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将手中刚刚拿起不久的奏折放下,看着胤礽狡黠的笑意,终于开口:“是个不错的办法。”
“那汗阿玛可是答应了?”胤礽站起身,为康熙捶打肩膀,“汗阿玛果真是天下最好的阿玛。”
胤礽的小动作和话语取悦了康熙。
“朕看你是打定主意,觉得自己一定能用最后一句话说服朕。”康熙在胤礽的头上敲了敲,但是并无生气的意味,反而充满了赞许。
自从大清入关以来,为了巩固现有的统治,满人一直在适应汉人的说话方式,遵守千百年前汉人定下的规矩,不知不觉中满人的想法也在逐渐改变,但是汉人仿佛依旧如此。
这件事情,康熙虽然从未提起过,但心中却时不时会有些感叹。
不过他们满人本就人数稀少,想要统治这偌大的国土,这是不得不接受的条件。
因此胤礽的提议完全踩在了康熙的心上,不仅督促满人学习汉人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也让汉人接受满语,如此才算是相互交融。
胤礽本就因为皇庄一行和造办处的所见所闻,对建造图书馆和学校一事十分上心。
有了康熙的应允,行动更是迅速。
飞快选定了图书馆和学校的位置。
将设计图给了出去,任由工匠们前去建造图书馆,自己则在宫中的藏书阁和小娜的资料库中来来回回的忙碌,想要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书,全都搬入图书馆。
与此同时,皇帝和太子在京都广收学生一事也彻底在京都宣扬开来,让京都百姓们为之一震。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都是议论纷纷。
“真的能够都去读书?”忙碌一整天的百姓,从各种渠道听来了能够读书的消息,正聚在一起讨论消息的真实性。
“今天报纸上,街道路口都有人宣扬,说是只要家里有六岁以上的孩子全都能够去报名学习,不过真的去上学还是有条件的。”
“皇上和太子要招收三百个学生,在正式招收学生之前,京都城中所有的酒楼都被皇上和太子包下来了,说是特意请了翰林院的官员在所有的酒楼中讲课,想要去上学的人需要先去酒楼听课,三天之后有个考试,只有考过才能去上学。”
“这酒楼是不花钱的,笔墨纸砚也不用我们准备,我准备明日一早就带着我家两个孩子去瞧瞧,去的早了,说不定能够占个好位置。”
这样的对话在城中随处可见,百姓们手中牵着自家适龄的孩子,神色激动。
若不是有宵禁和城门关闭的时间,他们恨不得前一夜就睡到酒楼门外,只求第二日翰林院的官员开始讲课时,自家孩子能够占个好位置。
城中所有的酒楼同一天开课,每一家酒楼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应胤礽的一再要求,康熙还是带着胤礽出来看了一次。
翰林院的官员们,手中拿着最基础的三字经,站在高台上,给酒楼中的孩子们上课。
最初翰林院的官员接到这个任务时,还有些不愿。
毕竟去酒楼给目不识丁的孩童们讲课,听起来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但来了之后却改变了想法。
酒楼中的人虽然多,但是每个人都紧张着拿着自己的纸笔,小心翼翼地不敢轻易发出别的声音,让许多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朕此番帮你让翰林院的官员出来讲学,但等到学堂正式开课,你需自己为这些学生们寻找老师。”
“一共三百个学生,保成准备找几个老师?”胤礽原本只招手一百人,但康熙因为学习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