瞥了一眼一锅炖里的豆角,惊疑不定:“这……这个不是辣椒吧?我好像真的吃不了你们的辣。”
便有同学私下议论:“这么点入门级别的辣她都吃不了,难怪只能吃得惯那酸溜溜的香料。”
“博尔特吃这些东西也能跑那么快,真是难为他了,还是咱们的菜好吃……”
听了同学们这些话,高松然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每个人的偏好不同,他并不是不能理解同学们的口味偏好,甚至他自己也觉得那酸橙香料不太对自己胃口。
但他在课上给同学们放国外电视剧、此次积极推动高三学生也参与交流活动,就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接触外国文化,感受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而不是在没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就盲目陷入“我的文化比你的强”的优越感中。
不过,眼下大家正吃得高兴,他也不好打断,只打算等交流活动结束后,再通过班会讨论这个问题。
第338章
眼看讨论的气氛逐渐微妙,10班的“小众美食家”林鹰站了出来。
“其实,食物和地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就像咱们华国内部各地,饮食习惯也差别很大嘛。有些沿海地区的人习惯了清淡的食材,他们可能吃不惯我们林河省这种重油重盐的菜,而我们吃他们的菜,又觉得嘴里咂摸不出味道。”
环顾了一圈,见同学们竖起耳朵听,林鹰继续道:“还有我之前参加的民族美食推介会,会上有那么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菜,很多都是他们伴随成长的家乡味道,可咱们林河省的人未必吃得惯。你们想想,艾米丽家乡的酸橙香料,本质不就和咱们用的花椒辣椒差不多吗?这些调味料,其实都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罢了。”
事实上,虽然同学们对雷鬼国美食的议论声音很小,还特意用了不少外国人听不懂的俚语,但那一张张写满嫌弃的表情,艾米丽还是看在了眼里。
这种情形,她其实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她在与其他国家留学生交流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自己国家的味道并不总能被轻易接受。
甚至这次同行的霓虹国男生小岛,对她带来的烟熏烤鸡也只是礼貌地尝了一口,便再没动过。然而,面对眼前这群即将和她朝夕相处一个月的高中生时,艾米丽心中依然隐隐升起一股不服输的念头——她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想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的国家存在感更强一些。
毕竟,10班的同学们对霓虹国的了解近乎如数家珍,从旅游景点到历史名人,从艺体明星到二次元文化,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甚至还有一两个同学能用简单的日语和小岛对话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