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过。
沈青越不拎着钱袋子逛街时候,家里钱都是给姜竹管。
他们平时的花销,吃喝日用,买衣服做被褥,包括他的药钱,也都是姜竹在掏钱。
细算起来,沈青越卖扇子赚的,兴许就只够他的药钱。
和出版《长腿鸟》相比,那些都是小钱。
平价版的《长腿鸟》利润只有一成多一点儿,精品版的利润有两成半,只凭这些收入,沈青越就要入账二百六十多两。
这还是第一笔。
不意外,精品版本暂时可能还不用加印,但平价版本池远舟已经在安排工匠印第二版了。
第二版他要印三千册。
先前他算了算,忙活这么久他才赚三十多两银子,差点儿没气吐血,一万个后悔为什么答应了张叔阳他只印平价版。
等张叔阳都开始找他预订两千册平价版时,他才恍然发觉,他得走量啊!
且为了宣传,他已经让印刷工匠先帮他弄出几十本样书,去附近各县的书铺搞推销了。
当然张叔阳的门路也不能落下,还有他相熟的一些茶商。
要不然等到过年,家里亲戚一聚会,听说他动静搞那么大,结果只赚了一斤茶钱,不得笑话死他。
而且从第二版开始,雕版的成本就能去掉,他的利润还能再高一些呢。
他用的可是石板,以后顶多修一修,只要不刻意破坏,他的石板能用好多回。
这些都不用沈青越操心。
他只管收好该给他的银票。
这还没算他给张叔阳设计收藏版收的设计费。
尽管只做五十份,沈青越就要了二百两的设计费。
每一份儿的封面他也要钱,画一张,一两。
五十份儿五十两,沈青越都没介意这封面他一共赚二百五十两数字不好听。
他也没打听张叔阳弄这些收藏款打不打算卖,要卖多少钱。
他猜八成是不会卖的,不卖的东西才能显得更值钱。
沈青越折腾了大半年,入冬前赚了五百多两银子,一对比他从前卖扇子赚的全是零花的小钱。
沈青越只过了把赚钱的手瘾,前脚收了银票,都没细看银票上到底写是什么,后脚就给姜竹了。
“拿去,省得我乱放哪天就当废纸扔了。”
论藏钱,十个他也顶不过一个姜竹。
他们小姜师傅藏宝是大师级的,至今他都只听过没见过姜竹爹留给他娶媳妇用的那二十多两压箱底钱到底在哪儿呢。
姜竹要告诉他,他都拒绝听,就等着哪天无意间发现,收获寻宝的惊喜感。
唯一的问题就是银票藏久了可能会发霉,但他有装药用的密封袋,把银票塞进去,还能防潮。
有这些,姜竹都不用愁还在辛苦开荒的村民们年前的工钱了。
他不用拖欠,能给每家算钱。
沈青越挺喜欢姜竹这点的。
“你想哪天付钱?”
“就这两天吧。”早点儿把钱付了,谁家想趁着落雪钱买点儿什么也好赶紧买。
姜竹是个行动派,算好了就喊上家俊去县里钱庄兑银子了。
主要兑的是碎银和铜钱,这样回来好发也好算。
运回来,他们找了里正通知大伙上他家领钱。
里正当着大伙儿的面挨个对天数,全都核对完了,没人有异议了,再开始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