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下班前燕京报社开了个会,大意还是说有关文集的最新出版。
经典文物每次出版总能有全新的销量,一部分适合内容有关,另一部分则是看封面的二度装订以及各项排版,还有里面新增的插图以及赠品。
现代人的读书目的跟以前有很多差别,书籍最早出现的时候,人们读书就是为了读,是产生了阅读欲望,想了解世界更多。到后面伴随赠品出现以及分类的多种多样,导致部分青少年买书订杂志不是为了去看,去学习,而是单纯为了能够同学之间谁的礼品更酷炫。
诗歌文集原本就不像同人故事这样在市场受欢迎,除了一些文学爱好者,还有那些教育部门规定的必读,其他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就算印出来,也会无人问津,一辈子堆积在了各大书店的角落。
文学发展,演变到最后就变成了戏剧化的悲剧。而那些日以继日购物转出来的思想,终究会为书籍的赠品,以及更漂亮的营销手段而退避三舍。
温绕在出版社开的第一场会,感悟良多。
6点出头大家依次下班。向峰通常是最后一个,全静静倒数第二,这两人把其他同事全都送走,当天的收尾工作轮换检查一遍,确定没问题,下楼见温绕还没走,说:“这两天不太忙,你按时下班就行,不用等。”
话是这么说,但老板不走,实习生第一天哪有提前跑路的?
温绕借口先把手上这一章节翻译完,算是学校里的一个假期作业。等向峰和全静静都离开,他忙活了20来分钟,才伸个懒腰关掉电脑,拿了包往外走。
这栋楼按时下班的并不多,出版社工资不高,但能准时下班这一点比很多公司强多了。
温绕从兜里掏出新手机,刚开始还用不习惯,总觉得从小屏换大屏有很多不舍得。
断舍离三样,他分不清哪个会让人被困更多。打开消息群,先看到刘雪娜他们几个出发的消息,往下拖了几条,他发现朱瑞依旧保持沉默,所有留学生都在议论飞往东南亚的航班上有一种格外奇怪的香味,只有她像是泡沫,始终一句话不说,也不参与任何讨论,好像说了只会自找难堪。
信息跳出来,温绕看电梯停在三层,估计还有一段时间,这就点开语音,放在耳边听。
是一个语种系的学长,因为成绩太好,家世显赫,去年做了交换生,刚好上个月回来,想到温绕一起做过一个学分项目,正好他现在要在国内创业正是缺人的时候,就发信息邀请温绕让参加他生派,说从教授那里知道他现在进了燕京报社实习,专门过来接他,已经到楼下了。
学校里的这些个应酬温绕其实不大喜欢,在他印象里人应该去结交有用的人们,要么能帮他往上爬,要么能给他介绍资源。而像学长这样曾经一起合作,但现在没什么必要再过多牵扯的,他真心不想浪费时间。
本来想找个理由推脱,从电梯出去没来及找后门,学长开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在玻璃转门前冲他鸣笛:“温绕,快点下来啊,等你呢!”
“……”
你不如拿个大喇叭吆喝。
头皮硬的发麻,温绕不想引人耳目,深吸一口气,朝人过去。
老吴买水回来,见燕贺昌盯着外头一辆红色跑车,还以为他是对那车感兴趣:“燕——”
刚叫一个燕字,发觉不对。那跑车上下来一个男孩,瞧年纪也就二十六七左右,他对面站着的却是两人在大雨里等了一下午的温绕。人家此刻还浅浅笑着,一点没发觉燕贺昌车在对面,真是铁了心要踩老虎爪子。
“燕部,这……”老吴刚要说话,燕贺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