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姓氏,可见先祖是为子孙留下了一些资产的,不过时运不济,从过去的贵族,变成了这代的平民。
可如此,他即便要务农,也不会像喜这种连姓氏都没有的「鄙贱之人」一样细致清楚,更没怎麽经历过,堆肥这样的事。
但邺地此前荒凉,乡民们收成不多,只想着是祭祀神灵不够,宁愿投人入河都不愿琢磨种田犁地的法子,可见在农事上,是不如平阳这等繁华处精通的。
而喜能够给自己攒出不少钓鱼的时间,还能以鳏夫之身,扶养儿子长大娶妻,在种田一事上,也的确有称道之处。
于是西门豹不耻下问,喜也乐意倾囊相授,让这铁犁牛耕正逐渐推广,引发天下震动的时代,再多出一些味道来。
何博在初时也跟着围观学习了一阵。
在后世,以何博的出身,早早就脱离了黄土地。
虽不至于五谷不分,但除了能认清楚自己入口之物的原貌外,怎麽种它怎麽收它,何博就一眼黑了。
而在战国之初,后世所熟悉丶老旧丶以至于被时代逐渐抛弃遗忘的一切,都还在像个孩子一样,茁壮成长,有些甚至连苗头都未曾出现。
像何博还做人时,路过乡野田间见到的那一条条田垄,在耕耘制度上,被称之为「代田法」,乃是西汉时期的发明,距离这三家分晋才三年不到,田氏代齐更是没有发生的战国时代,相差了三百来年。
不过「代田法」,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窜出来的,此时此刻,已经有了点苗头。
在喜的指点下,西门豹命人根据田地位置的高低,挖了些沟,起了些垄,然后种植作物,覆盖上堆好的土肥。
高田种在沟里,低田种在垄上,以便排水防涝。
比起「代田」的规整,还有些粗糙。
但西门豹仍然觉得,这种种田办法,相比之前,已然十分先进了。
毕竟邺地之前的种地,还是休闲制,一块地种一年要休一年,等着土地自己恢复肥力。
喜对此也有些得意,「这种法子,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在这时,能多收一些粮食,就能多挣一点命。
如此的「保命之法」,自然是值得人珍藏的。
虽然多看看,也能自己学会,但对邺县人来说,前提是外出学习先进的种田技术后,还能回来——
在西门豹到来之前,
只有邺地人往外面跑,是不见外地人入邺地的。
何博因此,也学到了不少,对这个时代理解的更深了些。
他甚至还有些羞愧。
之前能拿出水车的制造办法,只是因为何博还是人时,曾经为了应付学业,用胶合板拼凑出来的。
以后世的技术,何博付出最多的,只是他的钱包。
再具体一点,就是从他人处买来木板模型,然后自己动手,像搭积木一样,拼出一架水车。
何博觉得,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说的就是自己这样的人。
不像喜说起自己种田耕作时,那全然的热爱,何时累土何时起沟,都一副大师姿态。
于是在羞愧之下,何博向喜描述了下后世田野的模样,那和眼下邺县开垦出来的,似是而非的田垄状态,让喜陷入了沉思,随后就闭关感悟「新功法」去了。
所以此时,
何博只能独自一人享受这春风拂面。
西门豹在春耕事务安排妥当后,便带着渔等人,去四周抓捕起了野人和戎狄,要用强权逼迫他们归服邺县之下,成为魏国正式的子民。
野人们自然不干,
嗷嗷叫着,跑的到处都是。
毕竟一旦入了城,做了城里人,他们就要给国君纳税了。
戎狄还会趁机偷袭,抢夺西门豹这位贵人携带的东西。
气的西门豹这段时间,都全身心的扑在这件事上,头发掉了不少,也受了些伤。
可不干,又不行!
在邺县繁华起来前,基本上不会有人主动搬迁过来。
虽然这时候,大家都是能吃苦的,可在哪里吃不是吃,何必来邺县呢?
西门豹想要迅速充实人口,就要去抓人,去强制!
何博自然不好再去打扰他,生怕西门豹累昏了头,连鬼神都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