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巅峰学霸 > 第154章 间隔为6的素数对的无限性证明

第154章 间隔为6的素数对的无限性证明

第154章 间隔为6的素数对的无限性证明

田言真让乔喻赶紧滚蛋,等乔喻老老实实走出了办公室之后,脑袋就开始盘算起来了。

在数学年会上做报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乔喻觉得大概是导师跟袁老觉得之前项目没能申请到,很没面子,所以争取到这个机会。

让他在大家面前把这个构想讲出来,多少有点让整个数学界评评理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对华夏数学界喊一句:「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给乔喻争取到一个重大项目的机会,到底有没有私心!」

但这些当然得是在他没给Ann.Math投稿的前提下。从导师的态度乔喻能分析出,会议上做报告,还是没在顶刊上发论文有用的。

毕竟前者只是在华夏数学界喊话,后者则是朝着世界数学界喊话。

但现在二十五号只剩十七丶八天的时间了,准备一篇能在数学年会上做一小时报告的论文,还不能丢了导师的面子—

好像的确有点难。

这就是表现太优秀的坏处了,导师都把他想成无所不能了!

以至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乔喻感觉到了他这个年龄段本该体会的感觉一惆帐!

完全没准备啊!

这段时间他一条心扑在针对多模态空间体系的证明补齐上,正在做二维推广到三维的证明工作,就这项工作起码还得一丶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好吧,乔喻必须得承认,没有任何方向的话,让他用半个月的时间凭空弄出一篇论文来应该是跟他开玩笑?

这事儿有点麻烦—·—

很快乔喻便坐到了自己的电脑前,开始冥思苦想。

主要还是会议的时间太过分了。正好是11月初,Ann.Math每年出版的月份文恰好是每年的单月。

这也是乔喻觉得今年他跟陈师兄的论文可能无法见刊的原因。

十月投稿,审核再快大概也要到十一月去了,再加上排版时间,最快的上刊时间也得等到明年1月,甚至3月也有可能。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审稿人对论文有什麽疑问,来回探讨一下,可能还要往后推。

这也是许多跟高校签了3+3聘用协议的大学老师压力山大的原因。

一般这种协议对于考核期内要发几篇论文都有明确要求,比如三年要在某个级别的期刊发布三篇论文。

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对于刚踏入高校门槛的年轻教师来说既要完成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研究以及跟审稿人来回拉扯。

项目从来都是僧多肉少,文章没有大佬推荐想要按时发表也是很难的。大学能提供的学术职位也就那麽多。

多数人又不愿意向下迁就,毕竟真去了某个三本甚至大专教书基本就代表着自绝于主流学术界,以后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想到这些,乔喻突然觉得他其实也没那麽为难了。毕竟以上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都根本不可能遇上。

无非就是写一篇能让田导跟袁老感觉不会丢面子的论文而已。虽然时间短了一些,但只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问题应该不大。

关键还是方向。

然后乔喻把目光放到了素数上·—·

就如同他跟张远堂丶陶轩之丶洛特·杜根等大佬说的那样,他打算构架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素数问题。

所以除了这个公理体系之外,他平日里对素数的思考是最多的。

甚至着手尝试过用这套公理体系去解决一些素数问题。而且有很多进展。

比如针对李生素数猜想,乔喻觉得可以用自己构建的这套方法,将素数之间的有界距离降低到两位数,甚至是大于2的个位数。

而自从张远堂证明其间隔小于6000万之后,通过数学界集体努力自前也只将这个数值推到246。

自2014年开始这个数字就没变过,因为以张远堂给出的办法,能证明到这里就已经是个极限了。数学界基本公认,再往下就需要新的数学思想跟工具才有可能完成。

对于乔喻来说之前没有想过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主要还是他暂时没法让这个数值等于2。

因为想要等于2,完全解决李生素数猜想目前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毕竟模态密度跟模态路径这些工具都还没有完整证明,而且真到了那麽一步,就要考虑精度了。

比如模态密度函数的局部震荡性是否能满足李生素数轨迹?这些都是要证明了之后,才有可能开始正式探讨这个问题。

不过只要不是等于2,精度的要求其实没那麽高,完全可以用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现有的工具来证明。

而且一篇这样的论文应付一下会议绝对是够了。更别提这还是会议第三天上午做的报告,并不是开场报告。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这样一篇论文的话,他都不需要十八天,最多十天就能搞定。毕竟证明思路都已经在他脑子里。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样一篇论文还是要用到他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第一阶段的许多概念。但这篇论文现在还没能发表在大会上引用自己还没发表的论文成果,来论证出一个结果,乔喻用屁股都能想到台下那些数学家能有多懵,又会引发多大的争议。

但只有这麽点时间,让他重新选择一个命题,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乔喻决定了,把这个问题交给田导去决策。

虽然说他给Ann.Math发论文没跟田导跟袁老交流过,这事的确是他的错。

但田导跟袁老让他去华夏数学年会上做报告也没提前跟他交代过,所以可以说这件事情双方都是有责任的。

反正必须让他去做报告的话,那就这篇论文了。如果这篇论文不行,那就赶紧换个人。

毕竟半个月从选题开始写一篇有资格上国内顶级会议的数学论文,在乔喻看来这就是给一堆沙子,让他捏出晶片来一样离谱。

就是来个神仙都不行!

当然电话打通之后话肯定是不能这麽说的。

「喂,田导,关于刚刚您说的那篇会议论文,我有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听了这句话,对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正在看论文,沉默了足足十多秒,声音才传过来。

「你都觉得很大胆?行吧,说说看。」

「您觉得我的论文主要讲把素数上界间隔缩小到大于2的个位数怎麽样?不过具体能缩小到多少我还不敢肯定,但我觉得个位数应该没问题。」乔喻立刻说道。

这次沉默的更久了,足足二十多秒田导的声音再次传来,不过这次认真了许多,而且有一丝探究的味道。

「个位数?你确定能做到?」

乔喻立刻肯定的答道:「当然,我肯定能做到,就是必须要用我的这套新理论。所以问题就是,我能用新办法,把这个间隔缩小,但是这个新办法还没在数学界发表,您看?」

一般来说,作为研究生是不能让导师感觉纠结的。不然研究生阶段的生涯大概率不会过的很完美。

但总有小部分人有这个实力,且无法无天,显然乔喻就属于这一类。

三句话,让导师沉默三次,且沉默的时间还在不停延长----如果不是能听到有轻微的呼吸声,乔喻都要怀疑电话是不是断线了。

终于,在乔喻都感觉有些紧张的时候,导师的声音终于再次传来。

「你先写吧,写完再说。」

「好的,田导,那您慢忙!我尽快把论文写出来。」

当电话里传来忙音后,乔喻也大大方方的出了口气。

至少他的问题是解决了。

他只要写出这篇论文,是否在这次会议上做报告都无所谓了。

反正田导让他先把论文写出来,如果不能用的话,那也不能怪他了。

总不能半个月时间让他写两篇能在这种国内顶级会议上做六十分钟报告的论文吧?

除非是完全不懂数学的人,否则没人会提这种离谱的要求。

整个人轻松下来之后,乔喻笑眯眯的打开了微信,然后点开了陈师兄的聊天界面。

「哎,陈师兄,你可把我给害苦啦—.—.」

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还是一位受压迫的师弟,他完全可以把压力传导出去。本着谁受益,谁就该承担更大压力的原则,只能说陈师兄又有福了。

美国,普林斯顿。

洛特·杜根一直认为,好的论文就像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所以越优秀的论文,越需要一位优秀的审稿人。

所以他读完了乔喻的论文之后,直接找了五位目前世界最顶尖的审稿人。其中一位还是他的朋友。

巧的是,他的朋友也推荐了一位可以说顶级的审稿人。然后凑够了六位。

其中也有些人根本没打算接手论文。

比如安德鲁·怀尔斯。

他接到洛特·杜根的电话之后,就直接拒绝了。用的藉口是最近很忙-·

洛特·杜根没有放弃,建议对方仔细看看这篇论文的引言部分,然后再做决定。

安德鲁·怀尔斯给了洛特这个面子,看完了引言部分,然后评价了句:「你确定作者不是在胡说八道?」

然后洛特·杜根便在皮埃尔·德里尼还没看过这篇论文的时候,就帮着这位菲尔兹奖大佬对这篇论文做出了评价。

「当然,知道皮埃尔是怎麽评价这篇论文的吗?他说这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作,没有之一。这也是我选择你作为审稿人的原因-————安德鲁!

毕竟你也曾经创造过历史。毫无疑问,你的工作是上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里程碑之作之一,所以我想相信你一定对这个世界的接力之作感兴趣。」

作为一位期刊主编,像一个推销员一般巧石如簧,只为了帮乔喻的论文找相匹配的审稿人,足以证明洛特·杜根对工作有多负责。

也正是这句话,让安德鲁·怀尔斯没有再拒绝,欣然应诺了成为了这篇论文的审稿人。

随后安德鲁·怀尔斯便开始不断的给洛特·杜根发邮件。

第一封邮件大意是:这篇文章的确有些很有意思的想法。

第二封,这篇文章有许多创造性不应该说是颠覆性的想法,也许是对的。

第三封,他好像真是对的,我努力想要找到漏洞但还没能成功,也许我需要逐字逐句的去找毛病。

第四封,不得不承认皮埃尔·德里尼说的好像没错,这篇论文可以开启一个时代,因为我好像挑不出毛病。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论文作者是谁了!所以这篇论文通过!

洛特·杜根给安德鲁·怀尔斯回了邮件,顺手就把乔喻目前的成绩都发了过去。

然后又把安德鲁·怀尔斯给他发的这四封邮件转发给了皮埃尔·德里尼。

毕竟这些内容其实没有什麽涉及到隐私的内容,而且他也一句话直接徵求了安德鲁·怀尔斯的意见。

「非常感谢你,怀尔斯教授,我会将你对这篇论文以及对皮埃尔评价的评价告知德里尼教授的,他一定会觉得你们再一次成了相互理解的知音。」

很快,皮埃尔·德里尼便给了他回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