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不知道能不能给咱们书院捡个先生。”
先前问的人一直没去姜家村找他们,也不知是不是嫌远不愿意去。
然而人就是不经念叨,他们俩吃完饭正往县衙走,迎面就遇上了那天在码头遇到的年轻人。
“哎!”
“哎呀!二位有礼……”
沈青越连忙道:“有礼有礼,不必多礼,这位是……?”
年轻人:“这是小女。”
八九岁大的女孩儿也跟着父亲行礼,然后有些拘谨地往父亲身后躲了躲。
沈青越:“你们这是?”
年轻人:“哦,我家中妻眷接了些绣活,今日刚刚做完,我正想去姜家村寻你们,不知道贵书院找到先生了吗?”
沈青越:“还没,正巧,要是你再不来,我们也要另找人了。”
年轻人笑道:“这可真是赶巧!二位若是有空,我请二位去喝茶?”
沈青越应下,他们一同到街边一个小茶铺点了壶茶水,还给小女儿点了盘儿点心。
叫曲学博的年轻人有些拘谨地给沈青越和姜竹介绍了他的情况。
他家中有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大女儿八岁,小女儿五岁,另外还有弟弟一家,弟弟弟妹,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才三岁,他们逃难出来,还有个没出嫁的妹妹,今年十四岁。
他们逃难路上遇到了水匪,他父亲当时受伤落了病根,一条腿有些跛,家中的女眷要照顾孩子,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在城内还能找些刺绣和缝补的活来看,孩子们则年龄太小。
“不瞒二位,如今家中全靠我小弟写些话本子才能交得起房屋租子,全家老小的吃穿用度……捉襟见肘,我家实在是人多,若,若是……”说着他脸开始发红,“若是每月能有三五两银子……我家……我可举家搬到贵村或者邻近的镇上,若是……若是太低,还需要我家夫人、弟妹、小妹做绣活养家,曲某实在是要辜负二位的好意了……”
虽然搬远了也能接绣活,但大半日的路程到底没在县城中方便。
他们家又老的老小的小,女眷多,男丁少,他和他弟弟不算手无缚鸡之力,也差不太多,带全家去一个陌生的村镇,是有安危风险的。
宝峰县就还不错,至少日夜能看到城内巡逻的差役,一路逃难过来,他们几乎什么都听过见过了,有些惊弓之鸟,好不容易有了个安全的宅子住下,实在是不想再有变动了。
然而去年他们在城中过了一个冬天,也知道以他们如今的财力想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地过冬实在是困难。
去年弟弟家三岁的幼子就差点儿因为风寒病去了。
一直让弟弟养家,身为长兄,他心中有愧,他也学着写了话本子,奈何他一肚子圣贤书,写的实在没人爱看,书铺不收。
先前他也到城中的书院去应聘过,人家不缺人。
找记账的活,不是本地人对方不信任。
代写书信倒是能干,奈何干这个的人太多。
大虞倒是准许他们参加科考。
只是要在大虞落籍满三年,无劣迹有担保才行,况且远水解不了近渴,天越来越冷了,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他也知道如今这状况,沈青越和姜竹给他的条件应当是现下他能找到最好的了……
不想沈青越听完他说的,沉默了一会儿问他:“你弟弟……是叫曲学甫吗?”
曲学博愣了愣,“啊?你认识舍弟?”
沈青越:“……”
果然啊!
难民。
写话本子的。
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