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的维塔利开口说:「辛普利邱教授,教宗殿下已经发话了,我们就不要拘于细节,要心胸开阔一些,让明国人阐述他们的天文学知识。」
辛普利邱还在义愤填膺,他没有想到那一层,但教宗开口,枢机主教发话,他也不敢违抗。
而且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自己对教廷丶对教宗的赤胆忠心,已经当众展示。
于是气呼呼地地坐下。
维塔利转头看向赵士祯,「这位明国的赵先生,请你继续阐述贵国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
赵士祯呵呵一笑,「好。天文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们钦天监有专门的天文台,专司这方面的研究。
赵某不才,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是位门外汉。我就鹦鹉学舌,把我在大学课堂上,听到的公共课知识,简略的说一说。」
布鲁诺和赫尔曼对视一眼,明国也有大学,还有什麽公共课!
天文知识居然是公共课的内容一部分。
几句话引起了布鲁诺和赫尔曼,以及周围其他学者学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赵士祯接下来说的内容。
「在我中国,一千七百年前的汉王朝,一位叫落下闳的学者提出了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地浮在水面上!
格里高利十三世和诸位枢机主教兴奋地交换着眼神,来了来了,他们开始暴露愚昧无知的缺陷。
但是辛普利邱等懂行的天文学家心头一震。
明国人在一千六百年前推出天体说,认为宇宙是圆球?
这有些不可思议。
辛普利邱知道自己研究的天动地心说,是一千四百年前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根据此前古希腊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总结整理出来的。
教廷纠葛了上千年,先是驳斥它为异端邪说,后来随着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教廷遮遮掩掩地承认,并叫御用学者把基教神学,与它融合起来。
最后在麦哲伦环球旅行,铁证如山的情况下,这才正式承认,然后宣布天动地心说正好验证了宇宙和地球是上帝精心创造的
辛普利邱虽然忠于教廷,但是满腹的学识,以及多年的研究让他心里很清楚,天动地心说是一千多年前的理论,这些年教廷和学界一直缝缝补补,其实千疮百孔,很脆弱的。
明国人一千六百年就提出了天体说,这麽久的岁月过去,他们的理论会进化成什麽样子,没人知道啊。
赵士祯继续说道:「两百年后,汉王朝的张衡对其完善,『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并制造了浑天仪,浑天仪分浑象和浑仪。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镶嵌星宿丶赤道丶黄道丶恒隐圈丶恒显圈等,再绘制陆地海洋,说白了就是地球仪。
浑仪是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叫望管,用以测定昏丶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
从前唐到前宋,一千多年来,我中国天文学家给浑仪增加了黄道环丶地平环丶子午环丶六合仪丶白道环丶内赤道环丶赤经环等等,愈加完善。
目前我中国有四台浑天仪,一台在北京天坛钦天监,一台在万历大学,一台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台在南京大学。」
辛普利邱迫不及待地问道:「你们还在用这个浑天仪观测宇宙吗?」
身为资深天文学家,他马上听出浑天仪的高明之处。
赵士祯看着他摇了摇头,「这四台浑天仪,目前成了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基地,专门给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用.」
「中小学生?」
「就是七到十六岁学童,浑天仪给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所用,让他们了解我大明的天文学历史,也可以初步认识宇宙。」
七到十六岁学童!
辛普利邱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浑天仪,听完介绍就知道是个非常精密的天文学观测仪器,就算拿到欧洲来,也是高级货,居然给到学童当什麽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用?
在辛普利邱的理解里,就是给孩童们玩耍。
太丧心病狂了!
到底是谁被禁锢啊,谁陷在腐朽的黑暗中?
辛普利邱心里少有的涌起一股悲凉,对科学和人类文明未来失望的悲凉。
西方被宗教禁锢,想不到东方也是如此!
科学,真的是太难了!
布鲁诺和赫尔曼对视一眼,他们心头涌起的念头,跟辛普利邱差不多。
只是他们没有那麽悲观,只是觉得明国人可能还有大招没有放。
在立场上,他俩自然是倾向明国,希望赵士祯能够把辛普利邱,和他代表的教廷的脸打肿。
听到浑天仪这麽高级的天文仪器居然被当成学童的「玩物」,两人的心里也觉得十分可惜。
但是他们更倾向明国人不是暴殄天物,而是浑天仪落后了,明国人现在有了更先进的天文仪器,所以浑天仪被淘汰,废物利用。
如果真是这样,那明国人接下来的发言,可能会石破天惊,震撼众人,进而动摇教廷坚持的天动地心说的根基。
真能如自己所料吗?
布鲁诺和赫尔曼紧张地看着赵士祯,期待着他的发言。
结果这厮转过身去,伸手向同伴要水壶,扬起脖子喝了几口水。
这个时候喝什麽水啊!
真是急死个人!
赵士祯终于放下水壶,转身回到原位,朗声又说了起来。
「我大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