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人手不太好找。
马上是夏收,这阵子最紧要的就是收麦子。
今年春天比较旱,又有一场倒春寒,收粮食肯定要比去年减产。
他大伯每次下地看麦子都忧心忡忡的,生怕临到收割前再来场急雨,恨不得自己站地里替麦子长。
沈青越:“不着急,慢慢来嘛,咱们先规划好,而且花钱雇人盖书院和积攒石头有空再修一下的仓库又不一样,肯定会更快。”
仓库修了这么久了,才修了两面墙,但山下的宅子一个多月就建成了。
集中人力财力做,和顺手有空再做,干活的效率哪能一样。
“何况又不用一下子都建好,刚开始有一两间能上课的地方就够了,其他的可以一点点修,等秋收完再修也来得及,天冷起来前肯定就修好了。”
在他看来,赵先生给姜竹写的什么拜圣贤像的这个祠那个堂,都可以往后挪一挪。
拜师和对应的节日,把圣贤的画像拿出来挂课堂,赵先生带着所有学生拜一拜不是一样吗?
干嘛非要先给画像弄个屋子。
平时就把画轴卷起来放好,用的时候再拿出来,还能防尘呢。
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圣贤们肯定是不会介意的。
何况他们姜家村心心念念的祠堂都没个影呢,书院一下子盖那么豪华干什么?
礼圣殿会有的。
先贤堂也会有的。
藏书馆、清风亭,还有学生住的斋舍也会有的。
将来上课的讲堂也不会只有一间,他们想修几个休息的小亭台,挖个小池子,养点儿花都没问题。
整个竹林都可以给他们霍霍,不够还能往后山扩,再不够以后把后面那片荒山也买下来。
但饭要一口口吃,房子得一间间盖。
反正他们就这么些学生,先规划上,以后慢慢盖。
沈青越和姜竹去找赵先生商量规划和如何施工。
他们花了十来天时间,在竹林里仔细规划了下书院的布局范围。
赵郁川也赞成看钱盖房子,慢慢来,先从讲堂修起,有多少钱就修几间屋子。
只不过,“不知道老朽能不能活到书院建成的年纪。”
沈青越:“这话我不爱听啊,说得好像我们书院好多年也盖不完似的,能不能对我们的书有点儿信心?”
赵郁川哈哈笑。
他还是有信心的。
沈青越的初稿马上就要画完了,还拿给他看过。
有几页沈青越和姜竹都决定不下选用那张图的,等着他和江修文一起选。
另外,图沈青越都画了,但要写字的地方他都空着呢。
按他的话说,毕竟是蒙书,不适合他那飞扬跋扈的字体,得他们两人来写。
赵郁川也觉得他的字体不大合适,对入门的小朋友而言,看上去太难了。
池远舟倒是建议他们用活字。
整齐还便宜。
不过活字的尺寸不能改,沈青越嫌弃影响排版。
每页他都自己写了张效果图给江修文当参考呢。
多大的字,每一行几个字,怎么排版。
他专门用薄透的纸写上,能叠到画上看效果。
只要能搞定四海书院,沈青越对他们蒙书的销量很有信心,没必要为了省钱去用活字印。
何况池家书坊的活字主要是印话本子用的,字体只有一种,用久了有磨损,有些字不够清晰了,即使补上新的,也稍微粗糙了一些,不符合他的审美观。
第一本儿书呢。
别处不知道,他们自己的书院肯定要用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