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大唐天将军 > 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

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

「从集贤院事务上,能看出工部尚书的博学与威望;从吏部大案与广运潭集会上,可以看到刑部尚书的刚正和统筹;从治军治河南尹上,能看出礼部尚书的文韬武略俱全;从灭突厥的功绩上,能看出御史大夫的果断与坚决。臣为陛下推荐这几位,谁更适合,还要让陛下判断。当然,这只是臣的刍荛之见,或许陛下心中还有房谋杜断那样的名臣。」

按照李瑄的提示,李适之举例论证,告诉李隆基。

工部尚书丶集贤院大学士陈希烈。一直在集贤院,勤勤恳恳支持日常事务十几年,深得李隆基信任。

礼部尚书,裴宽。刚从范阳节度使任上回来,李隆基认为裴宽有「九龄风度」,非常欣赏裴宽的品德和能力。

御史大夫,王忠嗣。仅仅在天宝年间,先击奚丶契丹,三战三捷;再击突厥右厢;去年击破突厥左厢,覆灭突厥。这种功勋盛唐第一,无与伦比。

韦坚更不用说,是李隆基最近最得宠的人。

虽然只列举这四个人,但李瑄早就猜透李隆基的心思。

「卿所列皆为宰相之才,然回纥新立,忠嗣需要坐镇北境;裴尚书差些火候;陈尚书虽然博学,但在治国经验和治吏经验上欠缺;其馀朝廷诸公,比他们皆差一筹。」

李隆基想了想,向李适之回答到。

「圣人英明!」

李适之向李隆基拜礼的时候,将心放下。

「我觉得七郎可为上将,卿觉得如何啊?」

李隆基郑重向李适之说道。

「父亲不会不解儿子,臣也认为七郎有上将的才能。」

李适之没有虚伪的推脱。

「朕相信这是文武百官可以看到的。可皇甫将军怎麽安排呢?」

李隆基又询问李适之的意见。

皇甫惟明久经沙场,只有今年一场败仗。

不能因此就剥夺其官职,那样会寒边将的心。

况李瑄在积石军立功,离不开皇甫惟明的支持,所以李隆基想善待他。以后还可以再启用为上将。

「臣离开后,不仅多出左相的位置,还空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本就是为文武双全的人准备。」

李适之意有所指地答覆李隆基。

皇甫惟明有十几年文官经历,最高任司农卿。

又是大唐少数出使过吐蕃的将领。

「这样的话,就没什麽好议论了。」

李隆基让李适之来案前,并抓住李适之的手说道:「三郎养好身体,以后可再辅佐我。」

「臣只要身体无恙,哪怕是当太守也要为国效力。如果还是糊涂,成为县令,亦是愧对百姓。」

李适之说话的时候眼睛通红,泪流不止。

「即使养病,也当有尊位!」

李隆基感慨地说一句。

随后,邀李适之一起就食。

完罢,李隆基令羽林军驾车,将李适之送回左相府。

下午时,召李林甫入宫,商议枢机。

「现在国家只剩下伱了,你心中有没有像李县公一样的人才。」

李隆基问李林甫。

李适之辞去所有职事官,使职差谴,散官,勋。但李适之爵位是县公,此爵位伴随至死,然后削一级,由李霅继承。

「工部陈尚书是为人才!」

李林甫上午时都想好了,如果圣人让他推荐,他就推荐威望足的陈希烈。不论是否可成。

在李林甫心里,陈希烈性情谦柔,容易控制。以陈希烈为相,一定能重回他和牛仙客一起执政的时代。

「李县公向我推荐四个大臣,其中也包括陈尚书。但我认为陈尚书不是最合适的。」

李隆基微微摇头,向李林甫问:「右相觉得刑部韦尚书如何?」

果然是这白眼狼。

刑部大案让这个白眼狼在朝野获得巨大声望。这是踩着他的头上位!

「圣人圣明,臣……觉得合适!」

李林甫纵然心中不痛快,但表面没有任何不满。

难道让他拿韦坚外戚的身份说事吗?

他可是宗室!

「十事要说」上不仅约束李隆基不用外戚,也不可用宗室任重要职务。

开元二十四年,牛仙客拜相前,李林甫曾经向李隆基说过一句话:「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如果去反驳,就是打他自己脸。

……

右相府。

韦坚即将拜相,让李林甫心烦意乱,怒气填胸。

换成谁,也比韦坚这个背叛他的白眼狼好!

哪怕是二五仔杨璹,以及弹劾他那些所谓清流拜相,也比韦坚好无数倍。

因为韦坚是他亲戚,和其他二五仔不同。

即便李岫来劝说李林甫也无济于事。

这一夜,李林甫月堂静坐,水米不进。

……

两日后,李适之以太子太师致仕,晋爵为宋国公。

太子太师在信安王李禕去世后就一直空缺,为从一品。

大唐只有天策上将丶太师丶太傅丶太尉丶太保丶司徒丶司空,为正一品。

天策上将不用谈。

其他的太师丶太尉等,李隆基除了给自己的亲兄弟和儿子们,只会用以追赠逝去的功臣,让他们在下面养老。如去年李禕去世,追赠太尉;张说去世追赠司徒等。

李适之告病养老。

韦坚上位,他被拜为左相,兼刑部尚书,授银青光禄大夫。

除了之外,又兼任数使职。

「多谢太师推荐!」

当天下午,满面红光的韦坚来拜访李适之。

正当壮年拜相,他喜难自抑。

他很感激李适之的推荐,如果李适之和李林甫一起反对,他定难以入相。

而且入相的功绩,吏部大案,是李适之父子一手策划。

「老夫现在身份特殊,左相今后不要在私下会见我。逢年过节也无需派人送我礼物,我是不会收的。」

李适之向韦坚直说道。

「太师您已以致仕,有何不可见的?」

韦坚不理解。

「左相是外戚丶宰相,吾家七郎为宗室丶边将。我们走得太近,圣人一定会怀疑,如果有心之人诬告我们谋反,那我们必死无葬身之地。有的事情,左相还需三思而后行!」

李适之向韦坚坦白。

圣人可是连着两次政变,才登上九五之位。

他心里敏感的很,正因为如此,才一日杀三子。

外戚丶宗室丶宰相丶边帅,这些词语联合在一起,绝对会触动李隆基敏感的弦。

李瑄吸取历史上「韦坚皇甫惟明上元游玩」的教训,提前向李适之陈述其间的厉害。请他致仕期间与重臣们保持距离。

李适之今后就找汝阳王等无权王公,或者找同样致仕的老臣吟诗作赋,下棋喝酒。

他会在宴席上故意写错几个字,让世人认为他真的「恍惚」,不适合再入朝。

他听从李瑄的意见,在李瑄掌握军权的时候,不再见任何实权官职。

「太师深谋远虑,您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只是不知如何报答太师的恩情。」

韦坚心中一惊,当今圣人有自己的处事方法。一旦他们被诬告,就算没有证据,也会被圣人猜忌。

想到自己与皇甫惟明的关系,韦坚心中一阵后怕。

五千字大章,还有一章晚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