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正月二十六日,庐州府庐江县,全城大雾弥漫,浓雾中传出阵阵惨厉的哭喊。
县衙内外刀枪林立,黄面的张献忠戴着一顶乌纱帽,高坐于大堂之上,堂下站着数十名凶悍大汉,大多身着各色箭衣,堂中的位置跪着十几人。
“裁缝养了总归有用。”张献忠面无表情的开口道,“谁家带来的,长家带回去厮养。”
两个裁缝战战兢兢的道,“谢千岁爷爷不杀之恩。”
旁边一个管队上来应一声,带两个裁缝走了。
“禀老爷知道,下一个是此处的典史,伤了躲在煮夫房中,被下三哨拿住。”
张献忠眼神转过来,看向堂中穿着短褂的典史,举起惊堂木一拍,一指那典史怒道,“你既是庐江典史,受了皇帝的官,便该守土有责。平日里不预备,城既被我破了,你该穿着官衣坐在衙署尽节,躲在煮夫房里是何道理。”
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不知道的听了还以为是御史在搞弹劾。那典史闷头不语,只是在原地发抖。
张献忠又一惊堂木,“那知县吴光龙逃去了何处?说得出来也可留你。”
“小人不知。”那典史终于壮起胆子抬头道,“城破前他在乡绅家中饮酒,后来一乱不知了去处。”
“看你等牧守干的些甚么事,你们前两日守得也有些模样,本来咱老子收兵要走了,正巧起了雾,你等以为下雨起雾就不打仗了否?咱老子在攻城呢,你等不顾一城人之性命,竟敢去饮酒作乐,活该得此下场!”
典史无言以对,在地上缩成一团。
“既无话,杀了罢。”张献忠伸手摸起一根令签,使劲扔向堂中。
几个凶悍流寇上来,拖了那典史下去,此时典史才放声嚎哭起来。
张献忠转向另外一边,“上三哨的又是留了些什么人。”
上三哨的掌盘子小心的道,“回老长家的话,都是庐江这里掳的,想留一个相公,七八个孩儿。”
“相公留来作甚。”
“有时总要写点甚,前些时日那相公病死了,现在写个假官文,也找不到人”
张献忠看跪着的秀才两眼,那秀才胆战心惊之下,竟然跪不住,整个人瘫软在地上。
“跪不稳,养来作甚,杀了罢。”
又一根令签飞出来,那掌盘子不敢言语,由得几个流寇拖了那相公出去。
张献忠又道,“这几个孩儿是想厮养的?”
“打寿州时候,孩儿军死了不少,多少要补些。”
张献忠看着那七个少年问道,“可想回家?”
几个少年挤在一起,小心的看着张献忠,全都不说话。旁边流寇首领都饶有兴趣的看着那几个少年,期待他们的答案。
“想家的站出来,明日令人送你们回去。”
几个少年互相交换一下眼神,终于有一个站了出来,接着又有五人陆续站出。
张献忠一挥手,“都送去。”
有人又领了六个少年出门,张献忠对最后那少年问道,“你为何不想家?”
“没家回。”那少年闷闷的道,“家生子卖给别家,主家不好,愿跟老爷去。”
张献忠又一挥手,“好,上三哨带来的,长家带去养。”
上三哨的掌盘子也不立刻走,堂中流寇也无人催促,似乎都在等怎么事情,那少年奇怪的东看西看。
不片刻功夫,几个流寇进堂来,手中各提着几个脑袋,赫然便是那秀才和六个少年的人头,那少年不由吓得连退几步。
“驴球子的不知道找个盘托着。”张献忠突然暴怒,将案上令签一把抓起朝着那几人砸过去,“堂上满是血,老爷如何审案!”M..coM
那几个流寇抱头鼠窜,飞快的逃出堂去。上三哨的那掌盘子这才领着少年走了。
堂中跪着的只剩下三人,张献忠气冲冲的坐下,没有看堂中三人,看向站着的一个掌盘子,“你们上五哨一向内应得力,为何进桐城的,就回来这几人?”
那掌盘子埋着头低声道,“原本是十三人进去,那桐城得了风声,大年十六便开始全城大索,有个孩儿军在城门被衙役杀了,桐城越查越紧,那里衙役厉害,老管队觉得城里待不住,怕有人被抓问出话来,便带人出了城,派了往怀宁潜山一路去,只有两人失了消息。这三人往潜山去时,路上遇到桐城马快清查,才调头回来,在庐江候大营过来。”
张献忠站起身来,走到那跪着的三人面前,其中两人身穿道袍,他偏头看了一眼,“两个老的是否山西收的?”
“老爷记得甚对,阳城收的,一向当谍探也妥帖,这次只是桐城衙役着实多了些,听闻那班头有些道行,去年平乱一人砍了三十多个人头,如今带两班…”
张献忠打断道,“入这南直隶以来,咱老子连取固始、霍邱、颍州、凤阳、巢县、庐江,一路取过来,各哨打前站的接应甚好,前几日无为州失了消息,昨日舒城的被抓了,今日桐城的又说被衙役打杀,老爷不如意,厮养你们数年有何用,杀了罢。”
那两个道士一听,连连磕头求饶,口中高喊,“老爷饶命!”
张献忠不理会那两人,弯腰打量跪着的最后一人,是个少年人,身上穿的一件道袍,稍稍有些显大。
掌盘子低声道,“这是老家带出来的孩儿军,桐城被杀那个是他哥。”
“叫何名?”
那少年语调甚为沉稳,“禀老爷,没名字,他们叫我小娃子。”
张献忠冷冷道,“老爷从来跟你等说,谍探勿要引人留意,怎生漏了行迹?”
“当日歇在马栏中,以为花子都去施粥了,管队说事时,发觉草料中藏了一人,只得杀了,引了狗官差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