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古代科举之路 > 第34章 繁忙

第34章 繁忙

“遇儿, 天冷喝口热汤先。”张氏端着一碗鸡汤放在儿子面前,碗里还有一个炖得酥烂的大鸡腿。汤面提前撇去了浮油,呈淡白色, 荡着三两颗枸杞和红枣,盈盈绕绕的香气四溢, 勾得人口水直冒。

秦遇挪开目光,问道:“娘的呢?”

张氏装傻:“什么?”

秦遇挑眉:“一只鸡难道只有一只鸡腿。”

母子两人对视, 最后张氏败下阵来,起身把另一只鸡腿舀起来。

秦遇这才动筷, 张氏吃了一口鸡肉,入口即化,又鲜又嫩, 鸡肉咽下去了, 唇齿间都还留有香味。

她有点可惜,本来是打算把这只鸡腿留着晚上给儿子吃的。

“你在县学过的好吗?”

秦遇温声道:“娘放心,我在县学过的很好。学正和教谕学问高深, 我受益良多。而且”他顿了顿, 眉眼微弯:“我还结交了一位好友。”

“虽然我们年龄相差七八, 但是平时交流,意外的合得来。”

张氏惊了,追问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秦遇隐去了一些不好的地方, 只道戚兰的弟弟跟他年岁相仿,因此戚兰与他攀谈, 一来二去两人就熟识了。

张氏微张着嘴,少顷笑起来:“还有这种巧事啊。”

她原来还提心吊胆, 唯恐儿子年岁小, 进了县学被人欺负。

但张氏忽然想到什么, 脸上的笑意顿住,仔细打量儿子,试探道:“遇儿,你莫要哄娘。”

“你当真在县学过的好?”

之前在私塾的时候,遇儿也说他一切很好,结果最后冒出个刘文杬。

秦遇不闪不避的回视,诚恳道:“我在县学很好,不曾哄骗娘。娘若是不信,我多说说我与兰兄的相处。”

“这些总不能是我瞎编乱造吧。”他揶揄了一句。

这话让张氏悬着的心放下了些,然后望着儿子,认真听他讲述他与好友的相处细节。

当秦遇说到在戚家田庄,他们玩飞花令,戚伊输了连灌七八碗茶时,张氏忍不住乐了。

她仿佛都能想象出戚小公子皱着一张小脸的模样。

随着儿子越说越多,张氏脸上的笑容就越来越大。

>这些细节,不是随便能空口造出来。再者,小镇离县城也不远,儿子说谎,她一打听不就露馅了吗。

张氏渐渐信了。

最后秦遇道:“等翻年后,若是有时间,我带兰兄来镇上逛逛,他可喜欢娘做的豆干了。”

张氏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忙不迭道:“你那好友喜欢豆干,等你回去上学,娘多给你装些。”

秦遇没有直接否定他娘的好意,而是建议道:“娘不要装太多,豆干不经放,人家拿回去存不住,只能一口气吃了,得把人吃腻。”

张氏经他提醒,想想也对。

不过豆干不能准备太多,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东西,大小是份心意。

午后,秦遇在外面消食,慢慢行到了书店处。

掌柜看见他,主动打招呼:“秦小公子休假了。”

秦遇脸色微红,他总觉得【公子】这个称呼,是用来称呼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

不过比起秦小童生,秦小公子好像也没那么别扭了。

秦遇快走几步,朝掌柜拱了拱手,掌柜侧身,只受了秦遇半礼。

随后掌柜与秦遇寒暄,并不问他是来做什么。很快又来了一位客人,掌柜跟秦遇说了一声,就去招呼那位客人。

秦遇也松了口气,去翻看店内的书籍。

他在县学的这段日子,书店又有了几本新书,其中一本《吴主传》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打开看了看,不一会儿就看入了神。

掌柜送走另一位客人,回头发现秦遇已经看起书,特意放轻了声量,没有打扰他。

这一看就是两个时辰,外面天色暗了下来,秦遇才合上书本,只觉得双脚有些僵硬。

他原地跺了跺脚,又搓搓手。

秦遇有几分不好意思,走过去与掌柜道:“不知晚生能否抄写这本书籍。”

“自然是行的。”

秦遇如今是童生,价钱比原来涨了三十文钱,再加上年节,掌柜允诺他千字一百五十文。

秦遇知道这是掌柜好心,左右张望了一下放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地方,发现这两样启蒙书籍又快卖完了,于是他道:“掌柜可还需要人抄写三字经和千字文。”

“小公子愿意抄写?”

掌柜看来,秦遇现在是童生,对于这种基础读物,应该不会再抄写了。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既然秦遇说了,掌柜立刻应下:“如果小公子愿意抄写,还愿意留下您的注解,那老朽可以做主,允小公子抄录的文章千字一百八十文。”

秦遇惊了一下,不过这价格实在令人心动,他当下就应了。

临走时,掌柜还笑呵呵对他说:“《吴主传》不急,小公子不用赶时间。”

秦遇脚下一个踉跄,掌柜就差没明示了:《吴主传》不急,让他时间留着抄写三字经和千字文呢。

秦遇出去一趟,回来就揽了一堆活。县学的功课是不能落下的,再加上每日还要抄书,时间就有些紧了,得好生计划一下。

他把书箱里的书籍拿出来整理,有什么东西滑落,他忙拾起来,才发现是一副字帖。

“奇怪,我什么时候……”

【贤弟,你此次休假回家,书箱里都装了什么?】

【为兄甚为好奇,让为兄瞧瞧,为兄也借鉴一下……】

秦遇哭笑不得,心里又暖又无奈。看着那副字帖,只觉得格外有份量。

“这是什么?”张氏问道。

秦遇如实说了,也是为了进一步让他娘相信,他在县学过的好,朋友对他都极好。

果然,秦遇话音落地,张氏就美滋滋的哼着小调儿离开了。

秦遇点了两根蜡烛,泛黄的烛光下,他试着临摹了几个字,惊讶的发现,这字帖十分合适他的笔迹。

因为科举所规定的是正楷,秦遇一直以来也是由此发展,一来是资源有限,尽可能专精。二来,古人常说见字如人,一个人的字迹也能看出这人性格的七八,当然遇到十分会伪装的就不准了,但大体是没错的。秦遇就不是张扬的性子,自然写不出草书的精髓。

戚兰给他的是一副小楷字帖,虽不知是出自哪位大家,但是通篇小字整齐划一,气势连贯,正应了那句“形离而势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