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卢公哪里知道,这些孩子为什麽要读书。
只是因为有人赞助了学堂,所以学费比较低,就来入学的吗?
卢公不知道,石庆知道。
石庆每每做事,事无巨细,必然先点数或者先询问。
所以石庆问了孩子:「你为什麽要读书认字啊?」
孩子:「我爸说,只有认字,才能看懂长安县的公告,才能赚到钱。」
孩子还说:「认字的在长安县打工更赚钱!」
孩子还说:「我爸说煤矿码头统计写字的人,比十个车夫都赚得多。」
孩子还说:「去长安县读书太远了,我爸没空送我去上学,所以在这里学。」
石庆一直都知道是怎麽回事,知道这些孩子来上学是受了长安县的影响。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儒和成熟的官员,石庆对此避而不谈,从不跟支持者以及所有在万年县开办学堂的人提起。
不管他们上学的动力是哪儿来的,只要是万年县培养了他们,又能证明万年县未来能从他们身上收税,那不就好了吗?
要知道张汤最近已经在万年县收过一次税了,根本没有人逃税,所有人都老实的交税了。
目前整个万年县有两种税,一种是商税,一种是车船税,商税比较低,三十分之一,这是石庆和张汤商量过的,石庆还是想万年县孕育出自己的商业。
而车船税,就是十分之一。
一趟赚多少钱,十分之一交给县里面。
也没有任何人抵抗,也没有人不交,也没有影响万年县的车夫数量。
所以,石庆觉得,自己这一套下来,必然能起作用。
你长安县土壤肥沃有什麽用,地下扎根的全是我万年县的根,到时候结果时,你才知道万年县硕果累累。
但无论是石庆,还是卢公,都没注意到长安县这边教育产业的飞速发展!
……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
霍去病选了三千最核心的兵,这也是他手底下最聪明最有灵性的一群人。
把他们分成很多个班之后,教导他们学习《儿童六课合订版》。
因为歌谣的易懂易记,几乎所有人在三天时间就背下了除去最后两篇课文之外的所有课文。
而其中那种最聪明的,最有语言天赋的,最有悟性的一百来人。
仅仅花了一周,就能找着纸张读出来标准普通读音,也几乎记下了前面课文中所有的简体字。
这些人是优中选优,自然厉害,显现不出《儿童六课合订版》的厉害。
但是又过了一周,三千核心兵中,有一千人记下了所有字,贯通了音标读法。
而剩下的人,虽然没有完全学会拼读,但是因为身边的人都逐渐掌握了普通发音,所以他们也跟着学会了普通话发音。
而这个时候,为期两个月的统一口音活动开始了。
霍海把教育的方法一些技巧教给了霍去病,然后然后让这一千人一百人去教其他人!
其中一百个最先学会的,是高级教师,一千个后学会的是普通教师。
他们负责教授七万驻扎在长安附近的所有各类将士。
包括南北军,还有本地良家子,以及所有卫丶戍的职业军人。
因为领军最关键的就是令行禁止这件事情,所以统一口音对治军也有巨大的好处,霍去病上报这个活动后,刘彻直接就同意了。
但很难以想像所有人学的那麽快。
短短两个月过去后,长安城,七万人中,除了一小部分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无论如何教也很难学会之外,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两个月就掌握了全套拼音,其中认字最少的也认识了二百一十个字,认字最多的,已经掌握八百多个字了。
也就是说,记忆最差的,平均每天都记下了三个以上的字。
认字最快的,早就把一整本《儿童六课合订版》全融汇贯通了。
这些毕竟不是儿童,而是思维活跃大脑成熟的成年人。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年后再去看小学书本内容,不用教就能轻而易举完全学会,并且六个年级的课程,合起来都花不了一个月时间。
也没意识到二十五岁的年龄认真回头去学高中知识,远没有高中年纪时觉得那麽难。
二十五岁之前的优势在于记忆力好,但二十五岁之后的优势是学的又好又快……
如果按照以前的统计标准,这七万人,全都算蒙学儿童。
距离蒙学毕业的水平,其实已经不差什麽了,只是学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更关键是这段时间里,一千一百个老师,才是真正的完成了超进化。
他们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写普通文章。
他们学习的正是《儿童六课合订版》后面的最后两篇文章。
两篇都是霍海自己写的。
一篇叫做《日记》。
一篇叫做《论》
《日记》分成了三个部分,《日常写作》丶《日常记录》丶《日常规划》。
日常写作,就是纯粹的日记。
「元狩二年十月三十一,晴。」
日常记录,就是表格统计,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的内容是什麽,每个项目的具体数字是多少。
日常规划,就是计划明天要干什麽。
很快,一百个学的最厉害的人,就根据这三种东西,研究出了比较靠谱比较标准的《日记》《统计》《教案》写法格式。
因为大家都在做老师,所以相对于普通小孩学习这个总结是不一样的,所以先制定了标准化的三项。
而《论》就比较特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