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盛唐挽歌 > 第498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

第498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

第498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

太原到关中之间的主干道,在唐代被称为「河东道」。它西起黄河要冲蒲州(蒲坂),东到太原为止。

大唐官府记载,这条路约一千里长。

看起来虽然只需要经过太原府丶汾州丶晋州丶绛州丶蒲州五地,但道路崎岖,还要经过雀鼠谷这种绝地,行军速度完全拉不起来。

在李隆基这个天子的强硬要求下,五万边军精锐跟随他一同南下前往关中。远远看去,犹如黑云压城,颇为壮观。但实际上,却仅有精锐边军的一半都不到。

倒不是基哥不想多带点人马行军,而是目前出现了一个始料未及,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大麻烦。

太原那边没粮草了!

为什麽会出现这样荒谬的事情呢?

因为河东道本来就没多少粮草啊!

哪怕方重勇还在,西北边军还没到河东的时候,太原城就没有多少粮草。

至于太原以北的诸多州县,很多都沦陷河北叛军之手,哪里去变粮秣出来?

后来基哥派西北边军前往河东,也是通过关中不断往河东输送粮秣。

河东道的路况也就那样,大半路程不能走黄河漕运。故而供给十多万边军的军需一直都很勉强,河东各州府库内也没有多少存粮。

现在长安有人要扶持李琩上位,那他们自然会断掉河东那边军队的供给!总不可能说故意给基哥粮草,让基哥带兵回长安来清算他们吧?

这是个用屁股想都能想到的歪招。

然而饶是没有「全军出击」,基哥带着五万人勉强走到晋州州治临汾的时候,队伍里也彻底断粮了!

于是大军只好停在临汾不走,然后派人到州治临汾县城府库内搜刮。

出乎意料的是,前去搜刮的丘八们,居然没捞到多少,只够大军两三天的用度!

晋州刺史李良臣早就跑路了,一直都是晋州司马在代理晋州政务

基哥急得冒火,下令大军下乡,挨家挨户的搜刮,有多少粮秣就搜刮多少。无论是本地大户,还是升斗小民,一律抢抢抢!

但基哥没料到的是,此举对军心士气造成了极大打击!而且彻底让「王师」变成了臭不可闻的过街老鼠。

这些边军精锐原以为进关中以后是为国出力,平叛后要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结果贼寇的毛没摸到一根,反而自己这边成了打家劫舍的盗匪!

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他们这些千里而来的家伙才是贼寇,而河北叛军反而是仁义之师。

不止如此,补给断绝的困局,靠劫掠为谋生手段的军令,也让很多军中高级将领们怀疑人生。

这粮草要靠他们在本地竭泽而渔一般的抢劫,而且还跟本地百姓硬刚,为抢粮杀了不少无辜之人。

吃相已经很难看了。

这不进军还好,真要继续前往关中,那岂不是要走一路抢一路?

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麽?

这些将领们也不想继续进军关中了,他们害怕自己遗臭万年!

于是在河东大军抵达晋州的三天之后,李光弼找到基哥,询问对策。

而当李光弼找到基哥的时候,这位苍老的帝王,正在将一只又一只的蚂蟥,从身上扯下来,气急败坏的丢到地上,脸上写满了狰狞与不甘。

「圣人正在气头上,李将军莫要多言,有话好好说。」

想起进屋前高力士的叮嘱,李光弼深吸一口气,对基哥抱拳行礼禀告道:「圣人,有斥候来报,绛州刺史已经逃亡,不见踪影,府库也被人搬空。当地百姓……多半都逃入山林,不好找寻。末将以为,在绛州大概很难筹集到大军所需的粮秣。」

「之前方重勇在太原时,为什麽不曾听闻缺粮之事?」

基哥想都没想,直接反问道,语气很是平静。

或者也可以说是平静中暗藏着愤怒。

李光弼张了张嘴,有话卡喉咙里,不知道要怎麽说。

他其实也不太清楚到底怎麽回事,但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起码比基哥知道得更多。

二人沉默了很久,基哥似乎很有耐心,就是等着李光弼回答。后者看到实在是敷衍不过去,于是如实禀告道:

「圣人,之前是颜真卿负责军需,而今颜真卿已经被圣人罢官,所以大军后勤有些混乱。」

李光弼小心翼翼的说道。

其实他不敢把所有的真话都说出来。

大军为什麽会缺粮,还不都是眼前这位天子策划不够周全麽?那还能怪谁?

这麽多边军本身都有各自屯扎的地方,也有各自的屯田以供给粮秣,后勤压力其实没有想像那麽大。最多是缺绢帛,粮秣多半是不缺的。

而且当初西北边军精锐没有来河东的时候,河东道官军数量其实并不多,而且有专人负责后勤,粮秣补给的问题并不严重,甚至府库里面还有剩馀。

可是现在,一方面河东道的军队走的走散的散,原本后勤体系早就因为人员流失而解体。新来的客军,虽然很能打,但都是张开嘴吃饭的人!

鬼才知道哪里去弄粮食啊!

他们这些「客军」一直都是依赖长安这边供给粮秣,而且粮道也很脆弱,供需勉强平衡,也没有多少富裕。

现在长安有意识的「断供」,李光弼这些人就彻底麻爪子了。

有点类似于那些认为商品货架上会自动长出货物的人,发现有某天货架空了以后的一脸懵逼。

「方国忠原来这麽能干麽?」

基哥又问了一个让李光弼无法回答的问题。

他乾脆用沉默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时此刻,基哥终于发现,国家也好,州县也罢,甚至只是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得力的人,是做不好管理的。

无论是多小多普通的事情,也需要具体的人,一件一件的去完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一件一件累积,成为奏摺里面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比如「粮道通畅,军需不缺」八个字的背后,就有无数人的辛勤与汗水,不亚于战阵厮杀。

一旦缺了某一个环节,庞大的战争机器就会卡顿乃至停摆。

而从前善于发号施令的基哥,对此一无所知。他一直都以为,只要是圣旨所到,便是所向披靡。

「圣人,方国忠虽年轻,但主政一方多年,军政事务都很娴熟,经验老到。

微臣以为,圣人此前对他或许有所误解。」

李光弼小心翼翼的说道。

「是啊,朕当初听信小人之言,将方国忠当成叛逆,如今悔之晚矣,该如何是好?」

基哥仰天长叹,有些悔不当初的模样。

李光弼心中恶心得不行,却不得不捏着鼻子,抱拳行礼道:

「事已至此,圣人再想也是徒耗精神。如今大军粮草不足,继续行军,恐有士卒心怀不满,变生肘腋。

末将请圣人速速定夺,迟了,军中恐怕会发生不测之事。一旦哗变啸营,便如同山崩地裂,到时候末将纵使有千般本事,也难以制止了。」

李光弼一脸肃然说道,他那直脾气,把话说得很重。事实上边军精锐向来吃苦耐劳,倒也不至于动不动就哗变。

见他说得如此严重,基哥也收起脸上的「痛惜悔恨」,看向李光弼询问道:「那李将军以为如何为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