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姜竹教我们松娃娃的,我学啥。”
邻居攥攥膝盖,往他们屋里瞧,见还放着好些篾条,忍不住问:“那么多篾条,得编多少扇子呀?卖得完吗?”
姜松爷爷:“沈先生说能赶在这个月编好都能卖掉,得给人家船商留时间往回运,赶在天热之前叫人家能摆出来。”
那不是就剩一个草市了?!
邻居坐不住了,“你忙着,我上山看看。”
他得亲自去问问姜竹和沈青越才放心。
他找到山上,也正有别人问着呢。
沈青越:“收呀,月底之前,你们编多少我们收多少。不过量太大,可能价钱就不是九文钱两把,而是四文钱一把了。”
多了那胖子肯定得和他讲价。
众人琢磨着,现在已经不是计较那半文钱的事,而是“那船商能要那么多呀?”
沈青越:“没事儿,他要不完……”
我就不卖他纸扇子呗。
沈青越笑吟吟地:“还有别人呢。”
和那些船商打交道大伙儿还是有点儿憷。
反正在他们印象里,那些外乡人都挺难说话的。
还会骗人。
某种程度上,沈青越也有点儿那种感觉,不像他们本地人,知根知底的,碰上个混混,心里也有个谱。
沈青越这样大包大揽,他们反而有点儿不放心了,“人家真能要咱们这么多扇子?”
沈青越:“他们又不是一个地方来的,大虞这么大呢。”
据他县城一日游来看,宝峰县城人口应该能上万,一个小县这么多人,大点儿的县城只会更多。
难不成还指望住在城里的人也和他们一样去砍竹子编扇子吗?
就贵一文钱,多种花样,沈青越觉得哪怕拉到县城去卖应该也挺好卖的。
若不是这个世界画不够普及,他的画正好能卖出高价来,其实还是这样低成本的买卖更稳妥划算。
本来还想让姜竹趁着热起来前多编点儿扇子赚钱呢,这会儿姜竹光破竹子劈篾了。
这家一把,那家一把,紧赶慢赶的都不够用,砍竹子都是姜松去的。
沈青越也让姜松跟他家里人说一声,别人都编,他们也编吧,篾条不够就自己去砍竹子,姜竹有两把篾刀,要是姜松想用跟他说一声就行了。
姜松也学了怎么破篾,技术差点儿,凑合能用。
村里人原本还怕编多了卖不掉,不想姜竹根本弄不出那么多篾条来。
他们村里也有其他会劈篾的,但手艺不如姜竹好,实在不够用也凑合着来了,反正是扇子,把没劈好的部分剪掉不用就行了,顶多稍微厚点儿重点儿。
沈青越也没让他们全学一个图案。
几家学一种,编出来每样都有,每样数量差不多,有的挑就比单一的更好卖,卖给船商他们也好再卖。
练习是最好的老师,用竹篾的人多,姜松破篾的技术都变好了。
不过他是没时间帮沈青越编扇子了,沈青越每天用那几把扇子得姜竹晚饭后给他编。
不过他们有灯,不怕天黑,每天编十几把小扇子对姜竹而言都不算什么活儿。
第二期的《长腿鸟》沈青越画了九天画完了。
除了跟着他学画,还在每天练习控笔的石生,谁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内容。
等画好了,沈青越拿给姜竹看。
不用他念,姜竹把灯拉近点儿,先看画再看字,看过一遍再看一遍,第三遍时候沈青越让他念出来。
姜竹才不怎么好意思地磕磕巴巴念,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下沈青越,再重复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