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青仙问道 > 第212章 翁仗婿势

第212章 翁仗婿势

第212章 翁仗婿势

西苑,太液池。

首辅丶六部尚书等朝廷大员赶到。

此时此刻,老皇帝正披着蓑衣在太液池钓鱼。这蓑衣十分精致,蓑丝所用材料价值堪比黄金。

昨夜大雪,天地一片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伴随一阵悠长的玉馨声,一首定场诗出来。

众位臣工无不神色凝重,当老皇帝弄出定场诗时,说明今天老皇帝是真的生气了。

大家都得悠着点,别撞到枪头上。

「张阁老,你来说说这次的事。」老皇帝将钓竿扔在一边,直接点将道。

众臣工看得分明,上面没钩。

首辅不疾不徐道:「云州兵变,士卒杀了巡抚,分食参将,欲投北虏。」

众臣工不由伴装惊色,梁阁老更是惊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云州是九边重镇,军中上下,哪个和北虏不是有家仇国恨,怎麽可能投靠北虏?」

其馀诸公暗自无语,这云州的军情大半个月没有回信,朝廷派人去催公文,

到今天之前,一直没有下文。但凡有点敏锐性,都应该清楚云州那边出现大事了。

现在结果虽然吓人,但众臣皆有心里准备了。

而梁阁老这样,显然是对军事一点敏锐性都没有。

但很快有人回过味来,还得是老登狡猾。

此举显示出老梁在军事上的庸碌无能,那麽待会要解决问题时,总不能找老梁这个军事废物出主意了吧。

何况老梁是礼部尚书,跟军事也不沾边等于直接把自己从这件事摘出去了。

首辅立马呵斥道:「梁尚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半月以来,并非没有奏疏言及云州的异常,梁尚书你是对此一点都不关心吗?」

好踩!

诸位臣工心知,这是首辅在点梁阁老的本职是礼部尚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关键是首辅这一点拨,可以说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既踩了梁阁老,又轻飘飘地将梁阁老的责任减轻。

人家梁阁老本职是礼部尚书,不通军情,确实说得过去。但军情公文,都要走内阁·—

随即有兵部尚书洪轩出列,提到了如今内阁处理军机要务的弊端。并说明在军事上,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阁臣不知兵,又要处理军务,稍稍出点错,对于国家都是极大的危害。

其实实际上哪有那麽严重,阁老就算不懂,身边也有幕僚,何况大方向都是早早商议定好的,真有什麽要紧军情,这不是能召集专业的大臣商量麽。

不过谁叫人家洪轩作为兵部尚书,却没有入阁呢。

内阁管军事,他兵部管什麽?

何况设立军机处,首辅固然是首席军机大臣,但兵部尚书难道能被排除在军机处之外,那是妥妥的常务副首席军机大臣。

首辅日理万机,怎麽可能在这方面付出太多精力,所以事权还不是落在他手里。

这比入阁当个排序最低的阁臣还爽,

洪尚书显然得了高人指点,据理力争。

不管今天事情成不成功,他姿态做足,兵部的老少爷们都会知道的。哪有下属不喜欢为本部争权的尚书?

这对才接任兵部尚书不久的洪轩稳固权力根基同样有利。

说到底,他成为六部堂官的时间太短,论资排辈,兵部尚书除了在特殊时期,入阁的次序是不靠前的。

今天打赢了这场仗,起码少奋斗十年。

洪尚书说了一大堆。

这时候户部王尚书道:「事有轻重缓急,于今之计,当派遣朝廷重臣,节制边镇,查清兵变情由始末,遏制事态扩大,并尽快平息兵变才是。」

王大人如今也是阁臣,而且和玉亲王关系亲密,自然不乐意内阁被分权。

但他也不敢明面上站出来反对,只能先拖一拖,事缓则圆。

洪大人是新晋的六部堂官,比许多同级别的大员年纪都轻,正是气盛的时候,今天冲锋陷阵,如果被王尚书轻飘飘一句话打回去,还要不要面子了?

「王阁老此言差矣。问题的根源不解决,今后再出现类似的事,依旧要兴师动众。如果专门设置军机处,一旦有不好的苗头,军机处这边便能迅速派人处理,不至于酿成今日的大患。」

王大人不阴不阳道:「这麽说,设立军机处,洪大人笃定今后没有这样的大患了?」

洪大人道:「王大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出现同样的事,有军机处,肯定是比没军机处强的。如果王大人连这点都瞧不清楚,那咱们也没什麽好说的。」

户部尚书在六部中,仅次于吏部,虽然和兵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却也是居高临下的。

如今洪大人硬顶王大人,其他大臣不免暗赞,洪大人好样的。

反正他们吵得越凶,其他人越能置身事外,还能顺道瞧瞧热闹。

「陛下,臣有话说。」一个颤颤巍巍的老臣出列,正是吏部尚书彭老大人。

这位可以说是,方阁老致仕之后,朝中资历最老的人。由于吏部尚书位置特殊,

所以这数十年来,都没有吏部尚书入阁的说法。

本朝之中,内阁称之为内廷,六部九卿则是外廷。

内廷之首是首辅,而外廷之首便是吏部尚书。

哪怕王尚书身为户部尚书,且还入了内阁,论在外廷的影响力和吏部尚书也没得比。

见得这麽一位元老重臣出言,连老皇帝也不得不正色以待。

而彭老大人接下来的话,又是石破天惊。

原来老大人觉得自己年纪大,已经处理不了国家要务,所以请求致仕。

其实在此之前,彭老大人已经请求致仕了两次,皇帝都照例挽留。

如今是第三次。

按流程,第三次应该得允许了。

众臣只是没想到,彭老大人居然在这个节骨眼致仕。

不过彭老大人也说得很有道理,平定兵变之后,作为边境重镇的云州,事后文官的处置和安排,都是十分重要的事。

他年老心衰,怕做不好误了国家大事,如今请求致仕,也是为了让朝廷再派一位年富力强的大员接任更部尚书。

而按照惯例,如果吏部尚书致仕,有资格竞争吏部尚书位置的便是,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以及没入阁的户部尚书丶礼部尚书等重臣。

其中主要还是吏部左侍郎和左都御史来竞争。

论官位,自然是左都御史更大,其与尚书是平级的。

但更部左侍郎作为默认的小天官,序列隐隐然还是更靠前的。

另外,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乃是清流之首,等于是保守派天然的领袖。

这吏部尚书的位置一空出来,事情甚至比云州兵变还要大条。

说到底,官兵兵变,也不是稀罕事,归根结底就是要饷。

如今的左都御史和户部王尚书的妻弟是姻亲关系。

看到对方拼命使眼色,老王立刻懂了对方的意思。他也在权衡利弊,吏部尚书的候选人中,显然是左都御史霍景上位对他最为有利。

而且如今的吏部左侍郎老张的把兄弟右都御史吴大人又是徐青的恩师。他和徐青因为玉亲王的事,多少有些不对付。

让老霍上位,自然比老张上位要强。

这边,老皇帝在吏部彭老大人的求肯下,应允了对方致仕的要求。王尚书立马跳出来说,国事为重,他决定放下和兵部尚书的争执,并准备立马让户部配合准备钱粮军需等,并向举荐派左都御史这位朝廷重臣去解决云州兵变的事。

霍景有了平息兵变的功劳,回来之后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自也是顺理成章。

而且要想平息兵变,没有户部支持,怎能成事?

朝堂争斗终归是以妥协为主。

这边老王不反对军机处的设立,首辅这边退一步,将吏部尚书的位置交出去,也是应该的。

关键是户部还卡着平息兵变之事的脖子。

首辅见着这位昔日的盟友,如今变法事业刚刚起步就跳反,虽说投靠玉亲王乃是任何一个朝堂大员都会做的正确选择,而且在其他变法政策上,户部也和过去一样支持,但他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做大事必须要揽权。

权力不在自己这边,别人再帮忙,做事情也是不安稳的。

因此吏部尚书的位置断不能落在保守派手中。

他缓缓道:「臣保举一人,必定能平息此次兵变。」

他缓缓取出一份奏疏,在老皇帝同意之后,传阅给众人。

正是冯西风此前写的奏疏,里面有提醒云州兵变的内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纵然是纸上谈兵,也是深入研究过的。

众人看后,确实内心认可了冯西风的专业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