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穿在1977 > 第382章 还是不放心

第382章 还是不放心

第382章 还是不放心

此时的卢家湾,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只是忙的事情与以往不一样。

以前农活没那麽忙的时候,生产队的社员们一般都是在各做各的事。

有的在自己菜地里除草捉虫,有的去打猪草丶喂牲口,有的整理家里的卫生丶拉着猪粪去队里换工分,有的慢悠悠地摇着纺车纺棉线,又或者坐在织布机前,推一下拉一下地织布。

小点的男孩子们则提着个破旧的篮子,从村前打闹到村后,拿着树枝丶竹子当武器,篮子便是盾牌,四处找人捉对厮杀,等到天色渐晚,才灰头土脸赶紧抢点猪草装着回家。

女孩子自然是跳房子丶跳皮筋丶踢毽子,不过身边照例少不了一个打猪草的小箩筐。

稍大一点的则拿着鱼竿去钓鱼,竿子全部都是竹子,无一例外,但是鱼线却稍有差异,孩子们也不懂鱼线,反正家里有什麽线就扯什麽线,有的是织鱼网的尼龙绳,有的是缝被套的棉绳,千奇百怪什麽都有。

当然,更多的还是正常的鱼线,只不过粗细就难说了,拿着细线小勾想钓大鱼,弄个粗线大勾却去钓小鲫鱼的也不少。

至于鱼饵,基本上以两类为主,一个是蚯蚓,一个是旱厕里爬出来的蛆,反正怎麽方便怎麽来,其他的没讲究,窝饵更是没有,顶多趁家里大人不注意,抓一把细糠过去撒。

小孩子也不懂事,不知道怎麽找鱼,人往水边站,我在哪里丶鱼就在哪里。

摘一片荷叶做帽子,在水边能蹲半个小时就算好的。

等到这些孩子慢慢长大,经验也日渐深厚,鱼在哪里瞟一眼就能知道,凭一根细竹竿便能钓上大黑鱼,那都不叫事儿。

但是为什麽能钓上来?不懂,再问就是手感!

要是能弄到一根细钢丝,最好的是自行车轮子的辐条,将头上磨尖丶再掰成一个弯钩,就可以去田埂下找洞钓鳝鱼。

不过这时候要注意洞口的区别,圆的才是鳝鱼洞,如果是扁的,很有可能钓出一条蛇来,或者是几只小螃蟹。

也有人带着弹弓去树林子里打鸟,若是能侥幸打到一只麻雀,便会跟执行秘密任务一样偷偷带回家,然后烧水拔毛,趁晚上做饭的时候用树枝穿着放进灶膛里烤着吃。

一般这种时候,杨队长也会清闲一些。

很少有男人会去干除草捉虫的活,纺线丶织布更做不来,拉粪也不是每天都有,他也不例外,便慢悠悠地从村头走到村尾,到处找人聊天。

偶尔也会悄摸摸地去到某个人家,暗搓搓地打两圈。

后世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年代是没有赌的。

真的吗?

不一定!

有位作家叫叶兆言,祖父便是叶圣陶,他写回忆小时候在农村日子的文章时,其中就有那几年村里打牌的情节。

每到年节的时候,村里必定有几户会开场,要麽牌九要麽麻将,玩的还不小,放在桌上的都是毛票,连分币都少见。

那时候场子一开,什麽口号丶学习全都抛到脑后,眼里只有那硬邦邦的木牌。桌上的人开战,围观的人也没闲着,有人在一旁坐庄,可以压哪个能赢,一分两分不限,一块两块他也敢收。

连小孩子都会在旁边打转,聪明的会帮「大赢家」捡从桌子上掉落的钱,碰上人家高兴,就会赏个一两毛钱,等孩子拿到钱,聪明的智商立刻消退,冲动的欲望重新占领高地,毅然将赏钱当做赌资压上去。

中间的大起大落不必多说,最后当然都是清洁溜溜,没什麽好结果。

卢家湾的情况自然没有文中描述的那麽夸张,那边不仅玩得大,还不避嫌,也不怕小孩子无意中说出去。

在这里打牌,一般是固定在几户没有小孩的人家里,关上门来玩自己的。而且也没那里玩得大,手里拿着一分两分也能打上两圈,输完了便在旁边观战。

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往外说,否则讨不了好,最起码一个没收牌资加公开检讨少不了,便一个个嘴吧都严得很。

以至于号称消息灵通的陈老师,竟然都不知道村里竟然还有这种东西在。

亏得他跟卢四爷学打麻将,用的还是纸牌麻将,生怕被人晓得。否则肯定要过去大杀四方,让他们知道什麽叫赌神!

当然,那是以前,现在的卢家湾可没有让他们打麻将的闲暇。

每家每户的人都在忙碌,做的却不是以前那些事,而是在小队的统筹安排下,为扩大养殖做准备。

杨队长坐在屋前,场坪上堆着十几根竹子,一头落在地上,一头握在手里,手中拿着篾刀,将竹子分解成细细的竹条。

勤快的农村男人谁还不会两手篾匠活,区别只在于本事高低而已,而他现在要做的也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东西,无非就是装活禽的笼子。

等刘会计拿着个本子过来,他才抬起头说道,「记完啦?」

刘会计点点头,「上午的记完了,下午还得记一次。」

这类工作比较散,有些是给自己家做的,便不记工分,有些是给集体做的,那就要做好记录,虽然可能会有一两分的误差,但整体上一定要能说得过去,否则他这个兼任的记分员就不合格。

接过杨家二女儿杨梅递来的椅子坐下,先从口袋里掏出两根自己做的卷菸,分给杨队长一支,点燃之后,随着烟雾吐出一口长气,「家家户户都在做事,男的做竹笼丶鸡窝,女的也在忙着建蚯蚓池,都在为扩大养殖做准备,就没一个闲的。」

杨队长放下竹子和篾刀,拿起烟点燃,笑着说道,「之前各家都领了30只鸡丶20只鸭丶10只鹅,基本上都存活下来,只有个别几户没照顾好,死伤了几只。

这次第一批收购,就把大部分鸭子和鹅收走,只留了几只母的做种,卖掉的钱,扣掉几乎没几个钱的种苗钱,还有之前队里垫付的药费,再扣掉大队和小队的管理费,一家能分三十几块,都快赶上去年一个壮劳力分红的一半,这跟捡钱有什麽区别?

赚到了钱,他们肯定还想赚更多,能不好好配合吗。」

说到这里,他踢了踢脚下的竹子,哈哈笑道,「我也想啊,看看,等把竹笼编完,我就要再去垒个大点的鸡窝,也多养几只鸡子。」

虽然他是小队长,却不比大队的干部,能拿「全工分」,也就是一天10个工分,小队的干部只有补贴,他一年是300分,连大队统筹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自然要和普通社员一样干农活,这样才有工分拿,可加起来也比不过村口养牲口丶赶大车的刘师傅。

但是隐形的福利也会有一些,比如生产队的资源分配就掌握在他们手上,另外只要是去上工,必定是记十分。

否则的话,若是没有一点便利,何苦去干这个小队长和会计员呢。

听到杨队长的话,刘会计也呵呵笑了起来,「我也就是到你这里来歇一下,等抽完这根烟,也要回去垒鸡笼咯。」

两人呵呵笑了一阵,刘会计突然又叹了口气,「可惜,之前叶队长他们答应了其他4个大队,等我们的养殖场办起来,要拉他们一把,搞得现在我们连种苗都买不到,回头还要帮他们卖货。」

杨队长呵呵笑道,「你想那麽远的事干嘛,等他们的鸡鸭鹅养起来,最快也是腊月份,这麽长时间,小陈丶安全他们还不能多跑几个大客户出来?

就算没有,大队部肯定也是先收我们自己队里的货,然后才能照顾到别人。

再说了,又不是白干,不管是鸡鸭鹅还是别的什麽,他们给我们的进货价都要便宜5分钱,还要送货过来,这活禽转熟食丶熟食转门店,一层层的往上加,加起来也不少啊,从大队的角度去看,无非就是少赚了一层而已,咱们又不吃亏。」

说完之后,他掸了掸菸灰,指着刘会计笑道,「你就是小气惯了,舍不得给别人好处,别忘了,一个生产队是个小集体,公社又是个大集体,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才能长久,这也是当初老人家搞生产队的初衷,老抠财的思想可要不得。」

刘会计被说了一通,也不生气,咧着嘴哈哈笑道,「这个我肯定懂,几个月前叶队长找他们赊欠种苗,他们也是帮了我们的嘛,有来有往很正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