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笑了笑:“行,我们帮你打听打听,不过姜竹舅舅不是大管事,就管几个种地的庄子,池公子都搞不定的,你也别抱太大期望。”
刘三:“好说好说,问问有什么能走的门路就行,银子、打点都好说。”
沈青越:“好,肯定给你问。”
第80章 茶引子
其实韶家种茶还没池家多。
不过大虞不是种茶就能卖的。
卖茶的也不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的。
得有茶引才行。
茶引也叫茶票, 是官府印发的。
上面大致写着茶的种类,几等茶, 多少斤,哪个官府印,时间等几样信息。
拿到茶引就能去买茶,卖茶的根据茶引上的内容将对应的茶按斤两卖给对方。
茶引上写了十斤,就只能买卖十斤。
多了不行,少了行。
大虞的茶分九等, 一等最好,最名贵,九等最差。
越好的茶越贵,茶引越少。
贡茶是不计入这九等内的, 专门往宫中送。
镇南郡茶产量虽不错,但没有贡茶, 所以一直没能得个御赐的好名字响彻天下, 导致同等级的茶, 他们的茶价一直没有邻郡的高。
镇南郡的头头脑脑们耿耿于怀。
各县的头头脑脑们也耿耿于怀。
尤其是粮产不行, 又没什么别的收入, 主要靠卖茶赚钱买粮的两个县, 县令和郡守都恨不得偷偷把他们的茶偷渡进皇宫, 把他们陛下、娘娘们的茶碗儿给偷梁换柱。
宝峰县比那俩倒霉邻县稍强那么一点点。
他们地少, 好歹也比隔壁多点儿, 丰年的时候勉勉强强够吃。
歉收时候才用大范围出去买粮食。
平时百姓的吃喝不用县令太过操心, 老百姓会自谋生路, 找粮商买粮食,也不用县衙贴补。
只要县衙监督好不叫人趁乱坐地起价,囤货居奇, 炒高粮价,就不会闹到民不聊生。
县里的茶税的主要用途还是县衙、驿站、桥梁、堤坝、赈灾和县里日常大小事的开销。
这几年还多了一项很花银子的开销,安置灾民。
另外,就是因为镇南郡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各县也得出一部分钱用以剿匪、练兵。
为了不入不敷出,各县很想多弄点儿茶引子,但印发茶引子的权利又不在县里。
他们得提前预估上报今年新茶有多少,报到郡内由郡里统一统计全郡的情况初拟茶引的数量,算好茶税,再往朝廷报,朝廷有时候还要根据户部的预算再修订一下印发数量。
若是哪年哪里发了什么灾,国库缺一笔钱,可能就会多印点儿茶引子来补这个窟窿。
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歉收,有的地方丰收,也会做些细微的调整,好叫全国的茶价不至于差别太悬殊,弄坏了市场。
毕竟除了达官贵族,普通百姓也是要喝茶的。
要是茶价贵得离谱,百姓争相种茶,良田改茶田,必定要出乱子。
若茶价崩得离谱,既伤茶农,也伤朝廷的税收。
贵了贱了,都是无端一场乱子。
朝廷有朝廷的大账,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