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恰恰就是这群可以被一茬一茬收割的韭菜,却在秦魏之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在秦国在与魏国征战之时,一连占领多个城池准备整军退兵的时候,旧魏之地来了很多前来投奔秦军的魏国黔首。虽然这些魏国黔首会跑来投奔秦军确实有韩非的一份功劳,但是就算是韩非自己也没想到他们这些人真的会将投奔一事付之行动,而不是只是在嘴上说说,心里想想。
被这群人震惊到的韩非:“……”
这得是被魏国压迫成什么样了,才会行动这么快,都不带思考一下的!
此外韩非还注意到了另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魏国黔首对于投奔敌国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甚至说已经习惯随波逐流,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愿意跟随谁,而这个谁不止包括魏王也包括秦王,甚至说是其他国家的君王。虽然听起来很不近人情,甚至觉得这些黔首不知感恩,但是你也不能强求大字不识一个的黔首会懂那些知耻知羞或者君子不事二主的大道理吧!
为此就算是韩非也不好多加指责,又不是公卿贵族,他们一群黔首能知道些什么!?
最后就是一气之下为了死去的好友背叛魏国的小吏,虽然他的身份在魏王下令驱逐后就成为了魏国弃民,但就算如此也不能改变他曾经是魏国官吏的事实,而也正是这样一位让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正眼注意的小吏,却成为葬送整个魏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与黔首不同,这个小吏却也是读过书的人,更是知晓大道理的人,可饶是这样他还是选择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只为了替死去的好友复仇。在这里韩非不能说替好友复仇的高做得不对,因为就连秦王嬴政不也是为了他出兵魏国复仇吗!(嬴政:你想多了,并不是!)
可是高的行为在韩非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不可取,因一己私仇葬送一个国家,如今秦国是得益国他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如果之后得益的是其他国家呢,那高的做法就显得有些过于利私主义。
复盘魏国灭亡的过程,韩非思考了许久,总结了好几个原因,但是在他又回顾这些原因后,突然发现这些原因中心都围绕着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群体,那就是——黔首。
如果不是旧魏之地的黔首前来投军,秦军也不会将仗继续打下去;如果不是秦军将仗继续打下去,魏王也不会一怒之下驱逐包括高在内的旧魏之人;如果不是魏王驱逐了包括高在内的旧魏之人,他们也不会与魏人冲突还导致死了人;如果不是死了人还是高的挚友,高也不会一气之下前往秦军之地,并为秦军打开大梁的城门,导致魏王室被俘,魏国灭亡。
虽然上面的这些因果点巧合点很多,但是仔细一看,黔首在里面的地位却极为重要。而其中会导致黔首倒戈的真正原因,就是魏国的国策和秦国的律法行事的方式不同,导致一开始旧魏黔首投靠秦军。这不禁让韩非想到了《韩律》和《秦律》的区别,以及那些与他交接回到旧韩之地颍川郡并打算运用《秦律》治理家乡的寒门后辈们。
过去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六国总是指着秦国的军功制过于血腥残酷,哪怕军功制使得秦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强,他们也不屑使用,而是置之不理。过去还是韩国公子的韩非自然也是如此作想,虽然他也是法家之人,但因为心中的偏见所以对秦国的军功制特别抵触。可是就是因为这个军功制,因为这个血腥残酷的制度,却成为了魏国黔首倒戈的原因,让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国家选择投入秦军,只为了功成之后的田地和钱财。
这使得过去眼光一直放在高处的韩非不得不重视起黔首,并写了一封密信加急送回咸阳,送到他的挚友嬴政手中,让他也注意这个平日默默无闻,却在关键时刻极为重要的群体。
而这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